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4
/ 2

基于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

康蕾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华罗庚实验学校 , 青海省 西宁市 810000

摘要: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一环。但小学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学习难度比常规语文知识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低。历年来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比较重视“读写结合”策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更加重视落实“读写结合”策略,不仅从三年级起,植入了专门的写作单元。而且,大量选文结合单元习作目标,编写了一系列课后小练笔,指引教师更多地关注单元习作训练目标,关注读写结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读写交融是夯实学生语言运用素养的重要方式。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精读课文中经典、精彩的语段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点,教师要充分发挥例文的示范性功能,引导学生从关注“写什么”到关注“怎么写”,洞察语言密码中蕴藏的教学价值,在仿写练笔中达成读写之间的初步迁移和交融。近年来语文统编版教材得到了越多越多的应用,统编版本教材相较于老教材增删了一些课文,课程安排更为合理,更适宜当前的小学生教学。但部分语文老师没有及时适应新教材,仍停留在对老教材的认知上,无法在统编版教学中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1]。读写结合是一种着重于从基础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模式,要的是学生从基本的阅读、写作知识储备到掌握技巧进行阅读、写作实践,追求的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达到让学生知道语文阅读和写作并不复杂,而是一门具有魅力的语文课内容的效果,避免学生因阅读困难而退却。

一、在读写结合中培养兴趣,学习课文模仿写作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如何通过教学激发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首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书上的一些知识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如《海上日出》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关于海上日出的图片,将这些图片保存或者打印,以备后面教学使用[2]。然后在课堂讲解《海上日出》这一课,不需要学生在听课后就全部理解,只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此时再拿出打印好的关于海上日出的图片,让学生用写作的方式将自己对于海边、日出的印象等描绘出来,在收看完后,教师配合自己的打印的截图提问“我国海域海位于我国东方还是西方”,学生自然而然回答“东方”,然后继续提问“举出海洋的物产和风景”,学生除了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同时还不难想起三年级时学习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珊瑚和四脚朝天的海龟,伴随这种循序渐进的课堂互动中,学生积极的思考、阅读并回答,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而以上就是读写结合中的读,为了实现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海上日出》中的某一个段落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和思考来搞清楚一个文章故事的来龙去脉,了解一个地方的风物土人情,教师只做辅助,在过程中旁敲侧击。采用这些手段来替代原本的口述式教学,让学生思考,甚至朗读,增加语感,可以使得写作教学的质量有很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灵活利用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得到提升。

二、利用读写结合进行写作技巧学习

写作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需要开展写作的技巧教学。小学生开始作文写作的前提是小学生对学习的文章和知识具有灵活的运用能力,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能够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就需要小学生能够有敏捷的思维和相应的语言描绘能力。小学生在小学三年级时就有了写一段小作文的能力,教师需要做的是对他们描绘文章重点的能力进行优化,增加对文章中人物、动物神态等细节的刻画,这是小学生中所欠缺的细节描写。为了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可以开展写作能力的针对教学,如在学习完《乡下人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学习的课文的知识,在课堂上描述对乡下的看法和自己接触的农民的印象,让学生自行举手发言,畅所欲言,老师可以在这期间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如课文中的并列手法,“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然后让学生掌握用一定的写作手法描绘自己身边的事物,并在课后以此写一篇关于《乡下人家》读后感的作文,将教学和学生的课后作业结合,有利于学生的课后语文习作学习,增强学生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从而实现读写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通过读写结合增强写作素材储备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观潮》为例,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通过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展示了出来,突出了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在对课文结构和描写特点有所把握的基础上,确定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学习课文描写动态景物的方法,选择自己熟悉的或者看到过的一种富有动态的景物来写一段话,可以按顺序来写,也可以突出其瞬息万变的特点。下笔前,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比如说雷雨前后、雾气、日出、等都是富于变化的景象,可以选择来描写,这样就让学生更容易入手,找到方向。

在课外阅读中利用读写结合

不同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是一种通过闲暇时间的阅读激发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小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同时营造出相对宽松自由的课后阅读环境,例如让小学生在课后和休息时间进行阅读。为此,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需求出发,推荐他们感兴趣的经典名著,如《鲁滨逊漂流记》。这类书籍满足了学生冒险心理的同时还有着丰富的求生知识以及精彩的人物内心描写和细节刻画。让小学生就这类经典书籍展开阅读,既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也在无形中塑造他们的三观,最终所阅读的知识,可以转化为写作的素材,达到提升语文写作能力的目的。学生还可以将自己课外阅读到的这些知识进行摘抄,或者写阅读后的读后感,都是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利于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完成读后感后,教师之后根据学生写作情况选出几篇例文,挨个讲解学生例文中存在的问题和写得好可以继续保持的部分,并鼓励学生描写事物时加上心理分析等,给文章增色。

结语: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时,应坚持采用读写结合模式,把握小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坚持阅读教学和学生的写作相结合,在教学中不断的完善读写结合这一模式,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唐保海.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89.

[2]杨孝武.读写结合构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51.

[3]范晓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20(2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