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融入德育教学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融入德育教学的方法

岳鹏

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中心小学 山东省 日照市 276806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优秀品质的关键,不仅需要学校开设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同时也需要各科教师将其渗透在日常教学课堂中,才能起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学科,同时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也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就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作出了相关探讨,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德育教育;融入;对策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基础知识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正确的实践,从而不断扩大与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同时,小学科学也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和延伸,从而为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人类当前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互联网、核电站、航天科技等,都是以科学家对身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不断探究为基础的。这其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融入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小事中,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毅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挖掘教材和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价值,通过列举实例、扩展延伸、课外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不断接受更多的德育学习,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自身良好品格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让学生乐于探究与发现

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教学中,使学生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的能力、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以及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是重要的教学目的。倘若学生通过接触科学、学习科学建立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让科学教学工作更加顺利的推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基础。因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和培养,通过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的组织开展,推动科学知识教学的前进,同时也为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学习搭建更多载体。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为每个小组发放一些产卵,带领每个小组孵化产卵、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蚕蛹化茧成蝶的模样等等,这样一系列持续性的活动能够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蚕在不同阶段的生动变化,从而引导学生不断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生命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充分感受科学探究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在掌握相关知识后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使学生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用于探索的精神有着重要帮助。

  1. 让学生珍爱自然与社会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促进其开展探究科学学习的重要动力。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因而其好奇心往往是盲目的,可能会由于某些不当的行为导致自然的破坏,引发不良后果。因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学会珍爱自然与社会,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友好的环保意识。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叶”这一课的内容时,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观察树叶,部分学生可能会直接从植物上摘掉或剪掉树叶进行观察,倘若不加以引导和教育,就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可以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行为作为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中寻找落叶,利用捡来的落叶进行观察,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观察较为低矮的植物,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破坏植物,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加完整地观察植物的不同部位,在学习与树叶有关知识的同时也达到对其他知识的了解。长此以往,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行为构建珍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观念,不仅能够达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为其未来更加清晰地认识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奠定基础。

让学生热爱科学与生活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不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同时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走进社会,不断拓展自身的视野,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态度,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积极投身于祖国社会的建设中去。例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学习、分类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可循环利用材料和不可循环利用材料的区别,了解哪些材料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学习哪些材料既经济又环保等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怎样合理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并详细讲解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进而加强对科学的重视,同时也能够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使学生身体力行的发扬环保观念,甚至影响到自身的朋友及家人,让社会责任感不断传递。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完善的德育教育,而小学科学课堂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渗透德育知识的良好时机,因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同时,也能够不断树立、强化道德观念,让学生认识自然、理解社会,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文成.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7(05):26-28.

[2]华强. 浅析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科学,2017(11):56-57.

[3]卢绪芬. 小学科学课堂德育教育的渗透[J].家教月刊,2016(0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