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8
/ 2

初中美术“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张辉

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 130000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对青少年意义重大,美术课作为一种培养中学生审美素养、审美能力的主要手段,作为一种辅助青少年内修涵养、外烁能力的教学范式发挥重大作用。但若是初中美术缺乏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教学效果会无法与理想的教学目标相契合。

  1. 笔者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认知

在最初接触“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时候,由于缺少相关的教学经验和必要的解读而走了一些弯路,比如课堂易出现虚假繁荣现象,教学设计易偏离学科本位,或对学情了解不透彻等等,最终笔者总结经验教训,从初中美术课的性质入手,找到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正确打开方式。

初中美术课程的性质从最开始的“技能性”转换成了“视觉性”“实践性”“愉悦性”和“人文性”,这是一个质的变化。首先看“视觉性”,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读图时代”和“文化视觉化”,笔者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典型的读图时代,它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人们对图像越来越依赖,受图像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家已经习惯了使用视觉思维的方式,用图像发出信息,接收图像传达的信息,用图像代替文字,用观看代替思考,呈现出社会生活审美化的状态。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视觉性自然是美术课的第一性质。

实践性,这里的实践性和传统美术课的技能型不是一个意思,它是指学生可以利用传统媒介或者现代媒介进行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不是单纯的秀技能,而是一种生存能力。

愉悦性,这里并不是说同学们今天上美术课了,笔者们画画,笔者们做游戏,好开心啊,这是指表层的。愉悦性更指向深层的,在美术课堂上,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可以积极的审美,增加自信心和社会身份认同感。

人文性,美术课的根本性质。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人,不同的艺术作品都反映了当代人们的理想、愿望、态度、道德、情感、价值观和生存状态等人文因素。美术课堂也是一样,学生们作为美术活动的主体,自然带有人文情怀。但是这里的并不是说课堂上,教师直接命令:你们的作品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不对的。人文情怀是隐藏在美术现象背后的,是需要学生去捕捉的,去积累的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

美术课的性质发生质的改变,学习范围拓宽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必然产生。在明确美术课性质的前提下去理解综合探索,思路就清晰多了。

笔者所理解的“综合”,是在美术课程和活动中,打破学科之间、学科与社会生活的界线,融合“教”与“学”的知识经验,整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提炼出有效的“教”与“学”方式方法。

对于“探索”,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初中美术课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画家,绘画固然重要,但是其他能力也不可轻视,有的孩子就是不擅长画画,但是在美术课的学习领域中,总能有他擅长的一方面,比如他对颜色敏感,比如他喜欢现代艺术,比如他有收集信息的能力,比如他崇拜某一位艺术家……笔者们不要画家,笔者们要的是通过美术课可以让学生获得综合实践、探究发现、积极审美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包括美术学科内的资源整合,包括美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合作,还包括美术学科和社会生活的融合。

  1. 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课程资源开发

伴随美术教育视野的不断扩大,初中美术课程涉及的内容日渐多元,以“综合·探索”为代表的四大学习领域为美术课开拓了空前广阔的教学空间。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诸如“绘画独大”、“手工辅助”、“美术知识灌输”和“教师演讲现场”等“过气”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早已无法满足当下初中美育的需求。笔者认为,笔者们不能盲目摒弃这些过时之物,而是将它们视为一种素材,升华为可以为笔者们所用的教学资源。

笔者们需要明确,初中美术并不是为了培养画家和艺术家,而是作为一种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初中美术范围界定,也不要过于片面和小心翼翼,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要是笔者们能感知到的美术现象都可以是美术课涉及的内容,因此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就会被无限拓宽。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硬件、软件、人力、物力、信息、经验和方式方法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甚至教师和学生本身也可以视为资源要素。这些教学资源的获取可分为“开发寻找”、“取舍整合”和“实践应用”三个步骤。

“开发寻找”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首要工作,“大数据”时代的美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定量的资源储备。第二,“取舍整合”才是资源获取难点,相信很多美术教师都有这样的认知:针对某个教学内容会搜索到很多资源要素,但若是从中选择最佳、最合适的课程资源;从众多匹配的资源要素中进行取舍、提炼出最有价值的资源,才是对美术教师的一大考验。有时看似完美的资源要素,往往不适合学情,适合学情的资源又无法满足有效教学,还有的教学资源应用的预判教学效果和实际教学效果天差地别等等。通过“实践应用”步骤检测后的教学资源才是真正有效和有价值的,而合格的资源也会随着学情环境时间的变化而惨遭淘汰,一节好课的资源,不是永生的,现在 “过气”的资源,曾经也是完美的,现在完美的资源也会变得“过气”,笔者们要有意识地对“过气”的资源进行及时筛选和再加工。

任何学科都离不开教材,笔者从教材的角度来谈一下资源的整合。以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为例,一般情况下,初中美术教材分为六册,每学年两册。考虑到美术学科性质和国家规定的考试结构,初中美术课程设置为每周一课时(40分钟),六本教材共八十九课,每学期有效课时为十四节左右,上课时间大约为560分钟,9.3小时……这样看来,美术课有效上课时间非常有限,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整合教学资源,扩大教学效益是每一位美育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国家教材校文化”为解决途径之一,根据具体的学情和学段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出不同于教材,但是更有效、更实用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或综合性美术活动。

在教材中(人美版),每节课的性质被明确表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就有很多,例如《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策划一次出游活动》、《延边风情》和《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等等,这些课程的内容就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但笔者认为,美术教师在备课时候,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提前设定好的学习领域划分,比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的课程,难道就不能加入“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资源要素吗?比如“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的课程,难道就不能以“综合探索”的 形式进行吗?很多教学资源本身就是多学科、多角度的,本身就是融合多元要素的“集合体”,而美术教师不能过分小心翼翼的遵守学习领域的界定而不敢跨越和整合。在理想的教学效果面前,教条的界线界定显得毫无意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