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熔化和凝固》教学策略

王岩

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


【摘要】《熔化和凝固》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的第2节,本节教材属于物质科学领域中常见的物质部分,是物态变化的基础章节之一,而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其物态变化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学好本节对学习其他物质的特性有迁移作用;同时熔点和凝固点将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物质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八年级;熔化;凝固;策略



《熔化和凝固》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的第2节,本节教材属于物质科学领域中常见的物质部分,是物态变化的基础章节之一,而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其物态变化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学好本节对学习其他物质的特性有迁移作用;同时熔点和凝固点将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物质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学生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而且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器材的使用、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一定的介绍,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图象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利用图象分析数据,寻找规律。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情境激疑、实验探究、对比、图象分析、实验推理等教学策略,辅以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辅以多媒体等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激发兴趣有机结合。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采用实验探究法和对比法,尝试自己观察思考、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协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结合教学实际,我对这节课做了如下四个环节的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由低熔点的伍德合金做成的金属勺,要求学生分别放到冷水中和热水中观察现象,学生发现在冷水中小勺没什么变化,而在热水中迅速就熔化了。学生对这一现象非常新奇,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指出自然界中物质的三态以及三态之间是可以相互变化的,进而给出物态变化的概念。然后提问“刚才的小实验金属勺在哪几种状态间发生了变化?”从而得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提出问题

通过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熟悉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提出探究课题“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2.猜想和假设

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猜想。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教师指出教材中选择了两种有代表性的固体,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研究它们的熔化过程。并通过PPT课件展示实验装置图,介绍实验仪器及组装方法。指导学生探究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为了节省实验时间,把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即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研究海波与石蜡的熔化。

为了方便计时,大屏幕上准备了闹铃,每隔20s闹铃发出一次提示音。当试管内物质温度达到40℃后,听到闹铃提示音就开始读数和记录。

为了提高小组的效率,教师指导小组进行组员分工:即四个同学分工协作,分别负责读数、观察、记录和作图。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对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及时指导。

5.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束,小组成员结合实验数据和图象,总结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6.交流与合作: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上台展示图象并汇报探究结论。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只研究了海波和石蜡,通过实验和分析,我们能看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是不相同的。那用更多种物质来研究会怎样呢?”

PPT课件展示:实验室中测得冰、萘、松香、蜂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固体可以分成两类,从而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定义以及熔点的定义。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过程是通过PPT课件展示海波和石蜡凝固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然后学生结合熔化图象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凝固特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知识的理解。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举例得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第三环节:根据结论,拓展延伸

回顾课前小实验中的金属勺为什么能在热水中熔化、在冷水中凝固的现象。

PPT课件展示:金属勺的信息。它是一种合金,由多种金属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制作材料有:铟、铋、锡等金属。低熔点合金的可广泛应用在焊接和消防喷头方面。

第四环节:深化理解,灵活应用

查阅课本 “几种晶体的熔点”表,并回答问题。

(1)①温度是70 ℃的萘是____态。 ②水在-5 ℃时是____态。

③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 ④水银在-30 ℃时是____态。

⑤酒精在-100 ℃时是____态。 ⑥锡在232 ℃时是____态。

(2)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

(3)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块?

(4)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达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计也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灵活应用。


教学预测和创新之处:

1.用低熔点伍德合金做成的金属勺的熔化和凝固引入新课,既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又能引发学生对于新材料及其应用的关注,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关注科技发展。

2.教学环节的设计以探究实验为主,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协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3.在教学设计中“拓展延伸和灵活应用”环节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遵循了适时适度的原则,既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