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谷邱

湖北省利川市第二中学 445400


摘要:本文基于“输入驱动—输出促成”假设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给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提供高效可行的方法。文章先回顾了“输出—输入”理论的内容和发展,其次分析了“输入—输出”理论对高中口语教学的意义,最后探讨了如何使用“输入—输出”理论进行口语教学。

关键词:“输入—输出”理论 高中英语 口语教学

输入—输出”理论的内容与发展

20 世纪, Krashen 的语言输入理论备受关注。他强调了语言输入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位置,提出当输入达到一定量时,语言学习者就能自动地输出了(夏文,2020)。在他看来,只要有一定的输入,语言表达也就跟着实现了。但同时他也强调了只有输入可理解性语言才能促进语言习得。他认为在进行语言输入时,只有恰当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才能激活大脑的学习功能(夏文,2020)。所以,他强语言输出的实现依靠的是一定的可理解性输入,重点在输入,没有强调输出。随后,语言学家swain提出了输出理论,强调语言的习得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可理解性输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杨婕,2018),认为语言习得离不开输出,输出在语言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挑战传统的“课文中心”教学方法,2014年我国文秋芳教授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认为输出既是语言习得的动力,又是语言习得的目标,输入是完成当下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而不是单纯为培养理解能力和增加接受性知识服务,为未来的语言输出打基础(文秋芳,2014)。该理论认为输入是为输出而准备和服务的,输出是目标与学习动力,输入要依照输出的目标选定合适的材料。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具体到英语学习上,听和读属于语言的输入这一范畴,而说和写属于语言的输出这一范畴。(肖亮,2011)中国传统的英语课堂重视“输入”而轻视“输出”(胡伟华,2012)。英语口语能力作为语言输出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应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起重视,然而在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在高考的压力下,师生重视度不够等诸多主观与客观原因导致我国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一直处于碎片化的状态,甚至在某些地区难以开展英语口语课程(夏文,2020)。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且人教版新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口语学习板块,但是口语教学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新教材的口语学习模块是Listening and Talking,每个单元的这个板块都有一个相应的口语任务,听是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语言支撑,为后面的说做准备。这个模块即有输入又有输出,然而许多老师只完成了听的部分,或者除了课本上听的输入,而未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有效输入,导致学生们没有很好地完成说的任务,甚至有的老师认为此板块没有新的语言点,直接将其省略。这样的英语口语教学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口语教学必须得到有效实施。

输入驱动—输出促成”假设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意义

为了落实《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口语教学要在注重输入的同时,给输出更多关注。如何开展有效的口语课堂是实现优质口语课堂的关键。在“输入驱动—输出促成”假设的指导下,开展高效的口语课堂是可行的。在课上,老师根据输出目标选择性地给学生们提供可理解性的输入材料,学生们根据材料选取能够达到输出目标的内容进行学习,进行有效的输入,最后通过说来实现有效的语言输出,让学生具备相应的英语口语能力。另外,由于我国英语教学中的考试导向(王慧盛,2013),学校不重视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等原因,让高中生们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更加焦虑(夏文,2020),如果采用“输入驱动—输出促成”假设,学生们在一年内至少可能完成若干可见、可测、可量的产出任务(文秋芳,2014),这些成果能让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也能够提升他们英语口语学习的自信心。

输入驱动—输出促成”假设指导下的英语口语课堂要求

一、输入材料的选取

首先,基于输出目标,选择有用且相关的材料,同时输入材料一定是学生可理解的。其次,材料的选取应是多样的,能够保证学生通过听,读,看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输入。通过听来感受语音语调的恰当使用,读能够体验到使用语言的过程,对语言的习得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通过朗读得到的信息,如眼睛看到的词汇,句型,段落内容和耳朵听到英语的重音、弱读、连读等的内容进行加工储存,在口语表达的时候,大脑又会提取这些信息(夏文,2020)。看是老师提供视频,让学生充分融入到真实情景中去使用英语,为了能够让学生知道如何更好更真实的使用语言,情景教学必不可少,所以提供相关的视频对后面的输出活动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我们都知道,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教师尽可能地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真实的情景融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可能得体地参与日常交际(朱国星,2010)最后材料的选取不是越多越好,为了保证在有限的课堂里同时完成输入与输出活动,材料的选取要精中求精,不应提供与输出目标任务关联性不高的输入材料。即凡是与产出任务关系不大或者不重要的输入部分都可以搁置起来(文秋芳,2014)。

二、学生的心理建设

Kraschen认为学习态度、动力、情绪和自信心等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和制约作用,会损耗输入的语言材料,影响吸收的效果,降低习得的收效。因此,在课堂中营造轻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帮助学生降低“情感过滤”,促使输入向习得转化(张顺桐,2011)。所以在口语课堂上,老师应该创建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发现并指出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当他们出现错误或者不能连贯地表达时,老师要给与相应的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付出与成果。同时要注意不能打断他们输出的过程,而纠正他们的语法错误,这样会导致他们将注意力放在内容的语法或者词汇的错误上,久而久之,就会对他们口语的流利性起到负面影响,让他们成为监察过度的学生。许多学生都属于这种过度使用监察学习者,他们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他们话语中的错误上,从而使得英语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就降低了(夏文,2020)。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话语的意义上,减少这种过度使用监察的行为,从而提高自己口语的流利性。

三、口语输出的形式与评价

开展主动而有效的语言交际活动,锻炼遣词造句能力与语篇能力,才能促使其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实现语言能力的有效输入和输出(王菊娥,2009)。所以口语输出形式可以是语言交际活动,例如两个同学的对话,小组表演等。当学生们在进行交际时,他们将会对前面输入的材料进行选择,从而进行对话的展开与答复,并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选择合适恰当的表达,当他们能够运用语言达到了交流的目的时,他们输入的语言知识就转化成了语言能力。当学生们完成了相应的输出任务后,老师应该给予合理的评价,评价标准要具体,评价方法要多样,产出任务如果是口头报告,评价一定要包括听众(文秋芳,2014)教师可以同学生们一起探讨出一个可量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们跟老师一起参与评价活动。这样既可以制定可行的评价体系,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总结

有效的输入可以促进有效的输出,同时,输出既是动力又是目标,运用“输入驱动—输出促成”假设对高中口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合理地开展输入与输出活动,学生的口语能力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文秋芳.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

杨婕. 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