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如何在益智区中促进幼儿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大班探索活动区《好玩的多米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7
/ 2

《指南》背景下如何在益智区中促进幼儿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以大班探索活动区《好玩的多米诺》为例

江慧玫

三明市梅列区实验幼儿园






摘要:益智区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个区,在益智区的游戏中经常会出现数学问题需要幼儿解决。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材料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益智区、促进、解决、数学问题


《指南》中指出解决问题是幼儿数学认知的重点,也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让幼儿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能够激发和保持幼儿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动机和兴趣,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并具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指南》中指出,益智区是幼儿通过手脑并用操作材料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的游戏场所,在数、形、空间等的感知过程中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使之变得聪明和智慧,并促进幼儿理智感的发展。可见,充分利用已知区活动发展幼儿对数的感知是很有探索价值的。

益智区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个区,活动中教师在区角内投放了棋牌类、拼图类的材料让幼儿进行逻辑思维锻炼。在益智区的游戏中经常会出现数学问题需要幼儿解决,例如:棋类游戏中需要幼儿根据股子点数走相应的步数;玩弹珠游戏时幼儿要通过测量两弹珠的距离和弹力使两弹珠相碰;拼图需要幼儿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在游戏中,幼儿只是一味的玩,对出现的问题有时置之不理,教师应时刻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的经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专门为幼儿投放了大量的长方体积木,增设了“好玩的多米诺”活动。

  1. 6087c1ad0424e_html_a4e8bd37c7c9af65.gif 挑战中促进幼儿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大班幼儿对挑战类游戏都非常感兴趣,每次听到老师布置挑战任务都非常激动。抓住孩子的学习热情,教师借助视频《好玩的多米诺》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挑战多米诺”的挑战情境,充分利用挑战的形式,把数学的学习和“挑战”有机地结合起来。活动中幼儿利用观察、操做、发现、探索等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第一次玩多米诺骨牌时,给孩子们每人10块积木让孩子们挑战,谁能搭一条最长的而且会连续倒的多米诺骨牌。东东和西西先进入益智区,两人开心地动手搭了。东东说:“你看我的多米诺骨牌比你的长,你输咯!”西西说:“你从我中间的位置开始搭,肯定比我的长呀,你这样不公平。”我问西西:“那怎样才公平呢。”西西说:“要从同一个地方开始才行。”东东点点头说:“那怎样第一块积木才对齐呢?”西西说:“要不我们都从桌子最边上开始搭吧。”两人都同意了这个想法,于是马上动手重新搭。通过创设“挑战长长多米诺”的游戏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让幼儿在实际操作利用已经学过的比较长短的数学经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二、在操作中促进幼儿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上次的游戏后,幼儿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如何用相同数量的积木搭出最长又能连续倒下的多米诺呢?在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操作,每块积木间要留出多少距离才能让第一块积木碰倒第二块。幼儿在操作中采用目测的方法,根据目测结果摆两块积木验证自己是否正确。有的幼儿就会发现自己的目测距离太长或太短,发现目测并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现要用已经学习过的测量方法才能准确地确定每块积木间的距离。幼儿在“目测”“操作”“实验”的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需要观察、操作、比较,在错误体验的基础上梳理出正确的结果。

6087c1ad0424e_html_fefefc73a3f74dd0.gif 如:小南和小北正在摆积木,小南说:“我们两个两个试,看看哪种距离能让多米诺骨牌连续倒下。”说着两人就动手实验了。小南对小北说:“你看,我这个可以。”小北说:“我这也可以,要不接下来的就都用这个距离吧。”我问小北:“你怎么确定后面积木之间的距离跟你第一次的距离是一样的呢?”小北说:“我可以用手量呀。”小南在边上说:“可是手会动,每次的距离不会是一样的。”我说:“那什么东西是不会动,又能知道距离呢?”小南说:“我们不是学过怎么测量吗,我们可以用尺子量距离,然后按一样的距离摆积木,它就能连续倒下了。”活动中两个通过实际操作幼儿都找到了刚好的“距离”,在教师引导后发现可以用测量的方法使每块积木间的距离相等。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将已有测量的数学经验运用到发现的问题中。

三、利用不同的材料促进幼儿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研究表明,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也就是说,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操作,从而自主地发现哪种操作材料是最适合的。活动中出现了该用何种材料进行测量呢?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测量工具,如:毛线、筷子、尺子、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操作,使幼儿在于材料的互动中发现最适合的测量工具。

6087c1ad0424e_html_fe50843ca61a3e8f.gif 如:游戏开始后,小南先拿起毛线边测量边自言自语地说:“毛线的头要对齐第一块积木才行。”小南小心翼翼地测量距离,不一会他疑惑地说:“毛线太长了怎么办。”小北说:“你可以用另外一只手抓着它呀。”小南一手那着毛线,经过测量后再把积木摆好。过了一会小南抱怨地说:“这个太麻烦了,毛线软软的,一点都不好用。”小北说:“不是还有其他工具么,我们可以用筷子呀。”小南放下毛线,拿起筷子按刚才的方法测量了距离。过了一会小南说:“筷子也不好用,我的一只手也要一直抓着它,太麻烦了。”小北说:“你可以在筷子上做记号,不就行了吗。”于是小南拿来了水彩笔在量好的距离上做了标记,接着摆着多米诺骨牌。小北拿起吸管看了看,又量了量,转过头来问我:“老师,吸管可以剪吗?”我说:“可以呀,你把它剪开要做什么呢?”小北说:“我把两块积木的距离用吸管量好,再把吸管剪到刚好的长度,这样不就更方便了。”活动中幼儿通过操作不同材料发现教师提供的材料都能用于测量,但是有的材料好用,有的材料不好用。通过观察和比较各种测量工具的特性后,幼儿最终选择了最简便的测量工具“吸管”。由此可见,教师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学习并非局限于数的知识、概念和技能的习得,而应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逻辑和语言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和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活动中教师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情节,让幼儿在挑战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自然的帮助幼儿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