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共建背景下福利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实践---以深圳市社会福利救助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0
/ 2

共享共建背景下福利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实践 ---以深圳市社会福利救助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为例

缪江斌

中元国际(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135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各种社会福利制度也在持续改进和完善,其中共享共建的福利综合建筑也是一种创新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文章创新地研究了福利综合建筑的优势和需要关注的内容,最后结合深圳市社会福利救助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实际案例,详细研究了福利综合体的共享公建的建筑设计,以期为相关同行业者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福利建筑;共享共建;优化设计策略;建筑创新;福利综合体建筑



前言:近年来,福利建筑的建设国家也在提倡和推进,对于共享共建的福利综合建筑也创新地提出了解决方案。本文立足于当下新型的福利建筑发展趋势,通过走访各类型福利建筑,分析共享共建的福利综合建筑的设计策略和优势、缺点,提出在综合福利建筑的设计策略,以及共享公建的设计探索和实践,为福利综合体建筑提供一定的参考方向。


1福利建筑的概述和机构类型及设计要点

1.1福利建筑的概述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一般包括现金援助和直接服务。而福利建筑就是提供直接服务的这一类型的建筑。

1.2福利建筑的机构类型

我国现有的社会福利机构和建筑类型一般有:养老类(老年养护院、老年公寓、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未成年类(儿童福利院、未成年救助中心)、精神障碍类(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伤残康复类(福利康复中心)、庇护救助类(救助管理站)。

1.3福利建筑的设计要点

安全性:由于服务对象身体机能的下降和行为判断能力的失常,可能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需要配备全面监控、无障碍设施,并注意环境功能的高识别性等。

功能性:针对不同类型服务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合理进行各类功能性用房和空间设计。

地域性:强调设施的内外部空间及形象的传统、亲切、地方性表达,有益于使用者心理的快速接纳和情绪稳定

2共享共建背景下福利综合体建筑的优势和注意点

2.1共享共建背景下福利综合体建筑的优势

2.1.1共同建设、共同运营

一个项目的建设过程和工序、报批报建流程是十分复杂的一类工作,在共享共建的模式下,政府可以将福利综合体项目纳入到项目组内,统一建设,可以达到各种资源的节约和效率化的目的。在建成投入使用的运营过程中,可以统一管理、统一物业,避免福利综合体建筑内各家单位各自为政,可以达到物业管理、后期运营的高效的目的。

2.1.2 公共功能空间共享、景观资源共享

在福利综合体建筑中,各功能建筑有其独特的可共享的功能空间,比如报告厅、餐厅、运动空间(游泳池、篮球场、足球场),在这类非全天候使用的功能空间中可以探索共享的模式,采用错峰使用。这一共享空间可做到节约资源,空间功能的使用率高的目的。

对于福利建筑中特殊人群需要高品质的景观环境和空间,辅助心理层面的治愈,而景观环境空间,在共享的背景下,可以达到最优的效果。比如景观花园、垂直绿化、景观小品、景观水井等在共享的背景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2共享共建背景下福利综合体建筑的注意点

福利综合建筑中各功能建筑中使用对象不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使用方式,建筑功能和流线在共享共建背景下,需要注意功能分区清晰,流线不交叉,这样才能适合共享共建又能做到功能明确,流线不影响,独立使用。


3实际案例设计实践

3.1项目概述

深圳市社会福利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项目位深圳市于龙岗区坪地街道六联社区,龙岗大道以西、牧云溪谷以南,用地面积63817.55㎡。场地北侧为住宅小区,东侧为生产性企业的厂房和宿舍,基本对环境没有污染,西面及南面为保留绿地,绿化较多、环境较好,是民政福利安置特殊人群的一块福地。

3.2项目建设与规模

项目包括市社会救助安置院、市社会福利院、市托养康复中心(含坪地职康

中心)、龙岗区特殊教育学校、龙岗区长山医院、龙岗区救助管理站6个子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3817.55㎡,总建筑面积202530㎡,地上建筑面积为160530㎡,地下建筑面积42000㎡,其中地下车库面积38500㎡,地下设备用房3500㎡。具体组成包括如下内容:

(1)市社会救助安置院规划床位为800床,建筑面积为38902㎡;

