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王振晓通讯作者李汶鸿( 指导老师 )

山东协和学院 250109

摘要:新时代的到来下,行业领域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其对于承接教育的学校载体来讲,必须对原有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与优化,保证各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从学生培养角度来看,在“大众创业”理念的建设与实施下,学生群体的就业创业观念也正发生变化,通过思想观念的引导,为学生群体的主观思维进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具备与社会发展相接轨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基于此,本文章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能力

引言

目前,高校部分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一方面与当前经济社会供给侧结构调整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毕业生就业能力不高有关,毕业时达不到企业岗位所需的素质。因高校不断的扩招,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与扩招不成比例,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因为经费、社会参与度等问题,造成很多的实践教学在校内进行,影响了大学生直接进入社会对岗位的直观认识和体验,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效果。

一、双创”背景下理工科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通过高校举办的各种创新创业活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创新创业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在当前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采用各种举措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是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很难替代的,高校多形式地开展“双创”教育活动,是高等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几年,各高校依托立项省级和国家级“双创”项目大力推动大学生科研就业能力的发展,学生参与程度、立项支持力度都在逐年大幅增加。然而,在大学生日益高涨的创新热情与现有的就业能力之间,在日益迫切的能力提升需求与现有的能力提升机制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还是停留在比较宽泛的理论政策上,在实际的指导意义上还有所欠缺。同时,学生普遍在获取科研创新的相关指导时存在困难,例如,有些课题组虽然有课题指导教师,但仍不能获得学习资料或及时指导;再如,有些学生认为各项目团队之间的协作交流还不够频繁,缺乏有关群体协作和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在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方面有所欠缺。所以,根据参与“双创”项目的人数多(多人一组),并且有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具有一定的分散性,有效搭建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科研能力支撑平台,实时对学生的科研活动进行有效合理指导,创造一个高效协同的科研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教育讲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创业大赛

高校要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除了教师讲授专业课程以外,还要引导学生自我学习、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学校要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教育讲坛,聘请相关专业名师及大数据行业专家来校交流,使学生们能够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校还要结合大数据技术定期举办创新创业竞赛,以检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高校专业学生来说,多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尤为重要,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就业与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容面对毕业后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二)组建多元化的“双创”导师团队

优秀的职教“双创”导师团队是地方高校推进专业“双创”教育的关键力量,也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双创”能力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利用区域协同创新的机会,加大校企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力度,另一方面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建立了包括专业课程教师、专业“双创”项目导师、企业兼职实训教师、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教师等在内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其中专业课程教师主要负责专业“双创”课程设计、教学与技能指导工作;专业“双创”项目导师主要负责“双创”项目开发、申报、孵化、运作等;企业兼职实训教师主要指导学生专业技能的企业顶岗实训;就业与职业规划教师多由学工处和辅导员兼职担任,主要负责监督学生“双创”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创业就业指导和个人职业规划以及学生参与专业“双创”教学科研活动的管理协调工作。此外,地方高校也要高度重视“双创”师资的培养工作,通过交流考察、系统培训、企业挂职、项目参与等方式快速提升“双创”教育师资的专业授课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

(三)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实践理论

工匠精神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精神导向的作用,其在融入大学生群体中时,更多的是精神信念为核心,向学生群体传达价值观、人生观,令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可依据自身的成长属性进行正确定位。特别对于00后的大学生群体来讲,他们出生在网络时代,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思想观念与教育导向存在一定的偏差性,通过工匠精神的价值导入,学生的主观意识受到工匠精神的引导,其自身的价值观将得以改变。随着专业课程的不断学习,学生将对自身职业形成新的认知,这对于后续岗位工作来讲,学生就业创业的发展也将延续着创新精神,满足当前教育需求。工匠精神与教育相结合时,应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之上,为精神的导入提供现实载体,只有这样才可充分发挥出就业创业在教育体系中的本质功能。对于现阶段大学生而言,为保证精神导入是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还应对专业学科进行设定,分析出学科内容在后续教学及社会体系中呈现出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出学科专业创新的可行性,进而提高学生对专业学科的认可度,为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四)完善深化教育教学内容

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素养、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手段上突破传统讲授法,采用头脑风暴法、案例法、角色扮演法等,强化学生融合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模式上创新授课方式,实行“1+1”课堂负责制,即一堂课由学院1名专业教师和1名聘请进来的风险投资人、企业家等共同负责;实践教学方式上成立创新创业俱乐部,邀请业界精英人士参加;在课程考核上要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地位,保证其足够的课时,采取无标准化考核手段,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有一支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目前“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有效的对策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一是因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涉及多个领域的内容,且实践性较强,教学的过程需要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二是因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比较差。所以,高校要积极打造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确保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高晓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J].智库时代,2019(47):110-111.

[2]易宏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能力培养的提升路径探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32):14+20.

[3]贺峻熙.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9.

[4]孔彬.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12):221-222.

[5]孙禧媛.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大连某高校创新实践基地为例[J].智库时代,2019(10):174-175.


作者简介:

王振晓,男,汉族,山东泰安,2001年12月,本科大一,山东协和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