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立德树人”总体目标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立德树人”总体目标的探索与实践

王安民

湖北省 黄冈市 黄梅县实验中学 湖北省黄冈市 4355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转折期与过渡期,更是其人格健全、道德品质锻造的关键期与迁移期。以贯彻“立德树人”总体目标实施语文教学,切实凸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升思想认识、形成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思想修养与道德品质,已成为新时代初中语文学科必须肩负的教学责任与育人使命。因此,教师在落实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时,应加强对贯彻“立德树人”总体目标的探索与实践,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完美构建育人生态,切实强化教学效能,深度拓宽教育路径,将初中语文教学引入更为开阔的认知视域,通过各类教育资源与育人素材的开掘与借助、利用,着力强化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高尚道德情操、积极人生态度的教育,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效能,切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贯彻;立德树人;总体目标;探索;实践

具备较强的爱国意识、集体观念、环保意识、人文素养,是新时代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拥有的基本素质,是确保国家、社会更好发展的根本所在。由于语文学科在育人培德方面具有其它多数学科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使得以“立德树人”总体目标为引领,优化语文教学活动设计,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语文所兼具的人文性、工具性特质,使其更应成为践行“立德树人”总体目标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因此,教师应通过对初中语文“立德树人”元素、素材、资源的整合与开掘,将其深度贯彻至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教育领域,切实践行初中语文的“立德树人”使命,开展更多具有实践性、探究性、体验性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感知、品味中领悟语文的内涵与价值,陶冶其心灵,丰富其体验,锻造其品质,开启属于自己的全新认知发展之路。

一、以“立德树人”总体目标为统领,贯彻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

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加强环保意识培养,让初中学生形成关注生态问题、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意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重点议题。因此,教师应通过对初中语文教材与学生生活领域的各类环保资源的挖掘、借助、利用,将环保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贯通起来,找到语文与环保的关联点与融合点,来落实环保意识渗透,强化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针对性教学活动、教育案例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发挥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为保护环境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例如,在学习《植树的牧羊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分解为四个部分来贯彻环保教育。首先,初读课文,感知文章主人公在初次面对高原时的绝望心理。随后,引入问题:牧羊人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种树造林呢?教师适时对学生补充介绍高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让学生在深入分析与探究后认识到:种植树木就是在拯救大地,拯救人类自己。接着,关联学生生活实际,引入媒介素材,组织学生观摩黄土高原目前的真实场景,以再次触发学生的认识与感受。之后,继续追问:环境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课后观看塞罕坝造林专题片,促使学生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来实现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强化。

二、以“立德树人”总体目标为依托,贯彻集体主义精神培养

目前很多初中学生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集体观念淡薄。他们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他人交流、分享、互助,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得比较自私,参与集体活动时,奉献意识不强。这使得以“立德树人”总体目标为依托实施集体主义精神培养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时,应以学生实际为着眼点,根据“立德树人”总体目标要求,着力强化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设计一些有助于学生之间互动、协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浸润下,感受到团结互助的意义与价值、快乐与幸福,学会敞开心扉去包容甚至接纳同学的不同观点、思想,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培育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教授《纪念白求恩》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设问:文章中主要介绍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为什么白求恩同志值得我们纪念?他为中国抗战做了哪些贡献?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开展问题探究,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竞争,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以“立德树人”总体目标为导向,贯彻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爱国是每一个新时代建设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更是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履行公民责任的基本途径。借助语文教学,将爱国主义精神深植学生心灵,是初中语文践行“立德树人”总体目标的关键所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通过对这些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可以为初中语文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保证。因此,教师应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从不同层面来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活、认识的提升、意识的沉淀,使爱国变得触手可及。教师还可以以学生身边的事例为载体,将一些当地爱国志士的事迹与作品引入课堂,来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最后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爱国”为主线,引入问题:文章的题目为什么要叫做“最后一课”?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了学生们无法上课?在学生的眼光里自己故乡究竟承受着怎样的磨难?在课文分析中实现对学生爱国意识的培养。在完成课文教学后,再引入实践活动,让学生以“热爱祖国”为主题,举行演讲比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四、结论

总之,“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所肩负的重要责任与基本使命,更是延伸语文学科外延、丰富语文教学内涵的根本途径。而“立德树人”总体目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必须以切实发挥其人文价值与教育功能为重点,不断拓宽教学路径,切实构建和谐生态,将“立德树人”总体目标贯穿至语文知识学习、语文活动开展、语文实践应用各个领域,以实现对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的熏陶、洗礼、涤荡,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验、探究的机会,以达到全面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切实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形成核心素养的目的。同时,语文教师还需要切实发挥好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不断规范自身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贯彻“立德树人”总体目标。而对于不同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与个性特质,教师也应给予充分关注,将“立德树人”与“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突破认知困境、提升综合素养中全面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的未来社会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宁.指向核心素养 注重立德树人——例谈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特征与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9(12):36-39.

[2]杨新春.文以载道,以“课”化人——谈立德树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教育,2019(32):21-22.

[3]孔丽梅.深研善用 润物无声——浅析如何运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落实立德树人[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09):41-42.

[4]舒少艳.立德树人 让初中语文课堂洒满爱的阳光[J].科普童话,2017(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