(2)市社会福利院规划床位800床,建筑面积为33200㎡;

(3)市托养康复中心(含坪地职康中心)规划床位300床,建筑面积为12805㎡;

(4)龙岗区特殊教育学校规模36班,建筑面积为19052㎡;

(5)龙岗区长山医院规划床位300床,建筑面积为29010㎡;

(6)龙岗区救助管理站规划床位300床,建筑面积为8707㎡;

(7)宿舍用房建筑面积22354㎡;

(8)地下车库面积为38500㎡。

规划指标:规定容积率≤2.52;建筑覆盖率≤50%;建筑高度:75m;绿化覆盖≥30%。

3.3建筑设计

3.3.1设计理念

(1)对用地的地理和周边环境条件进行充足的分析和研究,使建筑与城市空间及周围建筑相协调,从空间、形式到功能与已建成的建筑物相共存,使之成为城市空间的延伸和发展;处理好其内部空间环境与建筑功能的关系,使之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使空间、环境、文脉、功能成为设计中的新亮点。建筑功能确保动静分区明确,特别是项目中不同功能混杂,人流较为复杂,更应通过设计进行引导,倡导“人车分流”、“以人为本”的模式,避免相互干扰,以提升场地环境质量。

(2)共建共享的设计理念。各行政单元虽然在一个地块内进行建设,但根据其各自功能的特殊性,建筑设计中也遵循着相互独立的原则;在功能划分上遵照“资源共享,互不干扰”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各功能板块特殊性及实际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共享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互补融合的发展理念。

(3)垂直绿化的设计理念。除了中心共享绿化之外,项目内建筑使用者的特殊性,建筑设计中使用大量垂直绿化,大量的绿化露台和空中绿化活动区来满足特殊人群的绿化需求。在围合的建筑群体中,适当位置立面开洞,一个减少了立面展开面长度过长,对周边环境的压迫,也把外部的环境和绿化引进建筑内部,形成内外环境的景观的呼应,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

(4)合理利用原场地山地地形高差,依山就势,把场地设计成为3个台地,分别为80.0米标高、75.0米标高、70.0米标高。福利院、安置院体量大的市属建筑由80.0米标高台地进出;长山医院、救助站、特殊教育学校、托养康复中心等区属建筑由75.0米标高台地进出;后勤及机动车由70.0米标高台地进出。合理利用了场地高差,且利用台地分区进行了功能分区。

3.3.2建筑空间布局

鲜明的入口形象 丰富的内庭共享活动空间

607e4d2ab6315_html_7ac04c8e625c44e0.jpg607e4d2ab6315_html_dc9d5f51df51965b.jpg









3.3.3建筑立面设计

从自然流水中获取元素,立面材料为铝板、玻璃、塑木板、GRC;特别的通廊设计,在高层平面的设计中,通廊的设计即兼顾了福利院生活人员的视线及室外空间需求,也保障了安置院工作人员巡视的功能需求;活动空间设计,室外活动空间在保证安全防护的前提下,给予特殊安置人群安全的活动场所;退台空间设计,层层退台的设计使得每层递进退让出丰富等露台活动空间,屋顶种植绿化更使得露台成为使用人群不可多得的室外景观空间;模数化的设计,建筑退台斜面和建筑天际线形成的斜面保持着统一的斜率;利用并结合BIM模型,控制幕墙尺寸数据,并可随时按照3D模型进行复核铝板安装的准确性;同时,退距和柱距的模数化,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效率。

3.3.4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的运用,充分利用了建筑屋面来为特殊人群不便经常上下楼提供了绿化空间。同时,屋顶绿化可以有效降低屋面反射,增强保温隔热,提高项目绿化效果。

结束语:

今后福利建筑的趋势之一在于共享共建,在该制度背景下,可全面有效地为特殊人群提供福利设施,为他们提供相适应的宜居生活环境。福利综合体建筑在功能划分上可以遵照“资源共享,互不干扰”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各功能板块特殊性及实际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共享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互补融合的发展理念。这一发展方向可以节约资源,提供建设效率,值得广大建筑从业者探索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心培,朱爽.综合性社会福利建筑设计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24):16-18.

[2]李锋亮.建筑设计资料集第六分册,第3部分福利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