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方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1
/ 2

小学古诗 教学方法探究

欧艳霞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阳山小学 广东韶关 512029


摘要:通过对当前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着重视不够、观念落后、高中低年级教学方法不分且陈旧的现象的分析,提出小学古诗教学方法应分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低年级以趣味教学法为主:以唱代读,以图解意,以书代默,趣味教学。中年级以巩固练习法为主:意延背景,了解历史;书写成默,练就书法。高年级以理解运用法为主:要学会欣赏,提高审美观;理解喻意,发散思维;运用意境,陶冶情操。


关键词:古代诗歌 教学方法 趣味教学法 巩固练习法 理解运用法


一、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通过观察、寻问、调研,认为目前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小学语古诗教学观念落后。

根据对本校语文教学的观察,对于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大部分教师都是出于应付考试的目的,只教学生识字,背诵诗句,说出大意,即为完成任务。事实上,这些违背了当今的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初衷是让学生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1]其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古诗的独特风格,这种诗情画意非常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唐朝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教师在讲解中描绘出明月透过重重叠叠的松叶,洒下斑驳细碎的月影,缓缓的清泉静静流淌在岩石上,发出叮咚的声响,此情此景,无不让人向往。孩子们听了会感觉如同进入梦境一般,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二)小学古诗教学方法陈旧。

配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资料等,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古诗的辅助手段,看上去也算丰富多彩。但这样,还是仅限于在课堂上学诗歌。[2]其实,中国古典诗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学形式的一种,内涵深远,题材多样,我们可以借古诗的教学,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他们对“国学”学习的热情和愿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或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策略

笔者通过观看一些名师古诗教学的视频,也和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及教师进行过访谈,认为古诗的教学可以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策略

1.低年级古诗的教学可以以唱代读,广泛推广。

根据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弱的特点,再结合孩子对儿歌的兴趣,我们可以把古诗配上古典音乐,带着悦耳的旋律把诗歌唱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易记,也能激发孩子们对诗歌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在早读、集会等场合来演唱,既活跃了气氛,又能让学生牢记古诗,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2.低年级古诗的教学可以图解意,趣味教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古诗的意思是一个难点,大部分孩子都是根据字音联想意思。例如学《咏柳》这首诗,如果只是经过老师的翻译式讲解后死记硬背,心中就没有诗境的映象。在教学中,如果以古诗中描绘的意境图象来解释诗的意思,这样就比较适合学生的直观思维方式。当学生背诵这首诗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又能锻炼思维能力。同时,也可在美术课上结合教学,比如,在美术课上,我们把《咏柳》这首诗的意境图打出来,让学生结合诗意在地上添加一些柳叶,飞翔的燕子。画完后,再让孩子在旁边题写上这首诗。他们会在玩乐中学会一首诗,并且迸发出背诗、绘画等多方面兴趣。

(二)中年级古诗教学的策略

1.中年级古诗教学应意延背景,了解历史。

中年级诗歌的教学,应该在低年级直观图解诗意的基础上延伸作者的写作背景,体味作者的感情,这样才能更好地理想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元朝诗人王冕的《墨梅》,作者表面上写的梅花,其实写的是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如果单从诗句的字面来分析,很难看出王冕的这种思想,但我们要是能了解一下作者的人生经历,知道他一生性格孤傲,轻视功名利禄,也就能够理解作品所呈现的情感了。这些写作背景的延伸,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从而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

2.中年级古诗书写成默,练就书法。

中年级是小学生换笔的关键时期,很多孩子习惯了铅笔写字,一下子换成水笔,他们有诸多的不适应,这时候培养孩子对书法的兴趣尤为重要。让孩子对书法感兴趣可是一个相当难的问题,还好有古诗来帮忙。古诗以它诗句工整、对仗等特点,可以使刚开始练书法的孩子有个直观的整体美感,从而对水笔的书写感兴趣,同时也把古诗中的生字掌握了,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所以建议中年级的学生把古诗当成书法去练。

(三)高年级古诗教学的策略

1.高年级古诗教学要学会欣赏,提高审美。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它语句优美,生动形象,。意境深远。高年级的学生学习诗歌不能仅限于了解、掌握,还要学会欣赏。例如《枫桥夜泊》这首诗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勾画出一幅江南深秋夜景图,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景物的搭配跟人物的心情高度契合,将诗人身处乱世忧国思家的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也给我们一种动态的美,读了这句诗,仿佛能感受到眼前一阵春风吹过,所到之处瞬间变成了绿色。这些好词佳句,让我们欣赏到文字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

2.高年级古诗教学要理解寓意,发散思维。

很多古诗句都发展成为了名言警句,有些还成了固定成语,这些都说明很多古诗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领悟力,因此学习古诗不能只停留于表面浅显的诗意,还要理解其深刻的寓意。比如宋代诗人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理颇有深意:塘水清澈,是因为源头不断有活水注入。诗人作为一个大学问家,其实是在表述自己的读书感受:人要多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才能思想活跃,心灵澄明。类似这样富含哲理的诗句数不胜数。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其诗意,还要发散其寓意,从而树立更为客观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高年级古诗教学要运用意境, 陶冶情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语言简练,具有高度概括性,还表达着丰富的情感,联想丰富,语言具有韵律美。若把古诗词运用在写作中,不仅能使文章更具有文采,而且言简意赅、准确地表达出作者要表达情感。例如某个同学想表达过年时没有回到爷爷奶奶身边过年,特别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就可以运用到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简短几个字,却充分表达出浓浓的思乡之情。除了写作时能用到,语言中运用,更能起到一语表深意的目的。比如老师要上实践课,为了教育孩子只看书是不够的,还要多进行实践活动,就可运用到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然,古诗词运用的教学不单是为了在写文章时引用诗句使文章更有文采,更重要是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古诗词成为美好文化的载体,使一代又一代中华传人受到美的熏陶。

以上所述,是笔者对小学语文诗歌的教学的一点拙见。希望它能对当前的诗歌教学有点启示。



参考文献

1.期刊文章:[3]张高旗.文献名[J].期刊名【教材教法】,出版年(2012)12期:起至页码35--35.

2.期刊文章:[3]张高旗.文献名[J].期刊名【教材教法】,出版年(2012)12期:起至页码35--3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