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观下小学数学试题编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0
/ 2

核心素养观下 小学数学试题编制策略

黄文丽

福建省古田县鹤塘中心小学

2021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大致变化》出台,给出了核心素养的定义。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核心素养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层出不穷。数学素养是指运用数学知识、技能、态度解决数学真实问题的能力。修订版再次明确了“核心素养”包括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并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与应用和过程性。目前评价学生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书面试题测试仍是重要的评价手段,它具有发挥质量监测的评价导向功能。但试题编制工作还没引起足够重视。尝试从贴近生活,关注过程,倡导开放,融入文化,关注阅读等视角进行试题编制,以期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一、具体实际背景的问题设计,提高学生应用意识

我国古代数学巨著《九章算术》归纳出了若干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它是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典范。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加以认识,当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时,往往发现有许多可以用于编制试题的素材。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新的素材,编制出背景为学生所熟悉的好试题,能够反映出命题者独到的眼光和深厚的数学功底。数学教师既要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观察社会,又要把丰富多彩的生活数学转化成学校数学,使之成为学生喜欢的数学试题内容。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留意有价值的生活情境,积累素材,不必到需要时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

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节目上有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题1:果汁两元钱一瓶,两个瓶盖换一瓶,四个空瓶换一瓶,十元钱可以喝几瓶?

换购问题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计算一共可以喝几瓶这个问题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价值。解决这道题,首先要知道运用不同的规则,结果是不同的。不许借的话,就像春晚中郭冬临一样,最后一共喝到15瓶,还剩一个瓶盖和三个空瓶,解决这样的问题用图示的方法最为直观 。换一个方案,可以借的话还可以多喝5瓶。还有一种简便的计算(允许借的情况),每个盖子价值:2÷2=1(元),每个空瓶价值:2÷4=0.5(元),实际每瓶饮料:2-1-0.5=0.5(元),10元钱最终可以喝到:10÷0.5=20(瓶)。不管是画图还是计算的方法,学生都要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有大量的数学问题,培养的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展示过程的问题设计,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修订版《数学课程标准》再次强调了过程性,只要去做,必有收获。项目化也好,研究性也好,做出来的才是自己会的。评价不仅要关注获取知识的结果,更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教师设计探究题,让学生经历有过程的学习,关注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题2:求图中图形的面积,各种算法分别是怎样算的?用虚线表示出来。

60988d6720937_html_49b261fc4e7b6bf.gif

5


60988d6720937_html_9e2f34bde1ffe4f3.gif60988d6720937_html_cc00d067e8fa7ba7.gif60988d6720937_html_c0b290a5f80073ac.gif60988d6720937_html_edf1a175fa7d41ea.gif60988d6720937_html_1f2747d181dfb711.gif60988d6720937_html_dc1fc5ac115d7549.gif

5

12

8

8

55

12

60988d6720937_html_d541afa4dcdada7e.png60988d6720937_html_d541afa4dcdada7e.png

10 10

(8+12)×10÷2-5×4÷2 10×8+5×4÷2





60988d6720937_html_49b261fc4e7b6bf.gif

5


60988d6720937_html_9e2f34bde1ffe4f3.gif60988d6720937_html_cc00d067e8fa7ba7.gif60988d6720937_html_c0b290a5f80073ac.gif60988d6720937_html_edf1a175fa7d41ea.gif60988d6720937_html_1f2747d181dfb711.gif60988d6720937_html_dc1fc5ac115d7549.gif

5

12

8

8

55

12

60988d6720937_html_d541afa4dcdada7e.png60988d6720937_html_d541afa4dcdada7e.png

10 10


8×5+(8+12)×5÷2 (10+5)×8÷2+12×5÷2



60988d6720937_html_49b261fc4e7b6bf.gif

5


60988d6720937_html_9e2f34bde1ffe4f3.gif60988d6720937_html_cc00d067e8fa7ba7.gif60988d6720937_html_c0b290a5f80073ac.gif60988d6720937_html_edf1a175fa7d41ea.gif

8

55

12

60988d6720937_html_d541afa4dcdada7e.png

10

10×12-(5+10)×4÷2


本题的设计不是要求仅仅会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而是力图全面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只有把每种算法与图形的组合方式相结合,才能准确的把虚线画出来,这样编题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和思维上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

三、开放性问题情境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单一指向的命题,只能培养单一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唯有包容“多向思维”,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和展现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学生的思维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逆向思维

