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因生活而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科学教学因生活而精彩

金瑞鹏

浙江省苍南县赤溪中学 325800

内容摘要】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学习科学,才能使学得的知识贴近实际,使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本文就如何有效利用生活资源,结合笔者科学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从课堂导入、知识点过渡、课堂探索、练习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教学;生活

科学教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因为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学习科学,才能使学得的知识贴近实际,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陶行知曾提出“学习即生活”,回归生活也是新科学课程追求的目标,教师必须挖掘丰富的生活课程资源,用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去满足学生在理智、情感等多方面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生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共同建构和谐的课堂。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科学教学“生活化”呢?笔者结合科学学科特点及本人的教学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创设生活情境,合理导入新课

学习过程是知识的生成和积累过程,学习知识需要给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并非一无所知,只是已有的旧知识不能完整地解决新问题,这就需要补充新知识,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的动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堂课的良好引入是和谐课堂教学所不可缺少的,高质量导入新课是教师引导学生由课前休息状态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环节,也是整堂课顺利推进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课的内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针对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知识面狭窄的特点,教师在新课引入这一环节上,努力创设情境,引用学生的生活经历,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学的新知识对他们来说并非离他们很远,很难被体念和感悟,只不过他们所储备的知识还不够,另一方面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从而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主动地进入学习之中。

[案例1]在《科学在我们身边》一节,是学生升入初中的第一堂科学课,很多新生是带着“科学有没有趣?科学有没有用啊?”等问题走进科学课堂的。科学教师应该认识到第一堂课对培养学生今后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态度至关重要,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吸引学生走进科学世界:

①我们在骑自行车出行的途中,上坡之前总要用力蹬几下,这是为什么?

②家里养的盆景,为什么隔几天要搬出去晒晒太阳?

③水壶的盖子为什么要开一小孔?

④洗好的衣服,妈妈总会用衣架子把它们撑起来,挂在室外阳光处,为什么?

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直观形象,符合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特点,能很好地将学生带入神秘的科学世界中。


二、探索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皆科学,处处皆科学。“照本宣科”式的知识点讲解,学生感觉枯燥,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效率低。新课程要求教师应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走出来,挣脱“枯燥的单纯的讲解”的枷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回归生活,发展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实践、探求新知的能力,让科学真正成为一门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教材。


[案例2]在《科学在我们身边》一节,是学生升入初中的第一堂科学课,很多新生是带着“科学有没有趣?科学有没有用啊?”等问题走进科学课堂的。科学教师应该认识到第一堂课对培养学生今后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态度至关重要,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吸引学生走进科学世界:

①我们在骑自行车出行的途中,上坡之前总要用力蹬几下,这是为什么?

②家里养的盆景,为什么隔几天要搬出去晒晒太阳?

③水壶的盖子为什么要开一小孔?

④洗好的衣服,妈妈总会用衣架子把它们撑起来,挂在室外阳光处,为什么?

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直观形象,符合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特点,能很好地将学生带入神秘的科学世界中。


[案例3]在《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教学时,针对教材中“火车站”图片和“站台上为什么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当列车驶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线内?”这一内容,请一学生播报:

①“车站工作人员请注意:由北京方向开来的108次列车,将于13:08进站,停靠在第三站台,请提前作好接车准备。将要上车的旅客请拿好行礼,在安全线外等候上车。”

②“《长兴报》2004年10月15日下午3点,李家巷广福桥附近发生车祸,K5024次列车将一名坐在路基上休息的中年男子卷入车轮底下,导致该男子当场死亡。这类事故在湖州境内已发生多起,主要原因是由于列车提速引起的。”然后设计这样的问题:

①:为什么要旅客在安全线外等候上车?

②:列车提速为什么导致车祸增多?

这样结合生活讲解知识点,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课堂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实用性和价值性。

三、开展社会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生活实践”。现在看来,结合教材知识点的要求,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新教材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学生的活动增多了。其活动的形式有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寻,也有研究性实验及科技小制作。这些活动都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亲身体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积极思维来获得知识、提升情感。另外,新课程中的STS内容很多,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科学知识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学完《动物的生命周期》,可以布置学生养蚕,感悟蚕的生命周期;学完《浮力》后,布置学生参观造船厂,感受排水量与所受浮力;又如学完《水的利用和保护》,布置学生用明矾净化河水等。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把生活——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才能使学得的知识贴近实际,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体现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思想,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袁运开、赵铮、余自强.《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郑青岳、《科学探究式学习100个问题》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卢永乐、《有效的教学情境让科学复习课活起来》,《大众科学》2008年05期

4、王耀村、初中科学——情境题·探索题·应用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