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激励式教学法的运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0
/ 2

小学数学激励式教学法的运用探究

叶盼

湖北省 武汉市光谷第二十六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要成为一个了悟心理学的教师,并且能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把握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难题,做到因材施教、契合实际,又能让更多的学生化解自己的学习难题和学习压力,并且始终保持着一种热爱学习、热爱奋进、坚韧不拔、及时提高的学习状态和思维状态。适当的激励对于学生是有好处的,自然,教师同时要找到合适的模式和方向,又能发好力度。对于学生而言,自己要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自变量,相信体内存储着的无尽潜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励式教学;模式分析;运用探究;教学影响


小学数学教师要构建起一种人怀自励、奋发向上、积极活跃的课堂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种积极的学习体系中,充分地挖掘出体内的潜能,又能让自己克服学习障碍,并且实现个人的更大进步和超越。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真地研究心理学的相关著作和理论,在研究了相关的模式和理论后,又能保持一种积极的教学状态。数学课本身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理论、概念,对于这样的课程,学生容易感到懈怠和疲惫,教师要用心去化解学生的疲惫和懈怠感,使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更大的提高和超越。
一、教师须用真心和真情来化解学生的负面心理
文以情动人。事实上教育同时也是需要依靠真心和真情才能达成良好的教学成果的。如果教师一味地使用空空洞洞的理论去引导学生,一味地通过理论去启迪学生的斗志,化解学生的错误心理,这样的教学效果注定是不好的,也注定让师生之间存在着隔膜和疏离感。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教师不仅仅把自己的学生视为学生,更是把他们视为自己的亲人。
例如,小学生在完成小数的乘数法的相关问题时,很多学生没有实现更大的进步和提高,甚至在面对着这种比较陌生的计算模式有些许障碍、恐惧感、隔膜感。学生存在着这样的心态和状态,对于教师而言是自己要用心发力的地带。教师如果看到学生在完成小数乘除法考试时,错误率比较高,自己不应该使用一种呵斥和迅捷的姿态去面对学生,而是要把爱和善意传递而出。教师要对学生说:相信你自己,你一定能完成好这些考试,并且在这些考试中,你也一定能适应小数乘除法,让自己品味到学习的乐趣和美好。教师在说出上述的语言后,一定要让自己的态度诚恳,充满了情感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让学生的心中有一道暖流滑过。教师要把无限的爱和温暖播撒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能鼓足勇气,战胜形形色色的难题。
二、教师须和学生结成一体以开展好激励式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教师没有背离自己,教师也没有采取一种高高在上的状态去和学生对话,任何小学生对于这样的状态都感到一定程度的厌烦和腻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化解这种错误的思维模式和学习心理。学生应该充分地懂得一个道理:自己和老师是结成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教师要让学生和自己的心贴在一起,又能彼此支持、相互推动,由此完成更大的提高和超越。
小学数学教师要用心去鼓励学生,让学生和自己结成一体。每一个学生要懂得,自己的进步也就是教师的进步,反之亦然。例如,学生在学习简易方程时,如果学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障碍,教师就要在此同时和学生达成约定,让学生懂得:如果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失败了,自己也就是失败的;如果学生能成功,教师也是成功的。当教师能让学生懂得这些,自己的教育目的也就实现了。
三、教师要认真地分析每个学生的不同问题以开启激励式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地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障碍,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问题、学习障碍、学习性格都是不同的,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受挫能力也是不同的。在这种状态中,教师不能让自己的课程模式过于刻板,也不能使用千人一面的授课模式,而是要让课程的体系更加灵活、更加富有生机、生气和活力,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的世界中得到更大的启迪、进步和超越,学生也能化解本人的被动意识和错误心理,实现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的重大发展和进步。
例如,部分学生的心思不够细腻,完成学习任务时缺乏扎实,在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相关问题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化解这些问题,又能让学生消除错误的理念,用更加细腻务实的方法来完成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任务,并且实现自己的进步、发展和提高。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师要成为一个心思细腻、求真务实、具备爱的能量的教育者,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师所牵动的、关怀的。教师在必要时应该使用好激励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品味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教师要让学生消除自己的错误意识和错误心理,把自己在数学课上的每一天都视为一种挑战和乐事。教师还要让学生积极地对自己沟通,把本人的学习难题和学习障碍传输给自己,教师由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艳云.教师评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J].教育科学研究,2006(07).


[2] 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周昭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