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疗法之镜子教学在低段智障儿自我照顾技能训练中的应用——以洗脸和刷牙技能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镜像疗法之镜子教学在低段智障儿自我照顾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以洗脸和刷牙技能为例

姚宇琴

杭州市临安区特殊教育学校 311300


摘要:

本研究以镜像视觉反馈疗法为基石,运用镜子教学对低段智障儿进行自我照顾技能训练,通过运用工作任务分析法、探索镜子教学策略,为培智学校自我照顾技能教学和训练提供了参考。优化了智障儿生活技能课堂教学模式,改善了智障儿技能学习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了智障儿自我照顾技能的提升,为其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关键字: 镜像疗法 镜子教学 智障儿 自我照顾


由于智障儿自身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本体感觉不完全、视觉反馈不充足、肌肉力量不足够、认知理解不到位等一系列缺失,致使其不能理解训练动作要领,不能正确模仿所示范的动作,在技能教学中存在诸多困难。基于上述特征,智障儿童怎么学,培智学校教师如何教?一直以来是学校教学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镜像视觉疗法为智障儿童的教与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1. 追溯镜子教学之理论基础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又称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最初由 Ramachandran et al(1995)提出,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健侧活动的画面复制到患侧,以正常的肢体镜像代替患侧肢体,通过视觉反馈诱发患侧的活动,达到消除异常感觉或恢复功能的方法(李梦晓,2017)。以往研究发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常用于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功能康复(Altschuler et al.1998;侯红和伊文超等,2015;景淑真和李坤彬,2017;钟晓燕和彭生辉等,2018;韦慧敏和孙佳,2019;何宇迪和吕雨梅等,2020)。此技术多用于脑卒中后的运动康复训练,也用于脑瘫儿的运动康复训练中。这些研究利用镜像神经元原理,采用镜像装置遮盖患侧肢体,患者看到镜像中健侧的活动,想象是患侧的运动,通过这样视觉反馈,进行运动观察,刺激人脑主要运动皮质(M1),影响皮质的电活动及兴奋性,促进脑功能重塑,诱发运动功能恢复,这正好为智障儿童的教与学提供了参考。

一、探寻自我照顾技能训练新策略

智障儿童在学习生活自我照顾技能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动作理解不到位,视觉反馈不及时,模仿强化不充足等都会导致技能学习掌握不佳。如何将生活技能恰当有效地教授于智障儿童是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基于对自我照顾技能训练策略的创新,镜子教学在技能训教的具体实施中也是对自我照顾技能的深度剖析的过程。以工作任务分析法为前提,解析技能,再通过镜子教学策略的实施,达成最终技能目标。

(一)工作任务分析,精解技能奠基础

因为每项自我照顾技能都包含若干次级技能。工作任务分析法即用科学学方法将某项技能逐步细化,分成若干次级技能,有系统地排列其学习层次,每一层次若以若干具体明确的行为目标来标示,遵照编订的学习层次,依序逐步指导儿童学习。将洗脸和刷牙自我照顾技能分解成10项和13项次级技能,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次级技能再分解成若干目标任务,进行专项技能强化训练。

(二)镜子教学策略,助力技能训教拓优路

在实践中,本人将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视觉反馈训练运用于日常生活技能教学中,借助镜子进行教学。智障儿童,本身作为一个患侧,示范者作为健侧,投射在镜子中的动作作为患儿的健侧参考进行观察,从而通过镜像神经元的活动,促进患儿动作的学习与模仿。并同时可让患儿的影像也投射在镜子装置中,患儿在动作模仿学习中,发现自我动作与健侧(示范者在镜子中的投射)的差异,从而更快更直接地进行修正,

1.镜中人,结构化部位认知:

通过镜子,提高智障儿对自我的认识,借助镜子结合结构化教学,学习身体各部位名称和空间位置分布。运用镜像视觉反馈正确定位肢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轨迹。在自我照顾技能刷牙和洗脸的教学中,运用镜像视觉反馈可以更直观地认知身体各部位具体位置和形态特征,并根据镜子中教师的示范对照,可以更及时有效地纠错。镜子教学分为两部分进行操作:镜之静和镜之动。

2.镜内像,小步子分解教学:

1)次级技能分解训练:

将技能教学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法将洗脸和刷牙分解成小步子教学,用镜面图示法进行动作要领的提醒,最终形成连贯动作。通过平面镜成像原理,观察教师正确示范刷牙和洗脸(镜中示范),模仿正确技能操作,及时修正错误动作。通过观察镜中像的操作过程,获得运动操作技能经验,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照顾操作技能。将刷牙和洗脸技能分解后,通过镜子的可利用度将分解后的技能划分为技能准备、开始、整理三个阶段。

2)专项技能强化训练:

自我照顾并不是单纯的自理能力的训练,它和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等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项技能的形成需要很多认知学习和动作训练,在次级技能的基础上需要对一些动作技能进行特别的训练,如以上提到的次级技能再分解成的行为动作目标,需要进行专项的动作训练。如洗脸次级技能“拧干毛巾”,首先要对其进行手的抓握力量和腕部旋转的训练,然后进行腕部旋转的专项动作训练,通过抓握力球,抓握重物,拧转管子等专项动作训练来提高手的抓握力量和旋转腕部力量,并逐步形成拧毛巾动作,最终完成拧干毛巾这一分解目标。


3.镜外人,虚像与现实转化

现实生活中的自我照顾技能的呈现终归是要脱离镜子的。因此,在操作技能形成一定的习惯性,智障儿基本都能正确完成每次技能呈现后,脱离镜子,成为真实的镜外人。在现实中训练操作技能,部分环节借助镜子进行动作指正纠错。通过寝室日常和家庭生活的不断实践操作训练,最终形成刷牙和洗脸自我照顾技能。


四、讨论镜子教学策略之成效

(一)镜子教学提高低段智障儿生活自理技能

在低段智障儿生活技能学习中,运用镜子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技能进行前测和干预后测,镜子教学策略教学后学生技能明显提高。

(二)镜子教学优化智障儿生活技能教学模式

经过教学的不断探索,将镜子教学学应用于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跳出高付出低回报的窘境,也丰富了培智教育生活技能教学模式。镜子教学有以下等优点:

(1)视觉反馈及时:在技能学习过程中,通过镜子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自己动作的模仿程度,进行对照纠正。

(2)指令理解补充:对于教师言语指令理解不充分的,可以通过镜子中模仿动作准确程度,对言语理解进行补充,从而更加形象地理解言语指令的正确含义。

(3)动作模仿优化:通过镜子的视觉直接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动作模仿的正确性,及时获得动作模仿差异处,进行修正。

(4)自我认识强化:通过镜面中视觉观察,加强智障儿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空间位置和结构的认知。

(5)成功经验获得:通过教师语言肯定,观察教师正确示范,修真自身模仿动作,获得成功完成的经验,获取正确的动作印象。

(三)镜子教学激发智障儿生活技能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对于智障儿来说,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就更加困难了。镜子教学的引入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也激起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智障儿可以通过镜子观察到自己身体的变化,看到镜子中自己的各种表现,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学习的乐趣。


  1. 参考文献:

[1]李梦晓,冯丽娟,张福蓉,李健,金荣疆.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康复训练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2):1403-1406.

[2]钟晓燕,彭生辉,汪孝红,曾庆.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2018,34(08):1383-1386.

[3]景淑真,李坤彬. 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03):57-59.

[4]侯红,伊文超,吴玉霞.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上肢训练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2015,30(06):418-419.

[5]韦慧敏,孙佳.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