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变式教学,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3

加强变式教学,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

金佳婕

萧山区瓜沥镇光明小学

摘要;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其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变式训练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教学“变式”,理清知识内在联系;习题“变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模型“变式”,提升思维的灵活性这三个策略出发,讲述如何利用“变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字:变式 问题解决 思维能力

  1. 现状透视

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学生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的综合体现。数学变式训练实质上是对数学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的变化练习,通过变式训练,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让学生在比较、分析、探究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发展思维水平。

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通过对学习材料的选择和整合,经过系统的归类和练习,帮助学生理清不同的概念特征。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依旧薄弱,往往会因为理解不深、认知不透、忽视直观、缺乏系统等原因导致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错误和偏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审题意识薄弱

良好的审题习惯与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先决条件。而现实教学时,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总是出现没有仔细审题或缺少有效方法进行审题。 由于数学语言比较精炼,常常由于一字之差,导致解题时发生错误。

如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中的习题:

(1)小明走了5km,小梅比他多走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km,小梅走了多少千米?

(2)小明走了5km,小梅比他多走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小梅走了多少千米?

学生对于“量”与“率”不能准确区分或者审题时马虎大意导致了解题过程发生错误。因此,对题组的整合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理解和比较不同习题之间的结构与关系,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与运用。

  1. 学习材料单一

习题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多重功能,不仅承载着练习与巩固、拓展与运用的基础功能,还具有发散思维、激励创新、提高数学素养等多重价值。现实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本为主,照本宣科,缺少整合而且没有充分利用习题的多重功能,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尽可能多的锻炼。

  1. 思维定势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当顺应了同一类问题情境后就会产生思维定势。如果改变问题的情境设计或者转变思维的角度,学生的应变能力则相应减弱。学生的思维缺乏灵活性,不能灵活变通,对概念的本质特征理解不够清晰。

(1)两根同样长为1米的绳子,第一根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米,第二根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剩下相比(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同样长 D、无法比较

(2)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米,第二根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剩下相比(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同样长 D、无法比较

学生在经历问题一之后,思维形成了定势,认为剪下的二分之一米和二分之一是一样的,所以在解决问题二的过程中,不假思索选择了“C”。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设计一些变式练习,使变式训练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1. 策略创生

  1. 教学“变式”,理清知识内在联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充分发现和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体系。经过对比、分析、整理,提供给学生新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与思考。 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探究、合作学习等有效的学习方法,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绽放光彩,使课堂更富生机和活力。

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笔者开展了一次“三角形面积影响因素”的探究课。通过整合相关的学习材料,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单, 让学生自主进行猜测、探究、验证、归纳,发现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关系,并渗透正反比例相关知识,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当然,这样的变式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仅可以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实践,在“数与代数”领域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整合教学,如:路程、速度与时间,总价、单价与数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等。

除了练习课可以进行变式教学,新授课同样也可以。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笔者从三组题展开变式教学,让学生在圈一圈、摆一摆、比一比中理解“倍”的本质意义。

  1. 习题“变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习题的作用不言而喻。好的习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因而教师要善于积累、改编、整合数学材料,让习题发挥最大的作用。

  1. 习题整合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教师通过题组的形式,对习题进行分析、比较、整合、拓展,从而改编或重组习题,这充分发挥了习题的功能,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植树问题、排队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

60ac893816897_html_12d1cb2419395947.png 年级上册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其问题变换形式多样,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错误百出。如果我们把这类习题进行归纳、重组,通过题组的形式,可以一题多问或者一题多变等方式,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与思考,通过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从而理清题意,挖掘知识的本质。

2)错题辨析,完善认知结构

错题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生成性资源。对于教师来说,错题的价值在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明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于接下来开展针对性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错题的价值在于与原有的认识结构产生思维的碰撞,在寻找错误原因的过程中补充、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每一位学生应准备一本专门的本子,对平时错误的习题进行摘抄、记录。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有专门的小程序“传图识字”或者错题打印机等,方便学生节约抄写的时间。另外,摘抄错题不仅仅是把错题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分析错误过程和举一反三。我为什么会做错?是因为审题不仔细、计算错误还是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在知道了原因后,对此类型的题目进行举一反三,避免下次遇到再出现错误。如此,错题本就实现了它真正的价值。

