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下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前后实践能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3

新模式下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前后实践能力研究

喻雄杰 1 李艳丽 2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1肿瘤中心, 2内分泌科,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提高我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我校在一、二年级等低年级临床专业本科生中引入了早期临床接触及临床导师制等新的教学模式,这些学生在实习后临床实践能力能否真正提升?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模式;实践技能;医学教育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临床实践工作、有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级临床专业人才。临床实践能力作为临床专业素质的核心内容和临床教学效果评价的关键指标而备受医学教育界的关注[1]。临床实践能力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随着早期接触临床及临床导师制在临床医学本科院校的实施,加之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习前临床医学本科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已有的文献资料尚未见有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前后临床实践行为评价的相关报道。我校早期临床接触及临床导师制已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展多年,但实施效果如何?实习前后临床实践行为的培养存在哪些不足都需要总结,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1方法和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为两个部分①实习前后学生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出生地、高考志愿、带教学生数、带教老师满意度、毕业后意向、实习科室情况、与导师联系频率等。②临床实践能力:采用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评价问卷:由李晓宁等[2]人研制, Cronbach’S α为0.937。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1~5分别表示“从不这样做”至“总是这样做”得分越高表示临床实践能力越强。量表共有5个维度28个条目,分别为应用临床程序(5个条目)、临床操作及操作中伦理实践(6个条目)、健康教育(4个条目)、沟通交流(5个条目)、评判性思维(8个条目)。选取临床本科生20名进行预调查,信效度分析后用于正式调查。后期具体分析内容包括:(1)调查临床本科生实习前后临床实践行为的现状。(2)比较临床本科生实习前后临床实践行为的差异。(3)比较实习前不同毕业意向的学生临床实践行为的差异。(4)分析学院实践行为培养中的不足点。(5)调查学生对早期临床接触的时间、内容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分析满意度不高的原因。

2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调查分别在实习前和实习后对2015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保证调查研究的质量,在样本量上严格控制失访率并选取所有在三甲医院实习的学生。关于失访率的控制在调查前期提前告知受试者要进行两次问卷调查,争得同意后,负责发放问卷的老师建立QQ群将所有的研究对象加入群内。两次问卷调查都是在学生实习前后的集体班会前统一发放问卷,并及时检查、回收,以保证的问卷的质量。本次研究失访率为0,问卷回收率为100%。

3结果与讨论

本课题受湖北医药学院本科生教育课题经费资助

*通讯作者:李艳丽

3.1实习前一般资料和临床实践行为行为频率及行为质量

受访学生共171名,年龄20-23岁,平均(21.55±0.753)岁。毕业后有意愿从事临床专业工作133人(77.8%),有意愿考研30人(17.5%),有意愿从事其他行业8人(4.7%)。实习前学生临床实践行为的行为频率总均分为(3.64±0.57)分,行为质量总均分为(3.48±0.52)分,说明学生临床实践行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处于中下等水平,与国内相关研究相比较低[3-5]。这与以下原因有关:本研究对象是实习前的临床专业本科生,还未进行系统的临床实习。我校在第一学年末制定早期临床接触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提前安排好学生与临床带教,大二开始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行联系临床导师进行早期接触临床活动,要求每学期每个学生最少进行5次临床实践,每次1-2小时,每次临床实践结束后学生提交材料由专业老师评定成绩,并上报教学办,这一体系尚未完全成熟,还存在缺陷。在早期临床接触学生中仅有49.5%对安排的教学内容满意,83%的学生认为每学期5次临床实践的课时过少,52.4%的学生希望每月进行2-3次临床实践。80.7%的学生认为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是影响早期临床接触的最主要因素。加之临床教师工作负担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的效果[6]

实习前学生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和临床操作及操作中遵循伦理原则的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得分较高,应用临床程序和评判性思维得分较低,与林霞、廖小卿等[7-8]研究一致,但五个维度的排序上存在差异,本研究中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得分最高是沟通交流,而并非临床操作及遵循临床伦理原则。主要因为早期接触临床与临床实习的教学目标存在差异。通过早期接触临床,主要是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增加感性认识,增强责任感,训练与病人交流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的技能

