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性教育有关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性教育有关问题

张燕青

山东省夏津县胜利希望小学 山东 德州 253200



摘要:创新能对于任何一个民族而言都非常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从小做起,逐步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创新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作为一门以母语教学的文化课程,语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影响最为深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将创新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因此,在本篇论文中,首先探讨了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陈旧  

 对于大多数小学而言,都存在着严重的传统教育模式,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历史过久,传统教育观念已经过于深入人心,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老师的禁锢依然很强。这种情况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在教学中采取填鸭式教学,只管自己在讲台上讲授数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多少完全看学生的天赋和个人努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数老师也持有着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中多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客体,这种教学方式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中只是作为知识的接收器,只有输入没有输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除此之外,持有传统教学理念和采取传统教育模式的教师一般将目光放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及学生成绩的提高上,很少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就导致了学生大多“一条腿走路”,只注重学习理论知识,而忽视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语文课堂氛围不活跃  

 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老师的教学一般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开展的,这能够保证教学的目的性与合理性,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小学语文教学同样如此,为了能够更多地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语文老师一般都会选取规范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先进行导入讲解,再逐步引入课文进行知识点讲授。这种中规中矩的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往往以老师为主导,虽然便于控制课程进程,但是也限制了老师教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发挥,学生课堂发言少,独立思考时间不多,就容易造成思维惯性,盲目接受知识,而不主动探索,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学习以及成长,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加强创新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和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推行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模式。首先,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持续更新个人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其应当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断变化而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只有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观念,重视创新教育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做到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才能够提升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创新教育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以推行。其次,仅仅更新教学理念还不够,还应该积极的将这种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其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进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材内容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内涵,而想要将这些创新内涵充分展现延伸出来,则需要语文老师主动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思路得以拓展。有教育学专家研究发现,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的记忆力是一般情绪下的数倍,可见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则需要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营造促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语文教师也应该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互动,用自己的教学技巧启发学生,拓宽他们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以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为学生设置特定的情境,以平等的心态和身份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其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提升,这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视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思考  

 正如达芬奇在飞机得以发明之前就能够展开想象,画出具有飞机雏形的画作,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通过思维的碰撞而产生的,所以说,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对于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语文教师不能根据“标准答案”予以否定,而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乌鸦喝水》一文中,语文老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让乌鸦喝到水,让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来开拓思路,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教材和老师所限定的“标准答案”,则能够使学生在不断地独立思考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对策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传统文化一直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印象,但其实它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乐趣,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现有的知识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乐趣,以有效增强他们学习这种文化的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杨万里的《舟过安仁》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古诗,通过自己初步的理解将古诗中的内容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教师在讲解时,学生可以验证自己最初的想法,了解古诗中的乐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知道这首古诗中体现出来的儿童的奇思妙想及聪明才智,学生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也会对传统文化的内容有所改观,促使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有趣的内容。教师如果能够恰当的运用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本身,初步领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许多的古典诗词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  

深入挖掘语文教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文教材是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最佳素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语文教材,深入挖掘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例如教师在教授《诚实与信任》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中的传统文化精神,紧紧围绕“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传授学生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找回本心,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由“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拓展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再拓展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通过环环相扣的方式层层深入,最终由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过渡到现代精神文明教育之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结合古文诗歌,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古诗词对于学生而言,在开始接触时是有趣的,因为它不同于传统的表达方式,而是采用短句的形式来叙述一件事情或描写一种景物,并且古诗词具有朗朗上口、容易背诵的特点,这也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逻辑性相匹配。例如大部分古诗词都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这与它在被创作时注重押韵以及结构性密不可分。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引入“押韵”这一知识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押韵、怎样做到押韵,这样学生在学习完一首完整的古诗之后,不仅可以掌握其相关的内容,还可以进行自主创作,训练对押韵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情况,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韵律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发展。 

 四、结语  

当前,人们对于小学语文的要求已经不再是教授小学生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这么简单了,小学语文除了需要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之外,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及营造课堂氛围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光,浅议小学语文教育提高质量的方法[J],赤子,2015(06).  

 [2]曹立荣,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J],学周刊,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