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评出门道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8
/ 2

评课,评出门道儿

张敏

浙江省绍兴市建功中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提及语文课,似乎谁都可以评头论足一番。然而,在各种新课程、新理念纷至沓来的今天,在应试教育仍然余热尚存的当下,到底该以何为标准才算是对一堂语文课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CT扫描,进而使我们的课堂评价更具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呢,评课的门道儿又有哪些呢?笔者藉一己之拙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1. 评课的定义与目的

评课,即指评课者以教学目标为参考,对授课者在课堂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出

中肯的分析与评估,并能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做出正确的解释,是教学研究的一项常规活动。

评课,既不是为了甄别语文课堂教学的好坏,也不是为了评价授课者水平的高低,而是希望以这个评价意见为依托,使授课者与评课者都能正确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教学行为是否适宜得当、教学风格是否特色鲜明,从而在思想上加以优化,行动上加以改进,实现评课价值最大化,让授课者与评课者真正获益匪浅。


二、当前评课中存在的误区

1、“皆大欢喜”式评课

这类评课往往是唱赞歌、送赞语,客套话连篇,情面作怪。一方面由于评课者思想上不够重视,事先准备不足,缺乏应有的评课计划,导致难以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的得失。另一方面,现行倡导的跨专业听课理念还没有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由于评课者对语文专业知识的陌生与能力的缺失,对授课教师“该讲什么”都还不甚了然,又如何对其“讲了什么”进行有效评价呢?于是,评课者就不得不勉强应付、喜多忧少、夸多评少,所谓的表扬与批评、分析与建议,都只是流于形式的一纸空谈,毫无实践操作价值。还有一种更等而下之的评价,则是出于情面作怪,评课时客套话与赞美之辞多,尤其是对授课者的个人成就与学养赞不绝口,而真正指向课堂教学行为的深刻、启发性的分析是少之又少,有时甚至荒唐到了“课未完,评已定”的局面,这种缺少真诚和责任心的评课态度,只能算是一种廉价的恭维,害人又害己。

2、“越俎代庖”式评课

这类评课往往用自己的教学思想来取而代之。诚然,评课者在评课时会将自己事先对该课的教学设想作为心中重要的参照系,所以在评课时,或多或少地带上一些自己的主观色彩,但若完全将自己的好恶掺杂其中,有时甚至是拿自己的感受来看待、或者是拿自己的理解来衡量一节课,这就可能有失公允了。其实,评课的目的相似于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告诉学生“怎么做”的效果远不如帮助学生自己“探索做”来得更有价值。同样,评课者“代位设计”也并不能真正提高授课者的教学水平。退而思之,姑且不说前者未必就比后者高明多少,更重要的是评课者往往是非本班听课,所以对该班的学情了解不多,其设想也只能是“看上去似乎很美”。

3、“求全责备”式评课

这类评课往往过分苛求,评课者不点评一下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或者无以显示出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想法。当然,如前所说,没有绝对完美的课,所以中肯地指出不足是必要的;但同样也没有一无是处的课,所以尽可能地发掘课堂的闪光点也是必要的。而我们的评课者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在评课中,不重整体而偏好局部,不观大体只抠枝节,总是以挑剔的眼光去寻找授课者的小小缺憾,将该课贬的一文不值、体无完肤,使授课者步步惊心,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教法的选择本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问题”是正常的,只要抓住最主要的,切中要害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地苛求,因为一节课本来就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至于那些越出雷池的“问题”,谁能断言这一定是谬误还是创新呢?或许这谬误的半步,将来会成为创新的一大步呢!


  1. 评课,评价什么

  1. 评价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支配着教学活动,是教学价值观的体现。教学理念的优劣,

不仅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具体而言:评价其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是否面向全体,用现代教育观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是否讲究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模式展开教学,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是否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等等。以上这些都是帮助授课者深入课改,把握教学行为的关键点。

  1. 评价教学行为

如果说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行为就是教师反观自我,不断提升的

助力器。如评价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教材组织是否严密,教学思路是否脉络清晰,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教学节奏是否适度,教学设计是否机智,资源运用是否得当,激发效果是否有效,等等。以上这些都是授课者不断反思自我,有效改进的核心步骤,需要评课者精心评价。

  1. 评价教学亮点

评价教学亮点即看授课者的课堂组织的清晰与从容,教材处理的精准与高妙,教学方法的灵活与多样,教学生成的捕捉与处理,思维训练的得当与适度,教师情感的激发与魅力,教学语言的精当与简练,教学成果的显著与高效,等等。这些鲜明的教学亮点,评课者要准确辨别,言之有据,帮助授课者形成自我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使其有则长之,无则勉之。


  1. 评课,怎么评价

“教无定法”,“怎么评课”自然也没有定格,笔者根据自己的听评课经验,发现评价一

堂语文课,不妨可以从“点”上功夫入手。

  1. 评价其是否把握切入点

众所周知,学生常态下的自我阅读行为与课堂上的教学阅读是有区别的,后者是建立在

前者基础之上的一个能力提升过程,它不必也不能按部就班逐行逐节按顺序阅读。正如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授课者如若把握了一个适宜的切入口,就等于拿到了解读文本的金钥匙,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教学时便会如庖丁解牛一般得心应手,反之则如老牛拖破车一样举步维艰。所以在评课时我们可以关注授课者有否把握住了这个最佳教学切入口,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用。

  1. 评价其是否着眼魅力点

不同的文本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内涵:或许是表达作者对真理的追求与呐喊;或许是蕴含

着作者对生命密码的探索与珍视;或许是燃烧着作者的爱恨情仇;或许是作者对人生甘苦的娓娓倾诉……所以在评课时我们可适当关注授课者有否在教授时着眼于文本魅力点的挖掘。具体而言,即看授课者是否把学生引入细读文本的境界之中,着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细腻感悟文本小到字、词、句,大到段、篇、章,以至于谋篇立意等的妙处。简言之,即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理解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实践性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彰显语文课应有的魅力。

  1. 评价其是否击中根本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语文教学就在于使学生形成自学的能力,实现“不教”的目的,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点。文本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评课时我们应关注授课者是否有眼光,有胆识,有独立思考的勇气和精神去披文入情、品味涵咏,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本,把握生成,不断延伸,实现由已知向未知的迁移,使文本内容变“实”,将课堂教学变“活”。有效击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点,就能不断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领域,让他们真正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

  1. 评价其是否巧抓动情点

动情点即指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设置的易让学生产生较强刺激或引起其高度重视的,富有激情的,能产生强烈共鸣的知识点。在评课时我们可以关注授课者有否巧妙抓住教学的动情点,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的状态,一旦他们的兴趣之门被打开,那么学习的潜能就不可低估,教学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评课的门道儿远不止这些,以上仅是笔者的一点愚见。希望我们的这项教学研究活动不再是精彩之处“一二三四”,遗憾之处“甲乙丙丁”,不再是应景式的务虚,不再是形式主义的走过场,而是真真正正的做到“缺点不漏,优点说透,方法给够”,让授课者与评课者的思想在交汇的同时迸溅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