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反思性说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4
/ 2


分数的意义反思性说课

王茂平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向阳小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我反思性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下面我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课后反思,将本课的再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到了五年级的时候,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就是进一步地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分数的意义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以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只有对分数意义的充分理解,学生才能进一步地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同进也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加减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的孩子,对分数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对一些物体平均分配,而且也能把分物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但由于分数意义的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仅凭学生的语言功底很难自己独立概括,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修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以及对教材的深入剖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流程

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下面我将针对有变动的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进行详细阐述。

  1. 开门见山——引出分数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为了找到一个恰当合适的情境引入新课,我绞尽脑汁,设计了几稿,试讲时我分别把4个、2个、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引出分数的产生;但在评课时我们数学团队的几位老师提出三年级时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已经有所了解,就没有必要再创设画蛇添足的情境,几番思量后我最终决定开门见山,直接出示四分之一,提问:这是什么数?谁能举例说明分数的意义?是呀,开门见山也是最好的。因为数学本身就追求简洁之美!

  1. 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分数的意义”这节概念课的教学中就更要注重概念形成的过程,关注概念的本质。在试讲时我大胆地把这一环节设计成了比较开放性的活动,每组分了一个装有不同学习材料的纸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并用分数表示你想要的部分。结果令我们大失所望,学生能对物体进行平均分配,但在语言表述上却有很大的困难。反思这节课的设计,我发现这种发散性的自主学习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我重新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研读和思考,特别是在与教研员,教学校长和学段主任的交流中,使我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透地理解!五年级分数的意义,重点是对单位1(课件)的理解,这里我们应该分两个层次来理解单位1,第一层:一个物体作为单位1,如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第二层:一些物体作为单位1,比如4块橡皮、8根小棒、12个棋子等。这样对单位1的就理解体现了由实物到几何图形再到计量单位,使学生经历了由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一些物体作为单位1来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当中,我认为还应该再细化为以下两个层次:第一层: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与其数量同样多的份数,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如把4块橡皮平均分成4份,一块就是1/4.第二层: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与其数量不同样多的份数,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有难度了,比如说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1份用分数怎样表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4,但是学生常常会写成1/8,或2/8的。那么针对这一现象,我觉得要突破这一难点中的难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先引导学生将这8根小棒看成一个整体,渗透集合思想,然后再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画出这样的几条线,使学生去关注平均分成了几份,取了几份。进而去关注平均分的份数与取的份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分数的意义了。正是基于以上对分数意义的这种深透的理解,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我也是按照这样的层次来进行设计和实践的。

  1. 分层练习——巩固分数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必要手段,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在设计练习时从内容上紧紧围绕重点并遵循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原则,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总结升华——提升自我

引导学生小结,畅谈自己的收获,提问: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你能说说吗?帮助学生从总体把握知识、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我力求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建立分数的模型,发展分数的数感。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再设计,肯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