[7-8]

3.2毕业前不同意愿学生临床实践行为的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

毕业后考研意愿学生的临床实践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得分均高于临床工作意愿和其他行业工作意愿学生,其中其他行业工作意愿学生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得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毕业后不同的意愿影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水平。提示对学生进行毕业后意向引导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时间能力。毕业后不同意愿的学生临床实践行为频率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应用临床程序、临床操作及遵循伦理原则和健康教育3个方面,毕业后不同意愿的学生临床实践行为质量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临床操作及遵循伦理原则上。国外研究表明早期临床接触对医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学校在制定临床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计划中,应将职业认同和职业规划作为培养内容之一。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关专题讲座等方式提升职业认同和职业热情,提高临床本科生毕业后考研和临床工作的意愿,减少临床专业人才的流失,促进临床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

3.3实习后一般资料和临床实践行为行为频率及行为质量

受访学生共171名,年龄20-23岁,平均(21.55±0.753)岁。毕业后有意愿从事临床工作118人(67%),有意愿考研41人(23.3%),有意愿从事其他行业12人(6.8%)。实习前学生临床实践行为的行为频率总均分为(3.97±0.46)分,行为质量总均分为(3.80±0.45)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实习后学生临床实践行为中临床操作及操作中遵循伦理原则、沟通交流和健康教育的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得分较高,应用临床程序和评判性思维得分较低,与实习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应用临床程序和评判性思维得分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实习过程中以临床见习、观摩为主,临床实践机会较少所致[9]。学院和临床实践的医院都对学生和带教老师加强了相关教育,学生和带教老师都认识到其重要性,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针对目前的现状,建议从加强培养临床师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训教学及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措施。

实习后的行为质量和行为频率各项得分均高于实习前,临床实践行为频率中健康教育实习前后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实践行为频率及临床实践行为质量各项都有统计学意义。实习后的学生临床实践行为频率与行为质量中临床操作及在操作中遵循伦理原则最高,与实习前沟通交流得分最高不同,说明临床实习因为有最真实的临床情景,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实习前后临床实践行为频率中健康教育实习前后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临床实践中学生重视动手能力,认为护理操作技能比健康教育更重要,忽略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关系,这与国内的其他研究结果一致,这也是我们今后在指导实践教学中需要认真改进的地方。

4几点建议

(1)我校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早期临床接触中临床实践行为水平处于中下等。首先应继续深入早期临床接触,加快早期临床接触的教育体系研究,尽早建立符合我校临床教学实际的早期临床接触的教育体系。其次要抓住临床实习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2)我校临床专业本科生实习后临床实践行为水平处于中上等水平,但是应用临床程序和评判性思维表现相对较差,应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临床带教老师师资培训,以提升临床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水平。

(3)不同毕业意愿的学生临床实践行为差别较大,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关专题讲座等方式提升职业认同和职业热情,提高临床专业本科生毕业后考研和临床工作的意愿。

(4)学生对我校早期临床接触教学效果满意度不高,应结合临床教学实际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早期临床接触,合理统筹规划早期接触临床课时和内容,完善早期接触临床的教育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1]BRADSHAW A.Definingcompetency in nursing(Part I):a policy review[J]. 1997,6(05):347-354.

[2]李晓宁,孙宏玉.护理本科生临床专业实践行为评价问卷的编制[J].中华护理杂志,2016,47(12):1110-1112.

[3]林霞,孙宏玉.三类院校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的现状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0):48-51.

[4]廖小卿,钟新华,邓小梅,王凤卿.护理本科生临床专业实践行为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8,30(07):842-844.

[5]车颖,孙宏玉,李晓宁.新入职本科护士临床专业实践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01):27-28+34.

[6]李守国,许娟娟,王瑞.护理本科生与临床带教教师对早期接触临床的认可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8(10):62-64.

[7]张艳丽,邓康利,等.“早期接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医院管理,2018,5(2):195-196.

[8]张凤,乔宇琪,邵莉,冉志华.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2):71-72.

[9]郭小燕,张瑛,周芸,崔月萍,贺利平.全日制护理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工作报,2019,36(08):1193-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