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园林花卉学》课程中应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对分课堂在《园林花卉学》课程中应用探索

田立娟 李盛举 丛慧颖 程海涛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不少课程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教学,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其中对分课堂就是突破传统课堂的模式,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能力提升不明显,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升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中探索应用对分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对分课堂;园林花卉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引言:

《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有关园林花卉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园林花卉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应对各种气候条件和种植环境要求,正确设计种植方案和合理应用花卉的技能和素质,为园林设计类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为园林花卉生产、栽培、养护管理、园林设计和园林绿化服务。随着教学改革的的推行,当前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教学课堂模式已经从教师主导单纯的教转化学生为主体的学,课堂教学中逐渐强调以学生学为中心,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对分课堂主要包含的内容

对分课堂,英文简称为PAD ,全称为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一种突破传统课堂限制的教学方式,它融合了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以及研讨教学的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分模式将课堂进行划分,基本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即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及讨论(Discussion)。对分课堂的一部分时间由教师进行知识内容的传授 ,而另一半时间作为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交互式学习。当前实现对分教学是实行对分课堂的主要目标,虽然并非严格的时间划分,但是核心是强化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在此基础上促使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课堂知识内容的传授,在对分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1],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找到自我价值。

  1. 当前《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现况

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主旋律之一。为解决空气污染、噪音和城市热岛效应等,各城市都竞相营造绿色“生态屏障”,城市园林建设是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美化环境的作用,尤其在现在城市生态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园林产业发展被人们看好,成为朝阳产业。园林相关的园林花卉行业发展迅速,花卉的贸易额不断增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当前,《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出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为了提升园林花卉相关专业的人数,从上世纪末开始,高等教育落实了专业的扩招,人数的增加使得生源的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部分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在进行《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时存在走神以及不专心学习的现象,甚至有为了保障自身的及格率,降低了教学难度,导致最终的教学成果没达成《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的要求。

其次,园林花卉师资队伍不到位。《园林花卉学》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社会需求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理论又能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一些理念具有前瞻性的教师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以及教学技巧,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理论创新意识不到位,在科研以及教学层面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情况,无法与时俱进地进行提升学生兴趣的教育,这就导致《园林花卉学》课程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也随之降低[2]

最后,园林花卉相关专业虽然获得了发展,但很多学生对专业和职业定位认识不足,认为学习花卉就是从事种花和卖花的,职业不够高大上,学习动力不足,甚至认为《园林花卉学》课程并非完全必要的课程,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除了以上原因,教学方法没有进行与时俱进的革新也是《园林花卉学》课程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教师没有改变传统教学的固有观念,仍旧以填鸭式教学的模式灌输知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了自主探索,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采用对分课堂提升《园林花卉学》教学质量

(一)落实合理的师生定位

在对分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发生了转变。传统课堂之中教师完全是作为主体进行知识内容的讲授,整体形成知识内容的覆盖,但是在对分课堂上,教师主要的角色是作为引导者存在的,主要教学模式是以引导学生对《园林花卉学》课程进行全面理解,在进行授课时弱化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强化了作为引导者的角色。

对学生学习来说,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完全是处于被动地位,接受教师所灌输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对分课堂上,学生是借由教师提纲挈领的讲解开始进行主动形式学习,以内化《园林花卉学》课程理论知识为基础,可以结合实践进行分组讨论、互相提问、互相解答,逐步完成自主学习。

可以说传统的课堂强调的是教的过程,而对分课堂主要强调将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了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与教师的定位,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投入,例如学生可以将花卉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回到小组进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又可以讲课堂讨论的结果在实践中应用和检验,在学习当中学生的情感也随着知识获取的深入而变化,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同时也能加强《园林花卉学》课程学习的自我认同价值[3]

(二)利用教学互补法提升教学效率

传统的《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中主要是以知识讲授为主进行教学,对分课堂则是融合了教授以及讨论两个步骤。一般情况下,对分课堂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是隔堂对分,就是将讲授过程与讨论过程完全分开进行,给予学生课后思考以及消化知识内容的实践;第二种则是当堂对分,这种方式是在学习知识之后直接进入讨论环节,间隔时间极短,几乎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就会进入讨论环节;第三种是融合两种模式,针对难度不大的进行当堂对分,针对难度较高需要一定时间消化知识内容的则可以采取隔堂对分的方式。《园林花卉学》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对分的时间分配可以灵活一些,并不需要每节课都进行对分,结合课程进行的难度和课程进度,适当对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讲授的过程中,也会指导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将《园林花卉学》课程进行系统化、框架式的讲述,保障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不影响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例如在讲授环境条件对花卉的影响时,只简单介绍环境条件种类,学生自己学习讨论各种环境条件对花卉会有什么样影响,不利的影响如何预防和管理。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要做好旁观引导工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活动中,不过多干涉学生发表自主意见的权利。

(三)制定学习计划,落实分组讨论制度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全班进行课堂教学为主,而对分课堂教学主要是采用知识讲授以及分组讨论制度完成教学的。课程在落实对分教学分组过程中,要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优等生和学困生各占一部分,性格活泼开朗和性格内向的进行组合,在进行组内交流时将竞争与合作机制发挥出来,保障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发言机会,同时保障每个学生能够针对课程内容合理的质疑反馈,提升对分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4]同时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作交流和总结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分课堂模式的运用,提升了《园林花卉学》教学效果,学生反馈较好。

四、结束语

现阶段的园林花卉相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就在于人才的培养层面。一方面,当前缺乏具备全面的园林花卉管理意识的综合型技术人才,既要具备对当前所处地区生态环境的了解,还需要明确当前能够栽种的植被种类、园林花卉施工流程、风景设施及本规划知识,要具备多项技能以及相关知识的综合性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还比较缺乏针对园林市场发展的管理型人才,这类人才不论是在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花卉企业生产还是环保部门进行市政规划,都很需要的全能的管理人才,但是这种人才在专业领域较为少见。因此,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全面的园林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

《园林花卉学》课程还需要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保障园林专业具备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保障技术创新推动园林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当前专业高质量人才方面的缺乏,制约了园林花卉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要针对《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提升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雨华,宗建伟.对分课堂在园林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新探索[J].2014.

[4]孙丽平,田爱香,贺民."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J].菏泽学院学报,2016(6).

课题来源: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6JL2022

作者简介:田立娟(1977-)女,汉族,黑龙江省,硕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从事植物学、农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