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0
/ 2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探讨

舒磊 王梦凡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刘集中心小学 441509

摘要:小学阶段的孩子思想和心智都没有发育成熟,此时他们的逻辑思维也正处于发育的阶段,所以小学阶段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由于数学这个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以及应用性这三大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来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和数的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及几何形体等基本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教学质量。

一、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分析

(一)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不强

尽管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具有延伸性和活力的想象力,尤其是对一些空间图形的想象表现出很好的思维延伸性,但基于心理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学习抽象类数学知识时,难以准确地概括知识点。例如,针对“将棱长均为1cm的两个正方体组成一个长方体时,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很多学生在初学这类问题时就容易忽略其中某一面,最后给出的答案只有另外五个面的面积,而这就是抽象概括能力不强的具体表现。

(二)小学生的有效思维时间较短

小学生自控力普遍较弱,难以在课堂教学中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也意味着小学生的有效思维时间较短。针对这一点,教师需要利用课堂时间,持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氛围,聚焦学生注意力,在这个基础上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联系新旧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学习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与联系,以旧促新,以新忆旧。小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总是以旧知识和自身的经验作为前提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授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相关性,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在每一次讲授新课知识点的时候都应该把与之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强化新旧知识点的联系,以旧知识作为铺垫来探究新知,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锻炼、提升,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混合运算”这一课时,数学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需要掌握好新旧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将新旧知识的联系纽带牢牢抓住,把学生之前学习过的知识作为新课导入环节,由此开展新课的教学,在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准确而恰当地将学生带领到新课的学习当中。首先,教师在PPT上面展示几道练习题:16×4+1818+4×669÷3-1450-35÷5。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每题中都包含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结合之前学过的方法进行运算。学生以前学过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乘法或除法,混合运算依然要根据这一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因此,设计这样的练习就给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教师用简单的和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导入学习,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也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提高。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有效获取新知的教学模式引导过程中,也让教学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起来了,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此得到了发展。

(二)借助有效提问,培养变式思维

数学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学科,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多变,思考问题更加全面,是目前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要探究培养变式思维的方法,引导并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数学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意味着要打破思维局限和思维定式。学生可以通过有难度的练习或者比较灵活的方式增强变式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活跃度。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的基础上设置问题:一组5个学生的成绩分别为93、95、86、88、78,求这个小组的平均分数。这样的问题很基础,对于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不大,因此改变问题:5个人的小组平均分是88分,经检查发现,在统计分数时,有个学生的实际成绩是98分,统计成了78分,请问正确的小组平均分应为多少?这样的问题更需要学生的思考,解法也并不唯一。大多数学生会先想到,先计算出错的总分是88×5=440分,统计时少算了98-78=20,加上20得到正确的总分460,正确的平均分是460÷5=92分。这样的思维过程不错,但是过于常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另辟蹊径,采用以多补少的方法:88+(98-78)÷5,这样更加简洁且高效。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训练,比如练习有挑战性的题目,或者探究同一道题的多种解法、思考脑筋急转弯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挑战难题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困难、发散思维,在练习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设置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各种数学题型中,最能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就是应用题。应用题解答需要学生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快速找准切入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应尽早开始,从小培养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今后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用逻辑思维处理事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性,每天布置难度不同的专题训练。为了不让题目显得很枯燥,可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让学生在方向明确的专题训练中梳理知识点。教师在学生遇到难题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以这种更有针对性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一道题都需要按照严格的步骤去解答,用总体格局思维去分析,这样才不会出错。

(四)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培养数学思维

信息输入是需要通过观察来进行的,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能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探索的大门,而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能让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得到发展。如果没有观察,我们就不会发现,更加不会创造,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有巨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为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任务,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并且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也要及时进行指导。

例如,学生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两个小球分别系在一根绳子的两端,然后甩动其中一个小球,让其旋转成一个圆。在教师甩动时,要安排学生进行仔细观察甩动的过程,并在结束甩动后,让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发言:“小球通过快速旋转形成了一个圆形。”“小球始终围绕着中心点进行旋转,而不会跑到别的地方去。”……从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的语言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引出圆的定义,即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学生通过观察,不仅可以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还能让他们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应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达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才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乃至走向社会时运用数学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梦婷.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9):30.

[2]马俊清.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77.

[3]梁法敏.浅析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190.

[4]赵林林.农村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J].江西教育,2018(27):75.

[5]赵春梅.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