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有效体验 提升课堂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7
/ 2

重视有效体验 提升课堂实效

陆梅

福建省屏南县光华小学

【内容摘要】体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议定的情境,使学生在经历和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策略。体验教学作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价值已经被广大数学教师所青睐,但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它在课堂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解决,切实有效地进行操作体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操作体验、课堂实效、数学思想、数学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线,教师应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等方面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经历与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并获得一些经验。因此,体验教学受到了越多数学教师的青睐。教学中动不动就来个操作体验,更有甚至还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那是不是都收到了应有的实效呢?其实不然,很多的体验教学只是低效的乃至盲目于形式的,具体表现为:1、操作活动十足,缺少思想内涵。2、体验内容肤浅,没有深入实质。3、体验形式多样,缺乏数学思考。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内合理的运用操作体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聆听专家的观摩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巧妙转化,优化过程,渗透数学思想内涵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说纸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肤浅的,只有亲身动手操作实践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动操作亲身经历、亲身体验数学规律、法则、公式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知识在学生内心自然生成,并此获得数学思想,体验数学思想内涵。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前让学生分别准备好2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再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图形,将它巧妙的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经过多次的拼”、“分”,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图形巧妙转化的过程。在操作中学生体验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行的转化后,实现了从未知到已知转化。再让学生观察转化后的平行四边行的底、高、面积与原来一个三角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学生经历了多次拼、折等操作活动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在学生的心目中潜移默化而形成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意味着学生今后碰到求其他图形的面积(如梯形、圆形)或求图形的体积(如长方体、圆柱体等)的时候就能自觉实践,将新知转化为旧知,优化了数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 深入浅出,优化过程,促进数学思考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专家对思考的解释是: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征,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所以提出了“为思考而教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的眼光不要公局限于所要教的某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知识,更应深层次的考虑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后使学生取得什么发展,特别要关注学生“数学思考”方面的发展,为“数学思考”而教。教学中有的教学内容浅显易懂,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凸显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学科特色,带领学生历经从现象到本质的动手操作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并掌握“非语言程序性知识”的思维,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如《圆的认识》,只要经过一番动手体验就会明白。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设计了从直观到抽象,之后让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体验。这些的体验看似丰富、形式多样,然而数学思考严重不足。那我们应该怎样在操作中深入浅出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呢?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上的《圆的认识》则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华老师先创设一个“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寻宝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表示自己的想法后。接着华老师问:除了你找到的这一点,宝物还可能在什么地方?学生在纸上画的点多了,渐渐呈现出“圆”行。化老师随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宝物的位置就成了一个圆?”一番思考,圆的形态自然生成,自然引出祖先的“圆,一中同长也。”学生真正体验圆心、半经、直经的特征。之后,华老师又创设了画圆、评价、辨析画圆、由“小圆”引发学生思考“大圆”的画法。华老师由课始寻宝到画圆到解释中生活圆的问题,真正像他自己所说的“入一点,牵一线,构一面”。“浑然大气铸成圆”,引发了学生一连串的积极思维。华老师着力建构问题模式,追问“是什么 ?为什么?为何这样做?”在不断追问中逐步理解、构建、完善圆的认识,深入浅出的体验到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提升了学习的层次,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1. 去伪求真,优化过程,追求内容实质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学生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而动手动操作又是经历的主要手段,是经历的本质和内涵。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最为宝贵的,因为学生在体验中质疑,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抽象,在体验中提升。然而,有的老师在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体验过程,却忽视了数学的本质特征,步入了误区。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设计了学生动手比一比、量一量两个三角形的高矮,之后又利用旋转三角形,用另外的高来比较,说明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我认为三角形的高矮与三角形的高完全是两码事,如此体验并没有抓住三角形的高的实质只会将学生带入误区中去。因此,我们要去除非本质东西,善于创设能揭示内涵的操作体验。如教学《画三角形的高》时,我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回忆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再创设“乐乐小朋友从三角形的顶点A出发跑向对边BC有几条路走,走那条路最近?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量一量,”来体验: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最短。让学生板演后,揭示高的含义:过直线外一点引对边的垂线,这条垂线就是三角形的高。之后,再辨析体验三角形高的唯一性。通过以上显示高的本质的体验,并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的表述。三角形的本质已经深刻在孩子们的心中。因此,我们只有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内涵、本质,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动手操作体验教学是实现学生素质性发展的理想选择,我们在教学时不仅要明了知识的背景、地位与作用,精通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对数学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思想、辩证规律有自己的体会,合理地设计操作才能够真正地将这种有效地模式落实到课堂之中,真正焕发其勃勃生机,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数学教师参考用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