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参与病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的工作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药师参与病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的工作体会

陆丹丹 黄小芳 通讯作者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摘要】目的:探究药师参与病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的工作体会。方法:1.选取我院住院药房两个时段内的每月下病区服务记录,做对比分析。2.选取我院住院药房两个时段内对病区的审核干预记录数据,做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管理后的用药合格率显著高于管理前。结论:高警示药品当前存在使用不合理的情况,通过药师参与管理能够促进高警示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

【关键词】高警示药品;使用安全合理性;调查研究

高警示药品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同样也具备着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果在临床中不能够合理使用,则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本文探究药师参与病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的工作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选取我院住院药房两个时段内的每月下病区服务记录,设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为管理初期,具体信息来源:医院20个科室6个月,共计120次下病区服务记录内容。设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为管理后期,具体信息来源:20个科室6个月,共计120次服务记录内容。

2.选取我院住院药房两个时段内对病区医嘱审核干预数据,设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为审核干预初期,具体信息来源:住院药房审核干预记录本。设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为管理后期,具体信息来源:住院药房审核干预记录本。

1.2.1 研究方法

对240次药品管理服务记录内容和80条医嘱分别进行分析,内容分别包括:

1.①过期现象②放置不规范③急救车药品使用后补充不及时④高警示药品的标识缺失。

2.①用药剂量;②用药种类;③联合用药状况;④合理用药与否。

1.2.2 干预方法

具体措施为:

  1. 建立严格的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制度

首先,依据医院出台的《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及临床标准,进行药物的严格储存,建立专柜,对于部分高警示药物应当按照其特性进行规范储存,如低温冷藏等。对于针剂、片剂等进行合理存放,建立内部的核查制度,由药师进行定期的药品监察,并且对药品有效期定期检查记录等。其次,定期到病区协助护士管理药品,重点检查急救车药品有效期,冷藏药品,高警示标识和专柜存放等,并提醒先进先出,近期先用。

(2)避免重复用药

现很多中成药都有西药成分,在疗效时,稍不仔细就可能造成重复给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时作为住院药师应当及时与医生沟通。

1.3 观察指标

比较管理前后病区高警示药品管理情况和临床用药合理率。

2 结果

管理后药品安全隐患合格率为用药合理率为96.66%,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病区高警示药品管理前后存在安全隐患情况对比【例(%)】

时间

例数

放置不规范

过期现象

急救车药品使用后补充不及时

高警示标示缺失

合格率

管理前期

120

25

8

7

6

59.16%

管理后期

120

2

1

1

0

96.66%

χ2

-

-

-

-

-

7.813

P

-

-

-

-

-

0.005


管理后用药合理率为92.5%,高于管理前67.5%的用药合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不合理用药状况以及临床用药合理率的对比(n%

分组

重复用药

联用不合理

用法不明

滥用高警示药物

临床用药合理率

管理后期(n=40)

1(2.50)

1(2.50)

0(0.00)

1(2.50)

37(92.50)

管理前期(n=40)

2(5.00)

5(12.50)

2(5.00)

4(10.00)

27(67.50)

χ2

-

-

-

-

7.813

P

-

-

-

-

0.005

3 讨论

住院药房调剂药师作为现阶段医疗服务的重要角色之一,其能够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控制。高警示药品也是临床治疗中重要组成,对于患者疾病健康的恢复具备重要意义,所以合理使用高警示药物至关重要。通过对高警示药物使用药师参与管理方案,能够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出现。并且加上完善制定药品的管理制度、严格储存、定期检查等方式,都能够确保用药的合理性[4-5]

在现阶段医学的逐渐拓展中,住院药房调剂药师有存在的意义。对于当前来说,住院药房调剂药师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协助科室规范管理高警示药品,提高处方前置审核能力,以及协助医师制定计划方案的同时,确保针对个体进行个性化方案的定制,在经济和效果的双重优化中促进整体的医学效果。目前,在临床中存在广泛的高警示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形势也较为严峻,如果对此现象不加以规范,则会对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危害性,严重状态下还会危及患者性命。临床上在为患者进行用药时主要是提高治疗效果,如果出现用药不合理状况将会加重不良反应,同时降低药效[7]。对于部分医师要加大培训力度,同时强化其用药水平,从而降低用药不合理,根据当前用药情况,进行一定调整。

对于当前来看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原因多样,部分人员的思想及专业技术水平等都存在问题。针对这些现象,临床中应根据相关的规定对高警示药品的基本原则进行明确,并合理使用效药剂,首先应开展药物评价研究,在进行用药合理性考察的基础上,对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定。其次,加强相关管理力度,对高警示药品使用监察管理随后通过进行业务人员培训,提升整体用药认知,开展相关医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药物利用评价研究这些研究进行开展,通过对处方审核结果进行公布并对于考核合格率较高的部门进行奖励,对于一些合格率较低的部门给予相应的处罚。综上所述,通过进行用药规范管理,有利于提升整体用药效果和合格率。

参考文献

[1]季延中.高警示药品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7):35-36.

[2]李波,孙秀清.高警示药品的合理应用分析及其管理的措施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7,15(04):28-29.

[3]宋军俊.高警示药品临床使用合理性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S1):188.

[4]石红伟.高警示药品临床使用合理性的调查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4):730-731.

[5]潘贵林.高警示药品临床使用合理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3(0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