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探究式学习 形成多方位体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巧用探究式学习 形成多方位体验

蔡淑美

厦门市翔安区新圩中心小学。福建省厦门市。 361111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既要着眼于学生当前阶段的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观传递,更需要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因而教师必须要注意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出发,讨论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从不同角度探索探究式学习对小学生思维灵活性、动手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应用;思维


小学阶段是学习能力发展、学习习惯培养的核心时期,数学对小学生的思维缜密性与逻辑严谨性要求都非常高,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小学生通过反复的探究式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多项能力全面提升。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学习能力的要求逐步提升,探究式学习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更为扎实深入而且广阔多变的新思路,因此探索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探究式学习应用于数学学习的多重意义

探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围绕活动主题,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思考等过程,不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在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形成良好学习体验。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因而课堂上学生常常注意力不够集中,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使得课堂学习与探究的氛围显著提升,知识学习更加扎实,课程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第二,发展学生主体性意识,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干预性显著降低,学生在思维独立性和学习自主性方面可以获得更好的锻炼,逐步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意识。

第三,多效推动学习迁移,促进学生不断创新。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会用到已经学习的旧知识,更需要独立探索与发现很多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此外,有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与重视考试结果不同,探究式学习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调查、分析、数据处理、规律总结等参与性学习活动,因而探究式学习可以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扎实落地。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有效应用

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大致来说可以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各部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同,因而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方式也略有变化,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指导学生确立相应的研究主题,以采取不同的探究方式。

1.以“数”为基础,发展学生学习迁移能力

小学数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数感,而小学生数感的养成必须要通过反复的学习、探究、实践来完成,学习迁移能力在其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以“分数乘小数”这个部分的学习为例,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题目,让学生巩固知识,接着给出探究主题“分数乘小数”,并给出具体题目:607d285fda19b_html_ccb0e238abc5c106.gif ,让学生们尝试计算结果。在汇报交流环节,学生们给出了自己的计算方法,有如下几种:

607d285fda19b_html_d5c37c5c31ed44e3.gif607d285fda19b_html_7f626edb0ecfb1f9.gif

607d285fda19b_html_d05d8949f9931a7f.gif607d285fda19b_html_1712cd09776dc64b.gif

607d285fda19b_html_7c308f8cf94f0b98.gif607d285fda19b_html_6abfc57271119714.gif

607d285fda19b_html_daca90c18e50a775.gif607d285fda19b_html_732bb5a4deae49d9.gif

607d285fda19b_html_28315226bb6e9bad.gif607d285fda19b_html_81121bf62f2ed0ef.gif

……

学生们想到的计算方法之多,大大超过了教师的预期,同时在计算过程中,他们不仅用到了小数化分数、分数化小数,还有的同学想到了把小数拆分为两个部分计算,约分等多种计算方式。于是探究式学习妙处尽显:思维灵活发散。这样学生们不仅学得了新知识,还很好的复习了旧知识,知识迁移能力获得显著提升,而且汇报交流环节所出现的这几种方法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都可以灵活运用,帮助学生在解决不同题目的过程中灵活优化解题思路。

2.以“形”为基础,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点、线观念,但是对于面这一空间观念的认知相对不足,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认知。以“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的学习为例,探究活动的设计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就从静态学习转化为动态学习,在对文字解读的基础上,学生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摸索调整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作品。接着在汇报交流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提炼知识点:长方体是如何制作的,两头两个面的边长是如何确定的,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体上面最多可以出现几个正方形,有没有可能三个面是正方形,如果有四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它变成了什么形状,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边有什么特点,他们各有几个顶点……在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同时,学生们就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逐步形成系统。动手实践的探究方式本身就带有生动、直观、参与性强的特征,而且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点、线、面的认知非常具体,可以很好的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以“图”为基础,发展学生综合性思维

图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点,读图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以“图”为基础,发展学生综合性思维。以“折线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为例,在学生们学习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则应水到渠成交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提前一周,教师给学生们布置探究课题,每天关注天气预报,记录连续一周的气温变化情况。课堂汇报环节让每个小组都派出三个代表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第一个以数据表的形式,为大家分析天气变化情况;第二位同学以条形统计表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而第三位同学则需要以折线统计图来完成汇报。这一环节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第一,最近一段时间天气变化不大,学生汇报的数据说明不了重点问题;第二,部分学生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不扎实,绘制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并不规范;第三,折线统计图的自主学习不到位,学生对于纵轴、横轴、折线、图例等概念有些分不清楚。

基于以上问题,教师又给出一个新的数据框——某地区2018年全年月均气温变化表,然后指导学生们先对图表进行解读,哪几个月份气温较高,哪几个月份气温较低,最大温差是多少,平均温度大约多少,接着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分别绘制气温变化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并对他们的异同展开探究分析。针对其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如节点划分方式,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辅助性讲解、演示、分析、对比,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素养都会得到显著提升,而且针对学生存在的画图不规范问题,教师采取的不是批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怎样把图形信息表达的更为精准。

此外,课本上还有一些综合实践课程,针对这类课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外时间以小组的方式学习探究,在课堂上再有针对性的开展指导与鼓励,为学生营造开放、宽松、互动、益智意趣的学习环境。

结语:

“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方式不拘一格,学习成果也多种多样,通过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探究性学习档案,反思学习成果,总结学习方法,分享学习心得,以督促学生更加积极进步。

参考文献:

1.李世舜. 浅论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J]. 学周刊, 2017(17):111-112.

2.陈真真. 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五个特征[J]. 辽宁教育, 2017(3):63-64.

3.周德军. 让学生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J]. 考试周刊, 2008(1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