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智教育教师如何提高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浅谈培智教育教师如何 提高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曹思思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 518112

摘 要: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一直困扰着特殊教育教师。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连接;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教学设计适当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性和未来性五个方面,为教师提高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建议。

关键词:培智学校 生活数学 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1]培智学校学生的思维、记忆、语言等都有其特点,如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无法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学生的记忆能力差;班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差异大等问题。[2]这些问题使生活数学的课堂有效性很难保证。怎样提高生活数学的课堂有效性?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教师提高生活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建议。

  1. 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连接。

涉及到数学概念,就具有抽象的特点,“1、+……”,符号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作为生活数学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教授数学知识的本身,而应与学生建立情感连接,让学生充分地信任老师,喜欢老师,爱老师。教师可以用游戏、唱歌、运动等方式和学生建立友好关系。

教师建立与学生的情感连接,这必定为今后的教学奠定非常重要的感情基础。例如:一名老师,在教授新的班级生活数学科目时,首先掌握的不仅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基本情况,还要掌握学生们的心理特点,不急于进入教学过程,而是带学生构建情感连接的事情。因为这名教师将是生活数学学习的“代表”,关乎到学生对“生活数学”的印象好与坏。教师与学生们建立情感连接的方式也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不同,也许教师带了一个卡通头饰,或穿了一件学生喜欢图案的衣服,或说了某句学生认为很搞笑或者认同的话等等,都可能与孩子们建立情感连接,这需要老师不断探索和发现。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连接关系到学生们是否能认同老师,能否听见老师的声音。这种与学生的情感连接为生活数学教学有效性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著名的数学家陈省声先生在2000年全世界数学大会上说:“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花了很多时间来学数学,但我们其实只是学会了计算,而不是数学。”[3]培智生活数学学习重点更不应该在计算上。生活数学学习发展智障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是孩子们进入家庭生活、步入社会的桥梁。

诚然我国2016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制定出来,相应的教材也陆续推出,培智学校迎来了有本可教的时代,课程内容有所参考,但并不代表着这些内容是完全符合所有孩子的需求。每个特殊孩子都是不同的,数学能力更是差异巨大,国家提出的课程标准为一线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教学内容要具有灵活性,有本可教不是代表着照本宣科。教材上的内容是抽象的,图片的形式,老师要将这些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学生可理解的、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教育。继而再慢慢地抽象到数字,再理解运算,到数学能力的提高,最终所有的学习都要落实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数学,对于培智学校学生是无效的学习,就如同一两岁的小朋友一般只会背“1、2、3、4、5……”,却不知道“1”代表着什么。生活数学重在应用,在班级里开展实践模拟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理解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见图1)


608a6e2f07f90_html_40724dba87aa6f81.gif

图1 培智学校学生生活数学学习过程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年龄段,培智学校学生数学能力相差很大,有的学生还不会“1+1=?”,有的同学已经可以完成乘法的运算和应用。生活数学走班制可以在这样的差异性很大的班级中使用,通过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把教学内容分层细化,将所有学生分为多个层次,按照层次将学生分若干生活数学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到相应的数学知识。而小学低年级学生更需要与教师的情感依恋,生活数学的学习主要以数前概念、数学游戏、数字为主,教学组织形式以主辅教师配合教学为主,教学内容以操作性强的活动为主。根据“学生的成长”为判断标准,科学地进行学生成长的评估,安排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提高生活数学的教学有效性。

  1. 教学设计适当使用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生活数学的课堂也变得丰富多彩,微课、视频、游戏、故事、图片等多种形式多媒体技术都可以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带来不同感官的体验,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喜爱和对生活数学的兴趣。但信息技术具有虚拟性,有的教学设计过于注重使用信息技术,学生们总是盯着课件看,而课堂有效性是有待商榷的。信息技术可以使用于导入或学生学习疲倦时的放松,而具体的生活数学的学习,更应该融入到各种操作和活动中。皮亚杰说过,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教师必须借助材料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孩子面前,使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故动手操作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如:教师巧选操作材料,指导学生操作,从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角度自主地给图形分类。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有关分类的感性经验,又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4]

五、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性和未来性。

智力障碍孩子生活在高科技的社会,有电脑、智能手机、AI等,他们可以语音输入,语音计算。虽然生活数学以学习数学知识为主,但教学内容应是面向现实和未来的,有利于学生融入社会。如:在学习使用人民币时,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很少使用现金,学生不理解人民币的货币意义。现在更多家庭使用手机支付,手机支付对于数学知识要求较少,那么智力障碍学生学习手机支付显得尤为重要。当打车要付款的时候,司机出示二维码,孩子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按对数字?在付款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当听到“我扫你,还是你扫我?”的时候,孩子们有该怎样应对?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当教师讲到学生可见的、可理解的数学现象时,学生会特别感兴趣,这样贴近生活的数学,看得到的数学,课堂有效性大幅提高。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要将教学有效性作为重要的反思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设计,都应在学生理解为基础,没有“学生的成长”,教学仍然是失败的。优秀的课堂是每个孩子都受益的课堂,每个孩子都成长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2]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8.

[3] [4]张权.捕捉儿童敏感期[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8: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