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 向思维更深处漫溯——以《水浒传》为例进行整本书深度阅读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立足文本 向思维更深处漫溯 ——以《水浒传》为例进行整本书 深度阅读的尝试

李旋

威海市第七中学 山东省 威海市 264203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名著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更是学生走进文学、亲近名人作家的重要途径。开展深度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

本学期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水浒传》这部四大名著经典之一的作品却让多数学生望而却步。笔者所执教的学生阅读能力尚浅,而文言文原著以及其中的方言生字更是拉大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增大了他们之间的陌生感。面对学生“不想读”、“读不进去”的状况,教师必须采取措施打破僵局,引导学生读起来,读深入。

一、变换方式,唤醒阅读期待

学生有个性化阅读的机会,同一班级内学生的文学素养、阅读能力参差不齐,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进行文本研读,尊重学生拥有独立的个性的阅读姿态是保障相对枯燥的名著阅读踏实进行的前提。

听读。现在的大部分中学生对电子设备的痴迷程度远大于读书学习的热情,一旦面对稍有难度的名著就更加地不愿触及。我首先向学生推荐了“喜马拉雅”中的《水浒传》有声读物和微信读名著公众号,推荐学生在最开始借助音频读名著。这样的听读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一周之后,班里一半的孩子表示不再需要音频,因为能“读进去了”,抛开听书媒介,他们更多的是被小说情节所吸引,而自主地积极的往下阅读。这样的改变更是激励了其他仍在听书的孩子,他们开始有信心,期待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读进去,领略故事情节的动人。

注读。摆脱音频,回归文本,通过圈点批注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学期借《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启发并鼓励学生做书评。从字词到语段,从描写到情节,学生由简单的赏析,慢慢开始注入自己的想法和评价。读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学生评:短促三拳,毫不拖泥带水,看似简短,作者却从味觉、视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描写,妙哉!读到林冲妻子遭高衙内调戏,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学生评:“你可将这一拳打上啊!心头恨难平,怎可忍气吞声?保护妻子家人,无所畏惧方是真性情!”通过书评,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阅读体验,沉入到文本,品味属于文字的味道。

领读。读进去是前提,讲出来才是真本领。书评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了越来越多的想法,表达欲也随之而来。于是,我在班级内开展了“《水浒传》领读”活动。人人参加,自主选择喜欢的章回,班级内做好领读计划后按顺序利用课前五分钟展示。班级内的“小小领读人”有的以时间轴为抓手讲述故事情节,有的以简单的框架图做提示,有的借助词组板书上台侃侃而谈……给予孩子一个平台,他将展示出最美的姿态。他们不仅仅讲述故事,还能评价人物,甚至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以学生领读代替教师讲读,学生更愿意接受,这样的小活动不仅进一步刺激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更能够引导学生回顾已读的内容,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领读过程中同学间或补充或质疑,思维在碰撞中向高处延伸。

二、任务驱动,抬高思维阶度

在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多维的,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任务来引领学生阅读名著,积极自主地进行文本的精读细读与构建整合,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快速地处理有效信息,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提升和发展。

(一)巧妙设疑,立足细节深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高阶思维往往是在问题的驱动下抬高的。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更好地碰触到学生的思维点,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究和风暴式地思考,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

我采用设置问题任务,驱动学生从表层的情节阅读进阶到深入文本的阅读思考。例如,在《花和尚大闹桃花村》一回中,追问“一向行侠仗义的鲁智深为何偷走金银酒器滚下山去?这符合他的人物形象吗?”来引导学生多视角审视英雄人物,深挖文本内容,体会鲁达嫉恶如仇率性而为的行为;在《林教头刺配沧州道》中,提问“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为何不站起来反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通过学生讨论和自由表达,共同探究当时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奸臣当道的社会现状,进一步理解本部作品所反映的“官逼民反”的主题;在《宋江怒杀阎婆惜》一回中,提出“阎婆惜的死是宋江一人导致的吗?”这一问题,我建议学生们继续沿用《范进中举》中范进疯了的“诊断报告”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到上下文反复研读,做出阎婆惜的“死亡报告”,深挖阎婆惜悲剧命运的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

问题任务设计是高阶思维能力教学的把手或着力点。教师要在深度阅读教学中巧妙设疑,层层追问,以驱动学生全身心进行探究阅读,对所读的文本进行深刻理解,以推动学生思维向高处进阶发展。

(二)导图训练,整合全篇构建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的方法,它应用于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在回顾文本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味地读书,忽视对文章脉络的构建,只会陷入“读的越多,越茫然”的困境。在班级《水浒传》阅读中,每读完25回会有一个思维导图的文本梳理任务。比如人物性格梳理结构图、故事情节梳理图,人物关系导图……例如学生以林冲为中心人物梳理前二十五回的故事情节,会纵观全篇梳理自己喜欢的人物并分析其性格特点。

思维导图制作任务是引导学生立足全文,通篇把握。在梳理所需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在这种更概括、更具象的任务驱动下,理清行文思路,基于全篇整合构建,有助于阅读思维进一步抬高。

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契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提升自我素养,基于整文阅读,立足学生本位,努力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期待,设置多维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创建多重视角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让学生思维向高处进阶,触及名著灵魂深处,让名著阅读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