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的深层解读及对小学体育教育多维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1
/ 2

“五育并举 ” 的深层解读及对小学体育教育多维影响研究

刘慧慧 杨成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对人发展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教育只有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黄金时期,现将“五育并举”教育理念融入基础教育阶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以CNKI数据库有关“五育并举”的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从“五育并举”的涵义、理论基础、对小学学校体育各方面影响等进行梳理,分析小学学校体育中现存的相关问题,分别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看法。

关键词:五育并举;学校体育;体育教育

“教育兴国家兴,教育强国家强”“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是通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期,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黄金时期,将“五育并举”教育理念融入基础教育阶段,有助于改善“应试”风气,更正教育之疟疾,使教育真正做到齐抓共管的局面,“五育并举”教育理念近几年显然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重点。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五育并举”为关键词,梳理相关文献期刊,分析小学体育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此类情况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深层解读

“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在中国教育史上是有根基的,它是教育理念在时代的长河中不断反复地进行实践、修改后提出来的,要将“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与基础教育阶段衔接,就必须对它追根溯源,了解其教育本质。首次提出“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是民国教育学家蔡元培,他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即“五育”。“五育,皆今日教育不可偏废者也”蔡元培认为五育表现为个体人格的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1]。同时“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它又是教育立足于当今时代的新思考,新要求。即“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育又会为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才”。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原来的“四育并举”—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上升为“五育并举”—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明确了五育在教育领域具备同样的学科地位和育人价值。当代教育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就要赋予教育全面发展的新的内涵[2]

2“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对小学体育教育影响

2.1“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对小学体育教育政策的影响

2.1.1改变了小学体育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边缘地位

2019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中国特色世界先进的优质教育的实现依托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3]。202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任务,一是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4]。“体育作为“五育并举”的前提,具有养德、益智、勤劳、尚美的育人作用。“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基础教育一定要秉承着“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以体育为引领,激活“五育并举”的一池春水。

2.2“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对小学体育教育管理制度的影响

学校体育教育管理指的是从学校体育与教学的基本规律出发,切实利用好人力、物力与财力,采取恰当的手段与方式,进而对学校体育工作展开组织与控制的全方位的综合性活动[5]。学习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2.1保障体育教师工作权益,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改革中政策颁布是根本,落地实践是关键,而教师是政策实施的主体,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引导者。体育教师作为生物人、经济人、社会人,政治人,学校要切实保障体育教师的自身生存需要与自我发展需要,认真落实体育教师经济待遇与工作发展前景。在生活中,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支持”保障体育教师基本权益。在工作中,学校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教师管理制度,重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处理好体育教师业绩评估和发展性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学校要督促教师继续保持“终生学习”的理念,为体育教师提供全面地系统化的再教育路径,不定期开展教师公开评课,建立完善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奖惩制度督促教师进行职后再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2.2确保学校体育专项经费使用与安置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要发展,经费保障是前提,没有最基本的体育场地场馆设施和基本经费,学校体育的开展将陷入举步维艰的局面。“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提出在极大层面上肯定了学校体育对于学校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地位。因此学校领导层要切实转变观念,改变唯“分数论”的思想,重视学校体育对于育人价值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杜绝无故私用及占用体育经费等情况,对私自挪用严惩不贷。另一方面利用体育经费对校园内的基础设施与运动器材等情况进行维修与改善,避免产生应运动器械所带来的运动伤害,大大减少学生在学校体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风险。

2.3“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对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影响

2.3.1加强体育学科之间不同学段的衔接性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是一个阶段连续、渐进发展的过程体系,不是哪一学段能单独完成的任务,要将“五育并举”教育理念落实于基础教育阶段,就必须加强体育课程教学的衔接性、避免出现重复教学与无用教学。宏观而言就是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加具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体系,明确体育学科在不同学段之间应该到达什么样的水平,实现怎样的目标,形成一个方向一致,学段衔接,有条不紊螺旋桨上升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微观而言,学校出面聘请高校体育教授、专家等参与小学体育课程的观摩与调研,根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特征与实际情况入手,对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学段体育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整理,提出具体可实施的体育教学方案,加强不同学段体育课程中“五育”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2.3.2提供学校体育优质服务

教育教学质量是衡量实施教育理念成功与否的重要标杆,为学生提供教育的优质服务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五育并举”教育理念融入基础教育阶段,就必须考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与实际运动技能等方面,坚持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但兴趣性较强,愿意接受新奇事物,具有较大的运动可塑性,一方面教师要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多采用开放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不断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与教学评价,多关注学生的随堂表现。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情境与教学游戏的构思上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将“五育”教育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法运用中,善于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个性。

3“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对小学体育教育评价的影响

3.1设置多元评价方式、落实五育评价

在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学习评价只重视学生的技能成绩要求、忽视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学生体育运动的社会需要、轻视学生体育学习的心理需要;体育学习的考核评价只是起着甄别、筛选、评判的功能[6]。体育课堂融入“五育并举”理念必须在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体育教学评价必须坚持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学生的体育学习进步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表,创新体育教学评价内容、合理添加其他“四育”相关的评价内容。另一方面要做到“因材考核“差异化评价”。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运动技能成绩考核,还要对体育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个人素质、随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各列考核项目差异化的比重分配,真正做到“量体裁衣”“以体育育四育”的崭新局面。

4结论

“五育并举”理念,核心是“并举”,灵魂是“育人”,它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思考、新反思,学校体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履行体育学科应尽义务,不断对体育教学相关环节进行思考与改进,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需要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王列盈.论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J].教育评论,2009(03):149-152.

2] 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人民教育,2018(18):6-9.

3] 王成,廖启云.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N]. 山西日报,2020-07-21(011).

4] 国新办举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发布会[J].人民教育,2019(Z3):12-18.

5] 季学慧. 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实效性策略[J]. 运动, 2013(18):127-128.

6] 龚惠良.中、小学体育课两种考核评价方法的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