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礼的思想在中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论儒家礼的思想在中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黄志超 李 莹

富锦市第三中学 富锦市铁路中学

摘要:谦和有礼、懂得退让,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待人接物、安身立命之道,也是个人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语言、仪态、行为都能反映出他的人品修养、文明素质。因此,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礼仪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内在的礼义精神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用外在的礼仪形式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达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儒家礼;中学德育;作用分析

引言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通过礼仪教育,学生能更好地懂得言谈举止是一个人人品修养和精神面貌的重要表现。

一、礼的由来与现代含义

礼的含义究竟是什么?首先,要从“礼”这个字讲起。“礼”的繁体字的写法是“禮”,在古文字中,左边的示部旁代表的是祭祀,而右边上边的曲则是打结的玉串,下边是有脚架的鼓。从字形上看,最初,“礼”字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和祖先,是一种祭祀活动。后来,孔子及其弟子对周礼进行了整理。随后“礼”就演化为《周礼》和记载具体礼仪的《仪礼》。这些书详细地记录了周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等内容,主要包含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个方面。

在当今社会,很多中学生没有礼仪观念,即便部分中学生有这个观念也十分淡泊。有些中学生在学校里,不尊敬师长;在社会上,不懂得礼让他人;在网络上,胡言乱语、大放厥词;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不尊重长辈。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十分有必要且十分紧迫的。

二、儒家文化中蕴含的“礼”的德育思想

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其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周礼。所以,孔子在儒家经典《论语》中曾经多次谈到“礼”。他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即不学礼仪,就难以在社会立足,强调“礼”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孔子的弟子荀子也把学礼、知礼的重要性与国家的发展等联系在了一起。他提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认为人如果没有礼貌将无法生存,做事如果不讲礼就无法成功,国家如果没有礼将不得安宁。但同时儒家认为,礼的表达绝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虚假形式,礼的行为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作为一个士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仪礼又如何?没有仁爱之心,知道调和音乐又如何?失去了仁爱之心的礼乐,不过是一种束缚而已。孔子认为,礼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礼应该真诚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所有的动作、语言、表现应遵从内心,人前、人后是一样的。孔子注重的是内心,反对那种只追求表面,不注重内心、不注重真正情感的礼节。此外,礼还强调“过犹不及”。我们做任何事都应把握一个度,否则,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礼也是这样的,我们要采取适合、合理的方式,一定不要走向两个极端。在现代生活中,不讲礼会让人感觉没有教养,而过度的行礼会让人感觉过于客套和疏远。因此,礼仪的实施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做不到位或者过度都是一种失礼。

“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哲学博大精深。礼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会有矛盾的存在,所以社会的运行需要礼。假如没有礼,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道德和礼教的教育与约束,使种种硬性的社会规则成为人内心的一把把标尺,达到人人自觉知礼、守礼。礼可以起到调整均衡的作用,最后达到“和谐”的最高境界。先秦儒家礼的思想将“和”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在维护中国传统社会稳定、提升人民道德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谋而合,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今日之礼——讲礼貌树文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一种独特的文明教化方式,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礼文化强调人们发自内心的仁爱与外在约束达成的和谐。在经济高速发展、繁荣而浮躁的当今社会,这种文化更应该被我们继承与发扬。从社会层面上讲,就是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涵融入社会生活的礼仪规范,用礼来规范人们的一言一行,用礼的精神引导人们实现价值认同;从个人层面上讲,就是要通过礼仪教育,在学礼、知礼、践礼、行礼的过程中,培养人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日之礼,并不是要照抄照搬古代人的做法。礼的教育与表达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注入新的内涵。当代中学生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仪表端正。一个人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衣着和仪表穿戴,因此穿着要整洁、大方、得体,不要蓬头垢面、衣冠不整。

(二)举止大方,谦恭礼让。中学生应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

(三)语言得当,避免“脏乱差”。中学生说话要得体,说脏话不仅会使人厌烦,更是一种无礼的行为。

结束语

综上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家文化中蕴含的无穷智慧,给予了人们极大的启示,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其更是中学生德育的重要资源库,极大地影响了我们今天的德育内容与形式。儒家文化中“礼”的思想,对现代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志奋.儒家思想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价值与研究[J].科普童话.2020.(03):162.

[2]苟平芳.儒家德育思想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价值浅析[J].高考.201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