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浅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

张玉德

湖南省 泸溪县仪器电教站 416100

摘要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关键。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围绕常见的法律法规及相关问题,以课堂为“主阵地”,让学生了解法律,明白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促使学生自觉遵守法律,严守道德底线,维护合法权益。在这一时期,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初中学习;道德与法治意识;教学

引言:从很早开始,道德与法治课就列入初中必学课程,一直到现在,这门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式也更加多样。但这门课程教学的核心目的始终不变,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

一、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问题

(一)初中生法律意识淡薄

初中生大多缺乏法律知识储备,对自身权利与义务不够了解,这是由于因现阶段国情与教育环境决定的。当前,我国初中生法律知识基础薄弱,因为小学课程编排除文化课外,自身素质课程往往占据了小学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学校往往没有专门开设普法教育课程。在这一阶段,家长也将精力与教育重点放在小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上,忽视了对子女的法治教育。

(二)教学评价滞后,达不到预期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传统的考试为主,这一片面化的评价方式将课程与学生割裂开来,将教学主体而不是教学目标放到评价位置上。对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评价往往局限于对知识的检验,主要考查初中生对法治知识的记忆能力,严重挫伤了这部分群体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积极性。另外,法治意识的培育往往忽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家庭与社会也是初中生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环节。从初中生的法律知识储备和日常行为来看,初中生法治教有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初中生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大部分初中生缺乏以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在遭遇不法侵害时,往往不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育问题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下教育功利主义的影响

社会、学校、家长将教育教学重点放在了应试成绩上,忽视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培育。初中阶段课业压力陡增,学生疲于应付各类作业与考试,很难有多余的精力来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也很少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法律知识。道德与法治教育脱离社会实践,难以达成教学目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校、家长往往不重视该门课程。初中生在接受法治教育的过程中,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知识准备不足,参与感不强,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法治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评价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但教学各个主体与影响因素对法治教育的忽视,导致初中阶段法治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不够科学完善,学生的法治教育评价停留在笔试阶段,以分数来评判学生的法治意识,成为当前初中教育阶段的通病。另外,业内相关研究资料也十分匮乏,进一步影响了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片面的评价方法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法治教育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策略探析

(一)丰富法治教育途径,建立健全法治教育体系

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丰富法治教育途径,建立健全法治教育体系。例如,政府可以积极联系辖区初中与高校进行法治教育联动,通过构建大学法律行为实践平台与初中法治教育推广平台,将相关高校的模拟法庭搬到初中课堂,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锻炼,另一方面让初中生切身体会法律、法治的意义,这都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除了实体法治教育场所,学校还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构建虚拟化的云端法治教育中心,通过在线学习的形式,丰富相关课程资源,调动初中生积极性,同时也便于家长的参与和监督。

(二)丰富初中生法律知识与法律常识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必要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对宪法进行学习时,授课教师应对学生对宪法的认识理解进行摸底调查,对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进行摸底。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多采用生动真实的案例,方便学生对抽象法律条文进行理解。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学生进行联动,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对宪法的理解,鼓励学生搜集近期相关事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针对知识盲区有的放矢地丰富初中生法律知识与法律常识储备。

(三)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中学教师的法律素养

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应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作为授课主体,授课教师的素养直接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质量。教师不仅要对法律法规条文进行深入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和课堂教学的创新,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不断研究适宜该学科教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法律法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学校方面也应该结合社会发展,定期组织相关教师的培训。

(四)完善法治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指导标准,科学的评价机制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反之,合理的评价机制的缺失将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不可忽视。首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事实表明,只有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去学习、应用法律知识,才能达到培育法治意识的教学目标。家庭环境也是初中生培育法治意识的重要场所,家长参与法治教育评价有助于弥补学校评价的不足,为初中生法治意识培育效果提供反馈。因此,应鼓励家长参与教学评价。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需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联合社会、家庭等诸多资源,形成法治教育合力,切实提高初中生的法治意识。


综上所述,初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十分重要。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培有学生法治意识的主要渠道,行之有效的策略成为行业研究重点,相关课程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保障初中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推进的几点尝试Ⅱ].才智,2020(15):17.

[2]卢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育探析U]内蒙古教育,2020(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