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课中变式教学的设计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6
/ 2

小学数学练习课中变式教学的设计与应用

严倩

潜江市田家炳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 湖北潜江 433100

摘要:道家哲学中的“万变不离其宗”就能充分诠释变式教学的核心要求。从变中抓不变,尽管形式上多种多样,但是本质上还是那些知识点。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我国道家哲学的内涵,将变式教学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及知足知止。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变式教学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经常会有家长说这样的话:“我的孩子知识点明明都会,就是不认真不仔细导致题目做错。”一次两次可以归结为这个原因,但是经常发生这种情况的话,真的是不认真不仔细才导致题目做错的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以我执教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内容为例,对于大多数孩子的认知水平来说,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性结论并非难事,但是也由于这一原因,对于知识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面,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思维的堵塞,更加不会深入思考,对孩子的思维发展产生了阻碍,更可怕的是没有深入思考的动力和耐力。知识点的适度延伸是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如果把课按照课型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来定位,练习课是数学教学课型的主要课型之一。但平时大家研究的内容还是以新授课为主,所以新授课的形式百花齐放,而练习课和复习课的形式却比较单一,但是知识点的适度延伸与练习课的开展息息相关。基于此背景,综合小组同事们的想法,我们确立了《小学数学练习课/复习课的设计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内容。练习课中知识点的延伸拓展的重点就是变式,结合我的实际教学,以及与小组同事们的研究探讨,现在可以说稍微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道家哲学中的“万变不离其宗”就能充分诠释变式教学的核心要求。从变中抓不变,尽管形式上多种多样,但是本质上还是那些知识点。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我国道家哲学的内涵,将变式教学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及知足知止。

  1.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也是道家中的重要哲学思想,人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感通,相互对应,相互联系。这与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是一样的。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融合,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原题:

小明想买一件68元的短袖,他可以怎样付钱?

变式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看看这一题“淘气有1张10元,2张5元,5张2元,10张1元,他想买一个18元的文具盒,可以怎样付钱?”,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可以付1张10元和4张2元。

师:很好,很快就给出了答案,真不错,还有其他的付钱方法吗?

生2:可以付1张10元、1张5元和3张1元。

师:不错,这也是一种合理的付钱方法。

生3:可以付18张1元。

师:其他同学也赞同这种方法吗?

生齐声:不赞同。

师追问:为什么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4:因为淘气只有10张1元,没有18张1元。

师:是的,在这个题目中,我们的付钱方法要注意哪几点呢?

生5:要注意付的所有钱的总和是18元。

生6:还要注意付的钱一定要是淘气有的这些,如果淘气没有也不行。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清楚,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要求,一定要根据题意来解答哦!

分析:

原练习题是考察人民币的付款方式。变式题加了一个限定条件,不仅要注意付款总额,还要在注意要给出的人民币中选择。在变式题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一个引导的地位,及时给与学生回答的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气氛和谐,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1.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引申在变式教学中也就是要尊重变式教学规律,按照变式原则教学。

变式教学具有三大原则:针对性、适应性和参与性。针对性是指对于不同的知识应该采取不同的变式方法;适应性是指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学情来进行变式教学;参与性是指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这个“变”的过程中来,决不能只有老师自己在“变”。

  1. 针对性

原题:

填空题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变式:

判断题 3+3+3+2可以改写为关于3的乘法算式。()

分析:

原题是一个关于乘法定义的填空题。学生在做这类型的题目时,第一反应就想要翻书查找课本上的原话,这样往往只是将知识浮于表面,没有完全理解。变式设计为判断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去理解乘法的定义,不仅仅是理解,更是要学会应用。

  1. 适应性

原题:

有一条长32米的绳子,每4米为一段,可以分成几段?

变式:

将一条18米的绳子,每6米为一段,可以分成几段?需要减几次?

分析:

原题是考察的平均分的内容,是一个常规题型。变式在原题的基础上加了一个需要减几次的问题。这属于间隔问题,常见的间隔问题就是种树、摆花盆、剪绳子等。借助画图来理解段数和点数的不相等关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画图来理解并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

  1. 参与性

原题:合唱队原来有56人,今年有21人毕业了,又新加入了33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变式教学片断:

师:谁能在不改变数字的情况下,将这道题的场景换一下呢?

生1:商场原来有56台电视机,卖出了21台,又从仓库调来了33台,现在还有多少台电视机?

生2:公交车上有56名乘客,到站之后下了21人,又上车33人,公交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说的都太好了!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解决呢?

生齐说:56-21+33

师:这个算式对于同学们来说应该是没有难度的,那么接下来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数字来说一说类似的题目吗?使用什么数字你会觉得难度大了一点呢?

生3:合唱队原来有56人,今年有2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了3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说的真好,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个数字计算难度变大了吗?为什么呢?

生4:我认为难度变大了,因为这个计算中有了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

师:同学们都观察的非常仔细,表扬认真思考的同学们!

分析:原题是需要运用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的应用题。计算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也是学生容易觉得枯燥的环节,变式教学中先让学生自由设计不同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再仔细观察数字,让学生自己体会并说出进位退位加减运算更需要仔细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是让学生自己“变”,而不是老师一个人“变”。

  1. 知足知止

“知足知止”意思是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也就是指在变式教学中要注意变式题设计的合理和适度,不然就容易陷入常规作业课的误区,陷入了“题海”。

原题:

阳光小学举行书法比赛,一年级有8人参加,二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一年级的3倍还多1人,二年级有多少人参加书法比赛?

变式:

三弟扛了2根木头,二哥扛的木头数是三弟的2倍,大哥扛的木头数是二弟和三弟总数的2倍,大哥扛了多少根木头?

分析:

原题的问题是直接可以得出,二年级人数与一年级人数直接的数量关系就是已知的,而变式题的问题需要先将二哥的木头数求出来,再求出大哥的木头数。这两个题目是直接求出答案和间接求出答案的区别,变式题也是我们联系题中较为常见的题目,而不是不必要的过度拓展。让学生直接体会到这两类题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了一个对比认知,这样对于不同类型题目的不同解法也会更清楚。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将知识浮于表面,而是从根源上理解并学会应用。变式教学是数学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要做到科学设计数学教学中的变式练习,我也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