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训练前后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8
/ 2

新生训练前后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1李伟 2文显祥

1身份证号码 :34118119920208****

2身份证号码:50010119950102****


摘要目的:测查影响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社会学变量,验证新生训练的有效性。方法:在某武警院校2013级新生入学时随机抽取221名学员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和应对方式问卷(SCSQ)的测评,待新生训练结束后,再测一次SCL - 90。结果:生源类型、应对方式与SCL一90的某些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如强迫(r=0.26,0.16)抑郁(r = 0. 23 , 0. 16)和精神病性(r = 0. 21, 0. 14)等。新训措施对躯体化(t=4.77,P <0.001)、焦虑(t=2.08,P<0.05)和精神病性(t=2.65,P<0.001)有显著的干预作用。该学院的新生健康水平普遍好于军校常模(t=-5.88,P <0.001)和普通大学生常模(t=-4.58,P <0.001)。结论:生源类型和应对方式是影响军校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显著因素。新训措施的干预效果明显,干预后的新生健康水平均高于军校常模与普通大学生常模。

关键词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应对方式;军校生;新生训练

引言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学生人数猛增,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关注。与此对应,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似乎不比普通大学生得到的关注多。军校学员与普通大学生群体并不相同,艰苦的训练、严格的考核使军校学员所处的学习环境与普通大学生完全不同。军校学员是军事人才的后备军,提高军校学员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强化其全面素质的重要基础;而且,由于军队的特殊性,其职业应激大大超出普通人群,这就更应该加强对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关注。

1.研究结果分析

1.1军校新生的社会统计学变量描述

本研究从5个变量上对样本进行了区分。其中部队生56人(25.3%),青年学员165人(74.7%);独生子女117人(52. 9%),非独生子女104人(47.4 %);来自城市的学员116人(52.5%),来自农村的学员105人(47.5%);属于核心家庭的有127人(57.5%),而联合家庭有94人(42.5%);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190人(86%),消极应对的31人(14%)。

1.2军校新生SCL-90得分、应对方式与社会统计变量的相关分析

对第一次测量的SCL-90与社会统计变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生源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分都有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生源类型可能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否独生、户籍以及家庭结构并没有发现与SCL一90的各因子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学员的应对方式与抑郁、恐怖、精神病和总分有显著正相关,这暗示应对方式是影响学员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和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1.3军校新生新训前后SCL - 90得分的比较

对研究样本进行前后测分析发现,在躯体化、焦虑和精神病性上,后测的因子分数显著低于前测的因子分数,这说明干预措施在这3个因子上的效果显著。而且,前后总分的差异达到边缘显著性(P=0.08),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干预措施对学员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明显效果。而在偏执和人际关系因子上,后测分数比前测分数高,这说明干预效果对偏执和人际关系具有反作用,但还需要更多实证研究来验证这一点。被试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和阳性症状在新训措施前后都没有显著的变化。

1.4军校新生新训期间SCL - 90得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研究样本与军校常模、普通大学生常模相比发现,本研究样本在9个因子得分上均显著小于军校常模和普通大学生常模。这表明研究样本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均高于军校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平均水平。

2.新生训练前后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1武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从研究结果看,学员新训前后SCL - 90的总均分、各因子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显著低于军校常模和普通大学生常模,表明该武警院校新训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军校学员和普通大学生。这与以往的相关研究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近几年武警院校招收学员的综合素质逐年提升,入校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文章所采用的军校常模和普通大学生常模在时间上有滞后性,也许不能准确反映当前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建议及时更新军校学员SCL一90常模,以利于军校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工作。

2.2社会统计学变量与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社会统计学变量、应对方式与学员SCL- 90总分、各因子均分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是否独生、家庭结构和户籍3个变量与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相关研究有不一致的地方。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好转,城乡差异不再显著,而家庭结构及教养方式都趋近一致,因此在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中无显著差异。

研究发现生源类型与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正相关。其中,生源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分有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学员入伍生源不同,进校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不同,士兵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好于青年学员。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角色转变要求来看,士兵学员需要完成由普通士兵向合格军校学员的角色转变,从基层走向军校,两者环境及学习训练要求变化不大;而青年学员则需要实现从地方青年向普通士兵再向合格军校学员的角色转变,对环境的适应度要求更高,心理压力也更大,因此导致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二是从对部队适应程度来看,士兵学员进校之前,已有2一5年的部队生活经历,对军校严格紧张的生活基本能够适应;而青年学员则很难快速适应高强度训练和严格管理。三是从整体心理素质来看,士兵学员在年龄上普遍大于青年学员,并在基层部队已接受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技能培训,能够较好开展心理的自我调适,整体心理素质较好;而青年学员刚刚经历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心理应激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的心理调试方法。本研究所发现的生源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应该引起各类军事院校心理卫生工作者的重视,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研究还发现,学员的应对方式与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和总分有显著正相关。有研究表明,积极的应对方式有益于心理健康,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利于心理健康,这与以往的相关研究是一致的。

2.3新训对武警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新训学员前后两次SCL - 90均分与军校和大学生常模的比较来看。新训前,学员的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军校常模,可能的原因是,初测在新生入校后1周内进行,大多数学生尚未开始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心理负荷不重,心理问题并未突显。而从新训前后学员SCL - 90各因子均分的比较结果看,学员在躯体化、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均分上有显著改变,其中,躯体化、焦虑和精神病性3个因子均分显著降低。这与以往研究是相一致的,表明新训中综合心理训练课程对参训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是有积极帮助的。但研究也发现,新训后偏执因子均分有所提高,这说明新训课程对偏执因子具有反作用。可能是新学员正处于生理上成熟而心理上不完全成熟的矛盾期,面对陌生环境、人际关系、生活作息、训练任务等应激源,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而新训课程中讲授的心理调适方法,未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部分新生的偏执、强迫、人际关系等因子分上有所体现,影响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结语

此次新训课程对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了较好影响,这与开展综合心理训练课程有着极大的关系,可在今后制定新训方案时加以推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衣新发,赵倩,蔡曙山.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1990一2007[J].心理学报,2012,44 (2) :226-236

[2]李茹,张志群,王育强.军校医学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 :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