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科创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基于产教科创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刘云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创业教育与专业创新、双创教育和地方产业相脱节。本文基于产教科创融合理念构建“三平台三梯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以“产业为依托,教育为支撑,科技为引领,创业为导向”,搭建第二课堂活动、“赛训研学”综合训练、“政校行企”指导服务等三大平台,旨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主意识、综合素质以及实战能力。

[关键词]产教科创融合; 高职生; 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是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驱动理念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复合型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1]。近几年,高职院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构建起包括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大赛、实践基地、校园文化等内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结果表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完全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受到一些现实因素的制约。基于产教科创融合理念,以“产业为依托,教育为支撑,科技为引领,创业为导向”2],本研究构建了“三平台三梯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即第二课堂活动平台、“赛训研学”综合训练平台、“政校行企”指导服务平台。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成果,本研究总结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重理论轻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项目实践相脱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在教学中很好的结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多采取理论教育和灌输方式,缺乏具备针对性、实质性以及系统性的实践教育。

  1. 是“重创业轻创新”。

项目化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手段,培养和训练高职生选择创业项目、识别商业机会以及资源整合等能力十分必要; 事实上,高职生多选择传统商业项目用于创业项目实践,不仅缺乏专业糅合能力,而且没有充分发掘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加上项目技术壁垒低、可复制性强、竞争力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创业项目很难孵化落地和持续发展。

  1. 是“重比赛轻应用”。

创新创业竞赛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学生创业项目市场化和产业化的一次模拟检验。由于院校、导师、学生大多以双创大赛的获奖级别为成果导向,以至于过于注重创业团队、商业模式以及盈利模式的包装和美化,忽视了产品的实际应用和项目产业转化的可行性,导致“产学研”脱节。可见,为了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产业、科技、教育、创业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按照“产业为依托,教育为支撑,科技为引领,创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为高职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提高职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个体多元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可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条件3]

四、“三平台三梯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为了突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困境,高职院校需要以创教科创融合为核心理念,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搭建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梯级平台,包括第二课堂活动平台、“赛训研学”综合训练平台、政校行企双创服务平台,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通识化、进阶化以及精英化。

  1. 教创融合,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平台,激发学生双创自主意识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具有覆盖面广、开放性强等特点,能够在双创人才培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能激发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自主意识。

1.营造校园的双创文化氛围

双创教育需要从入学第一课开始,比如,一年级新生组织“彩色青春”主题班会,充分了解校内双创育人平台资源、设计个人能力提升规划。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园信息发布系统、校报、学工、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有关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时事、创业政策等内容,特别要加强成功创业案例的宣传,使创业意识和创业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实现企业文化、产业文化以及校园文化的融合,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2.创新校园双创活动形式

社团是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主要途径,由不同特质、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自发组建而成,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意见》)[4]。高职院校应当鼓励学生组建创业类社团、专业型社团和学术型社团,如科技创新社、电子商务协会、职业发展与创业协会、职业经理人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由创业校友担任社团的校外指导老师,从团队建设、活动( 产品) 设计、社团运营、管理和激励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创业理念融入社团建设全过程。

  1. 科创融合

搭建“赛训研学”综合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项目化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四维互通”训练平台能够支撑创业大赛、科研创新、创新创业等项目的训练和实践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内驱因素和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开展科技创新并形成研究项目,实现研究成果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转化,进而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完成模拟市场检验。实践表明,由产品创意、技术创新、模拟训练、创业实践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建设深度。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可以在制定和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创业意愿的强弱、职业发展道路规划以及个体特征开展“分平台梯级”培养,提高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参 考 文献]

[1]张小玉,张梅.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21) .

[2]赵颖.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转变与策略调整[J]. 中国高校科技,2018,( 11) .

[3]罗思思,林幼文. 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与职业( 上) ,2018,( 10) .

[4]吴加权,朱国奉. 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新范式: “产教创一体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 32) .[责融合,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多元化培养。

作者介绍:
刘云(1990.05-),女,汉族,泰山医学院学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