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体位对全麻小儿扁桃体术后舒适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改良体位对全麻小儿扁桃体术后舒适度的影响

1 孟晶晶 通讯 周丽萍 贾喻梅 陈丽萍 李倩 勉丽媛

乌鲁木齐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 新疆 830000

【摘要】目的:分析改良体位对全麻小儿扁桃体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于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接收治疗的全麻小儿扁桃体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吸痰次数、动脉血氧饱和度、舌后坠发生率、头颈活动度、舒适度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吸痰次数以及舌后坠发生率明显更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明显更高,头颈活动度评分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全麻小儿扁桃体术后采用改良体位可明显降低患儿舌后坠等发生率,提高头颈活动度,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改良体位;全麻小儿扁桃体术后;舒适度

前言

扁桃体炎在小儿期发病率为 22.04%,若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扁桃体、腺样体过于肥大,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上,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多采用全身麻醉,这一麻醉方案有利于手术操作及呼吸道管理。但是全身麻醉拔管复苏期容易发生呼吸道阻塞[1]。通过改良体位对小儿全麻扁桃体术后体位进行干预,可有效避免由于传统术后体位引起的骨骼、肌肉韧带以及呼吸、循环系统不良反应,提高患儿手术后复苏期安全性和舒适度[2]。对此,本次研究针对全麻小儿扁桃体术后采用改良体位,分析其对小儿手术后舒适度的影响,详见下文。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接收治疗的全麻小儿扁桃体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最大年龄为8岁,最小年龄为3岁,平均5.4±1.2岁,平均体重29.6±2.1kg;对照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最大年龄为7岁,最小年龄为3岁,平均5.3±1.3岁,平均体重29.5±2.2kg;本组患儿均无严重的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排除有肢体畸形,活动障碍患儿;两组患儿年龄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儿手术结束后经复苏后返回病房后,给予颈头部垫矮枕,床头摇高 10°~15°,6 h 后改为半坐卧位。2组常规接上多功能心电监测仪器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吸引器及时清除口腔咽部的分泌物,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 2 L/min。对患儿手术后2小时,6小时进行观察评分。观察内容包括头颈肩背部活动度,舒适度。

1.3观察指标

舌后坠的判断标准: 患儿呼吸浅,呈鸡鸣样呼吸,鼻翼煽动、喘鸣及发绀,伴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颈部活动度活动度评分:参照颈部部活动度范围运用自行设计的活动度评分表,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为0分;前屈20~30°,后伸20~30°,左右侧屈各20~30°左右旋转各40~50°为1分;前屈5~15°,后伸5~15°,左右侧屈各5~15°左右旋转各15~35°为2分;前屈0~5°,后伸0~5°,左右侧屈各0~5°左右旋转各0~10°为3分,分数越低说明患儿恢复越好。

对比分析吸痰次数、动脉血氧饱和度。

舒适度评分:采取本院自制评分量表,总分为10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儿舒适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表达,计量资料采用“t”表达,表示为%6099f3754528e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s),使用SPSS20.0软件辅助计算,如P>0.05则表示无明显差异,如P<0.05则表示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1. 结果

2.1分析两组患儿吸痰次数、舌后坠发生率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吸痰次数以及舌后坠发生率明显更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所示。

1:两组吸痰次数、舌后坠发生率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比6099f3754528e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s%

组别

例数

吸痰次数

动脉血氧饱和度

舌后坠发生率

观察组

50

2.2±1.5

97.6±1.2

5(10.0)

对照组

50

4.8±1.2

91.1±1.4

15(30.0)

t/X2

0.000

9.570

24.926

12.500

p

1.000

0.001

0.001

0.001

2.2分析两组患儿舒适度评分以及头颈活动度评分

相较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71.2±2.6)分、头颈活动度评分(34.2±5.1)分,观察组舒适度评分(89.5±2.4)分明显更高,头颈活动度评分(12.5±2.5)分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1. 讨论

临床上,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多采用全身麻醉,这一麻醉方案有利于手术操作及呼吸道管理[3]。但由于长期的炎性刺激导致患儿气道的高敏性、小儿头颅大、舌体肥厚、脖子较短等特殊的解剖结构、全麻术后恢复期间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的影响导致患儿在手术后容易出现呼吸道阻塞、舌后坠等情况,对患儿的术后康复十分不利[4]。研究可见,体位是影响全麻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后呼吸道阻塞发生率的因素之一,临床上常用的体位是去枕平卧位,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患儿未清醒时呕吐引起的吸入性肺炎,但此体位不利于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的及时排除,存在导致呼吸道梗阻的可能[5]。改良体位在患儿手术后一直有着舒适度良好的优势,能显著提高患儿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同时,该体位更方便对呼吸道进行清理,促进呼吸道内分泌物完全排出,减少吸痰次数,并以此降低呼吸道不良事件喉痉挛、舌后坠等的发生率。改良体位安置简单可靠,利于病情观察,可预防分泌物误吸,能够帮助改善呼吸功能。按患儿需要采取自由改变体位,有助于减轻全麻口腔术后不适,提升患儿舒适度[6]

本次研究针对全麻小儿扁桃体术后采用改良体位,分析其对术后舒适度的影响,研究可见,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吸痰次数以及舌后坠发生率明显更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更高(P<0.05),可见,舒适体位能够明显改善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减低舌后坠发生次数,减少吸痰次数;不仅如此,本次研究中还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明显更高,头颈活动度评分明显更低(P<0.05),可见,相较于常规术后体位,改良体位更有利于提高患儿舒适度,改善头颈活动度,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在全麻小儿扁桃体术后采用改良体位可明显降低患儿舌后坠等发生率,提高头颈活动度,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相较于常规体位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儿手术后复苏期的舒适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元歌, 毛红平.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适性疏导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036(002):230-233.

[2]伍红平, 戴路, 涂羽. 改良体位护理在腰椎全麻术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6.386(69):114-114.

[3]叶佳妮, 陆玉.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患儿全麻苏醒期不同体位对苏醒效果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7(36):82-83.

[4]周次强. 改良侧卧位对胸腔镜手术患儿体位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家庭医药, 2020, 000(005):255-256.

[5]潘艳波. 改良术前体位训练法在预防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中的应用[J]. 青海医药杂志, 2019.49.435(02):51-53.

[6]霍颖怡, 周燕芬, 李秋燕. 改良送管体位在预防婴幼儿PICC导管异位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年5卷25期, 50页,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