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心双扶 教育先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7
/ 2

智心双扶 教育先行

黄世芳

福建省 尤溪县溪尾中心小学

【摘要】2020年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实现脱贫的攻坚之年,但在一些地方,脱贫工作仍然存在问题,如何解决呢?我们提出扶贫先扶志,教育当先行,在学校层面,采用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确保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脱贫;扶心;扶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号召全党清醒认识到脱贫攻坚形势严峻,强调“重在脱贫攻坚成效”。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攻坚拨寨的冲刺期,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力争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

一、脱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现象

1.目前,农村里的贫困户,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由政府出台政策、投入资金、积极引导下,收入高起来了,新房建起来了,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有一小部分贫困户在暂时脱贫后,发展的劲头没有了,安于现状,不再谋求继续发展。这样,导致“返贫”现象的发生。而其中这一部分贫困户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因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撤点并校等因素影响,农村学校布局受到调整,导致大多农村学校被裁撤、“村村办学”的现象不复存在,他们的子女离开家乡学习后,不爱学习,早早就离开学校外出务工,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干些苦、累的体力活,收入较低,前景茫然。也正是由于他们的状况,又导致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产生。留守儿童的学习由于没有人有效的监督和指导,成绩普遍落后。

2.一部分贫困户主要是“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他们好逸恶劳,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笔者发现,有的贫困户不愿意接受扶贫单位赠送的猪、羊、牛,认为养起来太麻烦,还要担风险,划不来,最好政府部门直接发钱物,他们整天想着如何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更多的财产,并不想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他们自己已经逐渐丧失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失去了改变贫穷生活的信心。

二、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

脱贫攻坚工作,首先要找到“贫根”,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脱贫攻坚目标。目前,农村贫困户产生的原因很多,但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占了很大部分。

1.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农村贫困户,大部分是由于受教育的程度较低,许多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只受过简单的小学或初中教育,知识贫乏,造成思想、见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在农村只能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一年收入只能保证家庭的温饱。同时,生活的贫困,也造成了对后代教育的不重视,认为农村的孩子只要能识字就行,没必要上什么大学。所以,当孩子读完小学或初中,就让孩子在家帮忙或外出务工,赚点钱补贴家用。而他们的孩子正是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掌握技术,所以在外只能从事苦活、累活,收入普遍较低,基本上无法改变家庭的贫困现状,更不要说给老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青壮年的离家,又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增多。

2.“等,靠,要”思想严重依赖。农村里,一些贫困户不思进取,懒惰成性,整天想着怎样享受国家的扶贫优惠政策,如何能从扶贫部门获得更多的财物,不愿脱贫,也不愿改变现在的贫困状况。有些贫困的家庭对扶贫干部说:“你们不帮我,我脱不了贫,你们就交不了差。”这种思想,就会陷入了“因贫而要,因要而懒,因懒而穷”的恶性循环。

三、教育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这些贫困户的志向问题不解决,没有激发他们的内在脱贫动力,使他们内心中从“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那么,脱贫攻坚战目标的实现将会遥遥无期。所以,我认为,要战胜贫困,除了国家和政府在政策、资金层面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扶智、扶心”方面入手。学校做为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人才和教育资源优势,在扶志方面做好扶智扶心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学校方面: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帮扶目标,分清具体责任,进行精细指导。

2.落实工作责任。抓好扶智扶心工作计划的制定;制定“双扶”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考核信息管理,协助乡、村抓好道德传统建设、优秀民风建设、宣传报道等工作;弘扬新风正气,巩固“双扶”成果,总结宣传“双扶”教育先进典型。

3.严格的考核制度。在“双帮”的教育和工作业绩上,严格根据制定的目标、责任,进行监督检查。每个月对工作推进有序、人员管理到位、特色突出的“智心双扶”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对“智心双扶”任务落实不力、群众满意度低的给予通报批评、问责处理,保障扶志扶智扶心工作取得实效。

教师方面:

1.帮扶教师:在学校指导下,采用“一帮二”的方式,确定帮扶对象,统一协调行动,明确职责,走访入户,到建档立卡的学生家中,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对象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扶志扶智扶心教育。 提高贫困户儿童的学习成绩,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树立脱贫的信心,带动贫困户家庭成员脱贫致富的决心,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2.班主任:班主任认真组织主题班队活动,充分利用板报,讲座,学习材料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学生树立勤劳奋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并利用学生带动家长,传递正能量,激发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内在主动力。 

3.合作教师:学校,教师,家长,社会联合发力,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开展家校教育活动。通过家长学校举行各种培训,进行励志教育活动,教育家长重视技能学习,明白“人穷志不短,勤劳能致富”的道理。

“扶志扶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我们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症真正的政策,在教育方面着力拔除贫困的思想穷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义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本文系三明市2019年常规课题《“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小学“扶智扶心”模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jykt-19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