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学标准化病人实践教学体验的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2

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学标准化病人实践教学体验的质性研究

王舒雅

西安外事学院

摘要:科研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研探究护理现象的本质,发现护理活动规律,为护理决策提供可靠、有价值的证据。截止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为14.6%,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护士数量较少,所以本科护士成为护理科研的主要力量,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护理学科发展的未来。我国高校在提高护理学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科研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护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护理本科生;质性研究

引言

临床实践是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效的护理人才培养可以提升医疗机构的优质护理服务水平。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学历层次的提升,护理人才培养对临床护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居核心地位,而现有的临床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本科护理人才培养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临床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且缺乏完善的教学内容框架,未能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临床教学体系,导致教学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二是现有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本科护生的学习要求,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三是本科护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若临床教师不能根据系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带教,容易导致护生临床能力缺乏,难以胜任护理工作。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教学指标体系,促进教学系统化、规范化,为本科护生临床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立意抽样法,选取参与社区护理学标准化病人实践教学的2017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教学项目结束1周后,对学生进行访谈。纳入标准为: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访谈;全程参与社区护理学SP实践教学;有良好表达能力且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样本量的确定以资料达到饱和、不再有新主题出现为止。本次研究样本量为12名,其中男生2名、女生10名,均为全国高考统招学生,平均年龄21.3岁,按照N1~N12编码替代其姓名。

1.2方法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实践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理论学时为30学时,实践学时为12学时。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在理论教学内容之后。实践教学内容从社区护理岗位出发,明确核心胜任力要求,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依次为个体家庭访视、小组门诊访谈、小组模拟健康宣教。3个学习任务层层递进,整个过程以护生为主体,通过访谈前准备,培养护生文献查阅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通过现场访谈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模拟健康宣教,提升其健康宣教能力;以小组的形式,有利于培养起团队合作能力;系统设计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和社区服务意识。

1.3资料处理

访谈结束后,将访谈录音采取双人转录的形式准确形成文字资料,并标注受访者的非语言行为。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由课题组3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仔细阅读访谈记录,进行编码、归类,提炼主题。随机选择2名学生对分析结果进行求证,提高资料可信度。

2结果

2.1“社区护理学”课程的学习效果 ≥80分。优秀良好率为78.36%。见表1。

609b728e1d9d2_html_8a4221e850d50392.png

2.2 “社区护理学”课程学习满意度结果及课程建议

大部分护生认为应该增加“社区护理学”实践课程的总课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习课时应适当增加。部分同学反应见习时间紧张,与接触患者的时间少。此外,部分护生认为案例讨论的课时也应适当增加。有些护生提出,希望增加与社区护士一起家庭访视的机会等。部分同学认为老师应注重学科知识的阐述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可适当穿插临床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并拓宽知识面。也有少数少数同学建议取消理论考试,或者理论考试占比更小一点。此外,有些同学认为平时作业有点多,建议减少。 见表2

609b728e1d9d2_html_990e28e83eebc27e.png

3讨论

3.1 SP应用于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局限性

目前在社区护理教学中,实践教学内容相对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实践形式主要是日常工作的见习,偏重于社区护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动手实践少,社区护理思维与能力训练相对不足,学生难以真正融入社区,体会到社区文化;很多实践项目需要进入家庭开展,服务对象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学生缺乏必要配合,实景教学、床旁教学难度较大;教学与社区护理实际工作路径不相符合,使学生难以对课程内容达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和掌握[2-3]。这些现状不利于应用型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未来对社区护士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应用SP进行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能使他们获得真实经历的、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社区护理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应用型护理人才。但同样我们也要认识到:虽然SP经过培训可以高度模拟临床案例,但无法完全呈现客观阳性体征;临床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其家庭及所处的社区环境更具多样性及差异性;受课堂时间限制,SP在表现临床案例的复杂性、突发性,学生在实施、反馈、体会的过程中,都会受到一定影响。由此可见,SP实践教学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社区护理学临床实习。

3.2完善教学条件

充分准备模拟环境,如家庭访视场景的布置应更具家居气息,以免因情景渲染不足影响教学的效果。规范培训SP,针对阳性体征难以呈现的问题,要把SP在体征表演时的技巧作为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对SP进行仿真化妆,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图片、录像及录音,应用仿真模具等。

3.3 形成性评价形式强化了护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评价更重要的功能是对护生的激励和改进,以及关注护生学习的质量。“社区护理学”通过评价护生完成的家庭访视报告与慢性病患者模拟健康教育的效果,综合考查护生应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和提供社区护理服务的能力;及时关注护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培养护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本调查结果显示,此评价形式得到护生的高度认可,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同学参与答疑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仍应制定出更灵活、动态、连续的教学效果测评方式或者工具,除了实现知识、技能、情感的目标,还要体现对护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考察和重视。

结束语

目前SP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本研究表明,SP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护生的学习与合作能力,是科学而有效的方法。但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形成更合理、更公平的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小玲,钟扬,吕启圆,林细吟,张利峰,万丽红,卜秀青,梁群英,王若婧,王晓丹,黎贵峰.创新思维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管理,2019,5(06):511-514+519.

[2]杨丽全,朱丽梅,林朝芹,刘翠婷,朱长缨.护理本科生高仿真情境模拟教学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效的典则相关[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35(12):80-83+90.

[3]陈莉,田丽.TSP教学法在临床本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32):3989-3991.

[4]邓力,田红梅,高乔.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369-370.

[5]陈慧杰.创新型护理教育改革培养护理人才的研究进展[J].教育现代化,2019,6(80):3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