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针对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2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针对性研究

崔璨

辽宁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鞍山 114051

摘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是持续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性,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的必然选择。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针对性需要首先以学生为出发点,以课程性质为立足点,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最终目标。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将原有的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合理的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法,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并积极主动的进行角色转换,才能真正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富有针对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针对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对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困境给出了解决的方向,总书记提到:“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着力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努力打造学生想听爱学的热门课。”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而且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大影响。

一、增强思政政治理论课程针对性的前提

第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针对性需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所谓针对性,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对象性。开展任何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对象,都需要从对象的实际出发,符合实际情况。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对象是大学生。增强高校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基本的出发点是满足当代大学生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需要针对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中所遇到的困惑,紧紧抓住青年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解疑释惑。

第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针对性必须以课程性质为立足点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必须关照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特点,但其立足点应该是课程的特殊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是思想性和政治性,由此决定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目标导向、价值取向、教育倾向等方面必须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引领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这就深刻回答了高校思政课的目标定位,即“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必须始终以课程性质为立足点,在关照学生需求和特点的同时不能“哗众取宠”,不能仅仅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目标。必须从“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角度增强课程的针对性。

  1.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针对性的路径

第一,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

教材承载着课程教学内容,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为体现政治性、科学性、体系性,因而教材内容中存在较多比较抽象的理论概括。教材针对的往往是课程教学中的一些主体内容和重要理论。一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囿于教材而生硬的照本宣科,就会使课堂失去活力和吸引力。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就必须从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将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尤其是普遍存在思想困惑与当前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教材中的重要理论和内容进行有效融合。最终使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内容不脱离教材的同时也不囿于教材。

第二,合理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法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必须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所在,尤其是善于挖掘学生心里真正存在的思想困惑,围绕学生的关切点组织教学。思政课程的教学是以课堂为载体、以教学为中介、以理论为内容的精神交流。设置合理的教学问题往往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关键。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法就成为了增强学生问题意识,通过主动探究思考寻找问题答案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更有效的自我认知,促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课堂,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从课堂的看客转变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打消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回应学生关切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困惑。缺乏针对性的思政课往往流于形式,不敢也不善于直面问题,因而最终使学生望而生厌。而合理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并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案例教学法就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

第三,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政课程要增强针对性就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既重视面对面的课堂理论教学,也重视课后的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既重视引导学生线上自主教学,也重视引导学生线下交流讨论。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后疫情时代所引发的教育教学模式发展变化,使思政课程也必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青睐的“两微一端”来开展教学,推动思政课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变抽象的理论为生动的道理,以此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提升思政课程的针对性。

第四,教师角色转换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说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教育功用,思政教师就必须主动求变,积极适应角色的转换,包括从课堂的主导向引导角色的转变;从课堂的管理者向学生的服务者转换;从监督者向平等的交流参与者转换等等。只有完成了这些角色转换,才能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去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去回应而不是回避学生感到困惑的思想问题,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探讨,也才能真正做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9.3.18.

郭凤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曹顺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疑点、难点、热点问题解析 [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吴潜涛、王维国.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

该文系辽宁科技大学2020年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针对性研究,项目编号:2020KDDJ-S23)的成果论文。

作者简介:崔璨 辽宁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