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杨洪梅

云南省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

摘要:新课改下,要积极探索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快速改善现阶段教学存在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为当代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结合大量实践调查,本文总结出几点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问题,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改进建议,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课堂效率;问题;多媒体教学

引言

生物学科作为我国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成分之一,关系到学生知识水平、科学家精神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是新课改下亟待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目前来看,我国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资源落后,与新课标要求不相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不全面,学习态度不端正;授课形式不合理,课堂效果较差等。以上问题值得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加快改进措施的研究与落实,争取全面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完成对生物知识的深度吸收,不断完善他们的生物核心素养,发挥生物学科的最大功能。基于此,探究实施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十分有必要。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课程资源匮乏,与新课标要求不符

课程资源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若课程资源与实际不符,必然会大大降低“教”与“学”的有效性。目前来看,高中生物在课程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与新课改理念的融合效果较差,仍未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禁锢,尤其是在习题、试题这两个模块的设置上,这种现象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分数而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二是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利用,无法最大程度发挥新技术的价值。

(二)学习“功利性”强,学生兴趣低下

想要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还需一个漫长的过程。就眼下来看,大部分学生会更看重学习生物所能带给自己成绩上的回馈,并不是发自内心想去探索生物这门学科的奥秘,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且学习质量不好。另外,由于部分教师并未有意识的呈现生物学科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缺乏对生物的深入理解,难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基于生物学习的“功利性”特征,很难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授课形式过于单一,课堂效果不佳

从某种角度来看,授课形式是否恰当合理几乎直接决定着整堂课的效果,是影响学生听课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授课形式单一,很多教师不具备熟练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意识或能力,导致课堂效果不佳。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仍强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极为被动,师生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互动,教学并未体现出明显的“生本”特征,这一现象需要得到及时的完善。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优化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改下,教师要善于挖掘更多富有趣味和新意的课程资源,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从枯燥的理论知识和习题训练中解放出来,使生物教学发挥应有的价值。在具体的教学期间,可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来引入多种形式的教学素材,如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简化知识的学习难度,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逐步引导他们投入到深度探索之中。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察一下你的同桌,你们两个的长相存在哪些差异?为什么你们眼睛、鼻子大小并不一致?”,要求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在此之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细胞分裂过程的视频短片,让学生清晰直观的看到细胞分裂、染色体变化的一系列过程,使他们从中体会到生物这一门科学的魅力,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创建有利的条件。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要注重新理念、新方法的科学运用,以高度契合新课标对高中生物教学所做出的多项要求,进一步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更为开拓的空间,培养学生关于生物学习的终身意识。小组合作、情境教学、启发诱导等都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领域比较常见的方法,能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创造性思维等的有效培养,同时活跃课堂氛围,促进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以“植物的激素调节”这堂课为例,教师可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来推进教学的开展。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再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探究问题或任务,如“植物的生长步骤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展开积极的思考和讨论,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此之后,可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准备一株正常的燕麦幼苗,一株被去除胚芽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将两者均放置于转速均匀缓慢的圆盘之上,给予两者相同的光照条件,要求学生观察前后两者的生长速度是否存在不同,据此帮助学生了解到植物激素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联系实际生活,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不应仅限于课堂之上,教师要敢于打破生物教学在时间、地点上的限制,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接触生物知识,一方面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促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当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确保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能得到持续的提升。例如,在完成课本上基础知识的讲解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情况选择进行进一步的巩固或是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期间,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和周末,如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动物园进行参观,要求工作人员讲解物种的来源及其他相关知识,使学生能近距离的接触到生物领域,学习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与此同时,也应多开展实践类的课堂活动,如生物实验、课外探究活动等,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探索生物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要凸显出更强的“生本”特征,以更符合学生学习特征及需求的形式完成知识的呈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生物核心素养,以促进生物学科的价值最大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锁.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09):141-142.

[2]王乐林.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J].新智慧,2020(2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