根植南宁城市记忆的研究性学习探讨——以“多彩南宁”校本课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4
/ 2


根植南宁城市记忆的研究性学习探讨——以“多彩南宁”校本课程为例

梁慧

南宁市中山路小学

摘要: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探索南宁城市记忆和校园特色文化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调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内驱力,文章以“多彩南宁”校本课程为例,分别从研究选题根植城市记忆、研究过程拓宽生活课堂、研究呈现凸显多元色彩三个方面基于南宁城市记忆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记忆;校园文化;研究性学习;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南宁市中山路小学以学校独特的地理文化资源为着眼点,以“城市记忆”为引领,以“传承创新发展”为宗旨,开发了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探索南宁城市记忆和校园特色文化实践相结合的各种育人功能,拓展和丰富学校的素质教育,从而形成独有的“邕文化特色学校”。“多彩南宁”课程以探究南宁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展开观察,感受南宁良好的自然生态,激发热爱家乡之情,提高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1. 研究选题根植城市记忆,感受城市风貌。

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市区绿化覆盖率近40%,因终年常绿、四季花开的园林风貌,被中外游人盛誉为中国的“绿都”,也称绿城。课程初始阶段,老师让学生初步了解南宁的生态环境,知道“绿城”这一美称的由来。我校学生80%为外来务工子女,尽管他们的家乡不在南宁,但他们随着父母来到南宁生活,南宁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教师在课程开设之初通过填写问卷,调查学生对南宁生态环境的了解情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并结合资料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南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南宁就是自己的家园,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1. 研究过程拓宽生活课堂,提高文化认同。

(一)加强学科融合,培养核心素养。在开展校本课程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注重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中山路小学是地处老街中山路入口,尽管校园面积不大,但校内并不缺乏自然观察的素材。校门口伫立着一株百年老树哈氏古榕,栽种于1897年的大榕树,身上浸透着“脚踏实地、坚忍不拔、优雅自信、开放包容”等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中山师生。课题组教师将自然探究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对比校内两株不同种属的榕树,发现它们的异同。老师还把学生带到邕江边冬泳亭旁,实地观察一株有170年树龄的黄葛榕,并与学校的两株榕树进行对比,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撰写科普小短文,引导学生总结榕树的特点,此外,老师还结合课文《鸟的天堂》一课的学习,指导开展了1+X课外阅读,让孩子们阅读了更多写榕树的散文、诗歌,进而感受学习榕树的精神。在学习《美丽的南宁蝴蝶》一课时,老师将蝴蝶观察与古诗学习相结合,引导孩子们吟咏写蝴蝶的古诗,让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蝴蝶种类以及生活习性、成长过程的了解,还在吟诵优美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 开展体验教学,扩宽生活课堂。城市记忆不单停留在图片、文字、视频上,更多蕴含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组织学生到我校周边区域、南宁风景名胜、城市公园等地开展了丰富的体验活动,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家国情怀。

以《南宁的行道树》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校内的植物入手,通过对比观察、记录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树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树的基本概念,懂得从树冠、树干、树根、树叶、果实等方面对树进行观察,激发了探究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南宁的行道树。“果树上街”是南宁城市绿化的一大特色。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南宁就已经开始在街头种植果树了。经过不断维护和发展,如今,华西路、望园路的芒果树,民族大道、星光大道、白苍岭的扁桃树,新华路、金洲路的木菠萝树已经成为了城市一景,每到盛夏来临之际,树梢总会结起累累硕果,引得市民垂涎欲滴。繁花满枝的树更是令人赏心悦目,如凤凰木、玉兰树、异木棉树、紫荆花树、黄花风铃木、蓝花楹树......这些种类繁多的行道树离学生的生活并不遥远,在他们上学放学的路上、生活的社区、周末休闲娱乐的场所都可以随时随地展开观察,在观察中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南宁绿城名不虚传,热爱家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城市公园也是开展自然观察,了解南宁生态环境的好去处。老师们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春游、秋游活动,带领孩子们到南宁各大公园开展实地观察,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南宁的自然风貌,对物种多样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无论是人民公园中可爱的赤腹松鼠、石门森林公园有趣的壁虎,还是广西药用植物园里种类繁多的蝴蝶、青秀山上漂亮的虎甲都是学生们观察的好对象,通过实地观察,回家后上网查阅资料,课堂上互动交流,孩子们发现,由于南宁地处亚热带,其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有趣的动植物在南宁随处可见,只要耐心细致,就能时时收获自然观察带来的乐趣。

  1. 加强家校联系,提高文化认同。南宁市中山路小学是南宁市指定的外来

务工人员子女接收学校之一,学校80%的学生来自广西乃至全国各地,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南宁本土文化,课题组教师注重校园文化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无论是每个学期召开家长会,还是组织春游、秋游、外出参观等体验活动,教师们都向家长大力宣传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号召家长们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来。家长开放日,家长与孩子一同观察校园内丰富多样的植物。节假日,教师们组织开展了以研究邕文化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探寻南湖名树博览园、广西药用植物园,了解了丰富多样的南宁本土动植物资源。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检索了“中国昆虫爱好者”、“中国蚂蚁网”、“嘎嘎昆虫网”等专业网站来丰富自己的昆虫知识,并与家长一同学习交流。经过仔细观察,学生们发现南宁常见蚂蚁就有弓背蚁、举腹蚁、多刺蚁、红火蚁等多个种属,它们的外形、生活习性、巢穴都各有特点,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观察兴趣与日俱增。

三、研究呈现凸显多元色彩,深化乐学课堂。

(一)过程评价丰富多元。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反思,逐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人。根据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同,在评价时,采用书面评价、口头访谈、作品展览等多种方式。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家长评价等。教师们设计的评价标准力求做到准确、全面。教师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评价表,内容涉及对南宁生态环境的认知、观察方法的掌握、保护环境的意识、合作分享的意识等。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不断总结、反思自己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成效,继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们十分注重家长、社会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课题组在引导学生参与校外研究活动的同时,都会附上一份评价表,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份评价表中不仅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更注重他们在兴趣动机、意志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从多个维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成果形式多样。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课题组结合本地生活资源,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呈现了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如摄影、绘画、手工作品、手抄报、科普文等。以《大虫子小虫子》一课为例,学生们在了解身边丰富多样的昆虫给城市生活带来的益处之后,对形态各异的昆虫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他们不但制作了精美的手抄报,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了妙趣横生的昆虫折纸、昆虫绘画,拍摄了科学性、趣味性兼具的生态摄影照片。学生们在拍摄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技术,更学会了用心灵感受自然,自觉守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用行动表达对南宁的热爱。

四、结语

根植南宁城市记忆的研究性学习立足本土资源,以丰富的课程内容、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探究南宁自然生态的兴趣,师生共同学习了解南宁的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教师与学生一同学习,一同成长,共同构筑中山校园文化,提高了研究性学习能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1

  2. 孟娜 研究性学习实践方式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知网 2019

  3. 南宁历史文化丛书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