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理论”指导下的生活化小学综合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2

“行知理论”指导下的生活化小学综合实践

仇优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博泽学校 浙江省 宁波市 315175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与课外知识普及相关联的综合性学科,它独立于其他应试课程。因此它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也应该是创新性的、生活化的。事实上,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化的教育与教育的根本理念更加契合。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真实,使学科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课程,还能在生活化的体验中展现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点明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在新课标下,我们的小学综合实践课也要以此为指导,最终实现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行知理论;生活化;小学综合实践

  1. 营造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做出积极正确的体验和感悟

良好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学活动仍然停留在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听讲的枯燥样板里,使得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无法有效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实践活动教,教师的角色要由“主导者”转变为“协助者”。因此在制定综合实践计划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甚至征求学生的意见,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他们可能感兴趣并有能力完成的活动来制定综合实践计划。例如可以结合当下社会生活热点内容,同时依据学生实际经验和理论知识,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展示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做出积极正确的体验和感悟。

  1. 从生活中取材,制定可行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就读小学阶段的学生多半都是在家长和长辈的呵护备至中长大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包揽了大部分事项,他们较少有机会接触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应用,闲暇时又多奔波在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没有太多时间走进大自然了解有趣的自然现象。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弥补这方面不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新课标强调,要通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操作、探究、创新等能力。因此,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应该从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来安排活动计划和方案。例如现在倡导实施垃圾分类,教师就可以以此为题材设计和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实行垃圾分类,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再生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质量,垃圾具体怎么分类投放等知识。这种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又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兴趣。

  1. 走入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正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悟。所以,要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更生活化,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比如,以垃圾分类处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需要学生走进生活,自已动手操作,将家里的垃圾按规定分类整理,并在指定时间投放到指定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边操作边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可回收垃圾包含了哪些?在投放时,纸类为什么要折好压平?易拉罐等为什么要踩扁压平?金属尖利器为什么要用硬纸包裹?有害垃圾又包含哪些?它们在投放时又有什么严格的要求。学生可以在操作过程中,一边搜索正确的答案并记录下来,一边操作,当整个实践活动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也就掌握了,这样就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了起来。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去参观垃圾处理站,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直观了解,垃圾经过分类后的处理渠道有哪些?经过再处理后的垃圾还有哪些可利用?如何处理有害垃圾才能使它们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动手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重要性,体会到自己参与实践活动的社会价值。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可持续的教育过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实践,更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为参考,在今后制定更加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让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落到实处。

  1. 增强家校互动,提高综合实践课程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走出以学科、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互动,争取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和配合,毕竟很多综合实践活动单靠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家长的参与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课堂和更紧密的亲子体验。比如在寒假春节期间,可以围绕“看花灯,猜字迷”的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和家长一起设计花灯,了解花灯习俗的由来。制作花灯时可以购置材料或利用废旧资源,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己编写字谜,提高思考能力。同学之间相互送花灯猜灯谜,增进学生良性社交能力,营造热闹温馨的节日氛围。最终通过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亲子关系也在互动中进一步加深。

总而言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建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在“行知理论”的指导下,要赋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教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提取实践素材,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此构建的生活化的小学综合实践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构建知识,最终形成能力。它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学科理论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素质,感受生活,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梁静.“行知理论”指导下的生活化小学综合实践课堂[J].黑河教育,2020(0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