  1. 模型“变式”,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模型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做一题”而“通一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会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解决同一类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可是,有时候思维的定势恰恰是导致学生发生解题错误的主要因素。

回归到一开始的这组题中:

60ac893816897_html_84a4669acfa9690a.gif

1.两根同样长为1米的绳子,第一根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米,第二根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剩下相比(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同样长 D、无法比较

2.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米,第二根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剩下相比(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同样长 D、无法比较

为了防止产生思维定势,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我先出示题2,让学生自由发挥。

第一次小组合作

师: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老师巡视了一圈,发现大家的答案都不一样。那么接下来,我们分组讨论,请选择答案A的为一组,答案B的为一组,答案C的为一组,答案D的为小组,分组讨论你们对这题的看法并得出结论。

组1:我们小组选择A,因为绳子的长度不知道,我们组里有假设绳子为2米、4米、10米甚至20米等等,都发现第一次只剪掉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米,也就是0.5米;而第二次剪的是全长的一半,那么剩下只有一半了,所以我们一致认为是第一根长。

组2:我们小组选择B,我们假设绳子的长度是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米、60ac893816897_html_b59161ddf25deb04.gif 米、0.8米、0.9米等,发现绳子越长,剪掉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米后,剩下的长度也越来越长。但是,还是比不过减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所剩下的多。拿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米为例,第一根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米,也就是全部用完,剩下0米;第二根则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eaad0d6b5a2b1f1a.gif 米,还剩60ac893816897_html_eaad0d6b5a2b1f1a.gif 米,所以我们组认为第二根剩下的长。

组3:我们组选择C,我们假设绳子的长度都是1米,第一根剪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米,那么剩下也是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米;第二根剪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也就是1米的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那么剩下也是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米,所以我们认为剩下的是一样长。

组4:我们组选择D,因为我们发现当绳子的长度发生变化,剩余的长度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组对绳子的长度定为x,第一根绳子剪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米,那么剩下的是(x-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米;第二根绳子剪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那么剩下(1-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x米。X取值不同,剩下的长度也不相同,所以我们认为无法比较。

第二次小组合作

师:每个组都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接下来请A、B、C、D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得出最终答案。

生:我们一致认为D才是正确的。因为A、B、C都有各自的理由证明自己是对的,主要原因在于绳子长度的不确定性,所以最终答案是D。

师:在大家团结协作、集思广益下,我们最终得出了结论。那么接下来这题应该怎么选呢?

两根同样长度为1米的绳子,第一根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米,第二根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62e719fb780896b2.gif ,剩下相比(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同样长 D、无法比较

生异口同声:C

第三次小组合作

出示变式练习题:

60ac893816897_html_6247b83f0cd36979.gif

1.两根同样长度为1米的铁丝,第一根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85a75a1363c637e5.gif 米,第二根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85a75a1363c637e5.gif ,剩下相比( )。

60ac893816897_html_f20af00b0eac1ab3.gif

第一组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同样长 D、无法比较

2.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85a75a1363c637e5.gif 米,第二根用去60ac893816897_html_85a75a1363c637e5.gif ,剩下相比(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同样长 D、无法比较

60ac893816897_html_552623a1f51724e5.gif

1.把一根铁丝截成两段,第一段长60ac893816897_html_5d91a246afac6d0e.gif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60ac893816897_html_5d91a246afac6d0e.gif ,两段铁丝长度相比较( )。

60ac893816897_html_f20af00b0eac1ab3.gif

第二组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同样长 D、无法比较

2.一根铁丝,剪去60ac893816897_html_5d91a246afac6d0e.gif ,剪下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相比,( )。

A、剪去的长 B、剩下的长 C、同样长 D、无法比较

师:先独立完成这两组题,完成后小组讨论。

第一组题其实是延续了刚才的两道练习题,变换了数字,其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模型是一致的。为了不让学生落入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笔者设计了第二组题,从两根铁丝变换成一根铁丝,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生了变化。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也分别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如:画线段图、假设法等等,最后顺利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实现了思维上的突破和发展。

总的来说,教师要优化变式教学,让“变式”常规化,成为教学的一部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整合和改编习题,营造一个丰富的变式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变式训练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