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换个角度思考,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设计试题时可以交换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位置,使顺向思考的问题与逆向思考问题相互交换,这样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题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它的底和高(取整厘米数)分别是多少?(可以画图、列举,想出一种答案得满分,每增加一种答案,另加两分。)

这道题的改编的方法是改变呈现顺序,先出现面积,再求底和高,这就使学生必须回忆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一样的,因此,求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也就求出了三角形的底和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必须先乘2,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由于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取整厘米数,所以学生可以列举出所有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把答案按顺序呈现出来,这也是为了满足试题创编的满意性原则,能给出一个答案,即可得分。答案呈现的越完整,得分越高。

2、增加条件

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设计应用题时,可适当的在题中增加一些相对多余的条件,以此启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以提升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的能力。

题4:一本书一共140页,已经读了4/7,剩下的页数是已经读的几分之几?

其实这道题对于初学分数就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数学生来说,直接画线段图非常容易理解,但一些学生不善于画图,列式(1-60988d6720937_html_52d08ca3437d795e.gif60988d6720937_html_3c11f9e6d2a16568.gif =60988d6720937_html_65e499c18888f66f.gif 又过于抽象,不易接受,但有了“140页”这个条件,这些学生解题就容易多的。已读的:140×60988d6720937_html_52d08ca3437d795e.gif =80页,剩下的:140×60988d6720937_html_26f7597a6aa21e53.gif =60页,60÷80=60988d6720937_html_65e499c18888f66f.gif 。这样做,虽然解题步骤相对复杂,但学生更容易理解。

3、减少条件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果条件不唯一,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次个性化的探索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意识。

题5:用一张长 40 厘米,宽 20 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一个深 5 厘米的长方体无盖铁盒。这个铁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焊接处与铁皮的厚度不计)

本题看起来是求一个铁盒的容积,但是所提供的数学信息中没有明确地告知这个铁盒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学生要能够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再解决问题,所以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方法 1:长方形铁皮的 4 个角度各截去一个边长为 5 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折叠焊接成一个长方体。

铁盒的容积=30×10×5=1500 (立方厘米)

方法 2:从长方形铁皮中截取 4 个宽度 5 厘米、长度 20 厘米的小长方形,把这 4 个小长方形当作容器的四周,剩下的正方形当作底面,也可焊接成一个长方体。

铁盒的容积=20×20×5=2000 (立方厘米)。

方法 3:从长方形铁皮的左边上下两个角上各截取一个边长 5 厘米的小正方形,再把这 2 个小正方形移到铁皮的右边居中而放,刚好可折叠焊接成一个长方体如右图。

铁盒的容积=35×10×5=1750 (立方厘米)。

  1. 融入数学文化问题,拓展学生的视野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教材相当重视数学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试题编 制同样要依据教材把这些内容列入命题的范畴,关注文化性,让学生在考试中感受数学文化的渊源流长。

题:7:请你设计一个十六进制的计数器,你觉得个位至少需要几个珠子?

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融入有关算盘的知识:我国传统的算盘,每档两个上珠,五个下珠,也称为七珠算盘,为什么有七珠呢?五珠不是就够了,原因是我国古代计算重量时采用的是十六两制,一斤等于十六两,现代人常说某两个人半斤八两,这是指他们彼此一样,不相上下。上二珠下五珠,每一档可计算到“15”,这样满“16”就向前一档进一,所以我国传统的七珠算盘是为适应十六进制而形成的。

  1. 阅读分析的问题设计,考核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数学阅读除了考查学生从一段文字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时也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甚至同时考查文字阅读和图表阅读,编制此类题目一般要结合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分析题目,进而解决问题。


60988d6720937_html_ddd495615d9f78d.jpg



小红参加夏令营活动。上面是他在网上查找到的厦门到北京的火车时刻表:

(1)青少年宫两位老师要带30名学生去北京参加“放飞少年中国梦,共学核心价值观念”主题活动,坐高铁G322列车比坐快速列车K572可以少用多长时间到达终点站?

(2)高铁G322从厦门北到北京南总行驶里程为2124公里,这列高铁平均每小时大约行多少公里?

(3)如果两位老师和30名学生都买快速列车硬卧票,一共需要多少元?(学生都超过1.5米,需买成人票。)

这道题以动车票为阅读情境,考查的是学生从动车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动车票里面有不同列车的时间信息,有各种票价信息,要解决这道题的三个问题,学生不仅要分辨车票里面的各种信息,还要结合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小学数学试题编制工作一定要基于课标,重视数学素养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