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通信干扰和抗干扰技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军事通信干扰和抗干扰技术探究

龙文峰 袁梦鑫 张静 廖科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无线通信机动、灵活,建立迅速,是军事通信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电磁频谱空间的开放性,无线信道容易被地方侦察、截获和干扰,拥有和隐蔽通信信号变得十分困难。本文介绍了常用的通信干扰方式,并对抗干扰的手段进行了探讨,使军事通信在系统、网络的综合对抗中能迅速、可靠地传输信息。

【关键词】:军事通信;通信抗干扰;保密通信;

引言

由于现代化战争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传统的单台抗干扰设备已远不能满足实战的要求,在高科技的电子战环境下,不仅单台通信设备要具有多种通信模式和抗多种干扰的能力,而且通信系统和网络要具有综合抗干扰能力,以使在系统、网络的综合对抗中能迅速、可靠地传输信息。

1、常用通信的干扰方式

为了有效地进行干扰,敌方侦收、分析和干扰施放过程要快,干扰频率和其他干扰信号特征要准确,干扰功率要大,即在时间、频率、距离三维空间中,干扰方要尽可能逼近被干扰方。

1.1窄带干扰。是指通信频率的少量频点与频段所受到的干扰,干扰范围是局部的。瞄准式的窄带干扰可以集中功率,实现大功率干扰。

1.2宽带干扰。是指干扰带宽占据通信总带宽较大的干扰环境。受干扰功率的限制,宽带干扰的带宽常是部分通信频带。当宽带干扰覆盖到通信的全频段且功率又足够大时,则形成阻塞式干扰。

1.3跟踪式干扰。是指干扰机实时地侦收通信信号并进行处理后,在相同的中心频率上发射干扰信号,从而破坏跳频通信的方式。

2、通信抗干扰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对信息、信息的载体及传播方式进行特定的处理,提高通信接收端的输出信干比,使其具备较强的区分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能力;提高通信信号的隐蔽性,使敌方难以识别和干扰,从而正确地接收所需的信息。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基本技术、方法、措施一般可分为三类。

2.1信号处理。如采用扩展频谱技术,利用伪随机序列对发射和接收的信号进行扩频处理,以达到对干扰信号进行抑制的目的。

2.2空间处理。如采用自适应天线调零技术,当接收到干扰时,使其天线方向图零点自动指向干扰方向,以提高通信接收机的信干比。

2.3时间处理。如猝发传输技术,由于通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暴露的时间很短暂,降低了通信信号被侦察、截获的概率,从而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通信系统与网络的抗干扰

一定数量的抗干扰通信设备可有机地构成抗干扰通信系统和网络。影响网络的抗干扰能力有多种多样的因素,设备的多种指标、参数、系统中对不同模块的配置以及参数的改变,战场环境的变化,受对方电磁、物理攻击后网络的变化等都会改变网络抗干扰能力。构成网络抗干扰能力的要素如下。

3.1设备的抗干扰性能。设备能以一定的频率、方向、信号形势传输信息,并能动态地调整参数,如频率、时间、功率、扩频增益和天线方向等,适应当前战场的需要。设备的抗干扰性能是构成网络综合抗干扰能力的关键。

3.2网络的生存性。网络完成信息传输任务的前提是网络的生存性,网络的生存性和网络的抗毁性、网络拓扑优化及网络自动管理等网络生存技术密切相关。当然,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强,信号隐蔽性好,也能提高网络的生存能力。网络抗摧毁能力包括抗物理打击和抗干扰及病毒能力。

3.3网络的互联互通性。网络的互联互通是快捷可靠通信的基础,网络的互联互通也有利于网络整体抗毁能力的提高。战术电台互联互通的途径是采用多频段多功能电台可以与频段一致、抗干扰体一致、抗干扰技术参数一致以及同步方式一致的其他电台互联互通。在网络互联时,应特别注意各入口节点的抗干扰性。

3.4网络组网性能。这包括网络初始化、组网方式、组网容量、延迟入网等要素,其中,网络的同步技术是网络抗干扰性能的重要环节。同步组网往往能使网络具有更好的通信能力和更高的抗干扰性。

4、自适应和智能技术在抗干扰中的应用

对于抗干扰通信网络而言,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抗干扰性能是网络抗干扰的基础。优化配置各种通信模块和资源,构成具有适用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通信系统。通过网络拓扑结构、介入协议、路由选择等优化设计,能使网络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现代战争瞬息万变,抗干扰通信网络需要有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

4.1无线电资源自适应管理。信道(频率、时间、空间)和功率等都是宝贵的无线通信资源,动态地分配资源、提高系统容量和其他性能是资源管理的任务。抗干扰通信系统希望发射机功率自动保持在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所需的电平上,过大的功率不仅是功率资源的浪费,造成对友邻电台的干扰,而且暴露了自己。应根据信道干扰情况、接收机的接收质量及自动控制发射功率,针对敌方干扰情况的变化,己方的调整方式、调制速率应随时调整,以便充分地利用信道资源。

4.2自适应信号处理。为了适应战场环境的变化,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也需采用自适应的技术,空间滤波、扩展频谱的自适应的变化。

4.3网络拓扑优化和信息流优化。网络拓扑趋向均匀具有更大的抗毁性,实际优化时则往往受到多种条件限制。信息流的优化与路由选择密切关系,在一定约束条件,信息流优化的目标是传输时延、信息完整率、误码率满足军事应用要求,达到尽可能大的通信效能。

结束语

在高科技的电子战环境下,不仅要单台通信设备要具有多种通信模式和抗多种干扰的能力,而且通信系统和网络要具有综合抗干扰能力,以使在系统网络的综合对抗中能迅速、可靠地传输信息。

参考文献:

[1]张冬辰,周吉.军事通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71-74.

[2]常德飞,周从志.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信息通信,2019(10):107-108.

[3]赵维维,袁斌.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学术论丛:214.

[4]屈毅凡,吴金辉.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赢未来:13.

[5]韩月明,韩菲.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电子世界:76-77.

作者简介:

龙文峰(1983-),男,汉族,重庆巫山人,讲师,硕士研究,研究方向:通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