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重度抑郁症新生的干预案例思考——用温情唤醒心灵 以理性化解危机

/ 3

一名重度抑郁症新生的干预案例思考——用温情唤醒心灵 以理性化解危机

刘伟 1 周晓菲 2 李辉年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深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摘要

大学新生入学后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人际支撑,面对陌生的环境、学习任务和人际关系,往往会不知所措。尤其是对于曾经有过抑郁病史的新生来说,入学之初这段时间是充满挑战的。通过对一个重度抑郁症新生成功干预案例的分析,可以探讨陌生大学环境对于新生的影响,对于抑郁症新生的干预策略,以及如何开展有效的新生适应性教育。为学校、老师开展相应工作提供建议,为新生适应大学生提供指导。

关键词:大学新生,重度抑郁症,心理健康,适应性教育

一、案例情况简介

陈某,男,计算机专业2020级本科生,来自湖北武汉。该生有抑郁症病史,初中即有抑郁倾向,高中曾服用过抗抑郁类药物。该生小时候父母离异,现在的家庭是重组家庭,跟着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该生母亲年轻自述自己年轻时有几年生活十分不顺利,曾经出现过自杀的念头。通过与该生谈话了解到,在该生成长过程中其母亲一直过度关注严密监控,例如该生刷牙前其母亲会提前帮助挤好牙膏,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在该生洗澡过程中直接推门进入浴室,并且随着该生年龄的增长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行为。由于母亲比较强势,该生表面一直比较顺从母亲,但是内心对母亲具有强烈的反感和抵触,上大学时有意选择了离家较远的学校,并且开始想要摆脱母亲的监控。但是,由于在此之前没有培养起独立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入学后进入陌生的环境,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学业压力较大,缺少朋友,该生焦虑抑郁情况加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莫名焦虑或情绪低落,严重失眠,头脑中会冒出肇事肇祸的念头,认为自己是一台坏掉的机器需要报废,有退学逃避的想法,但是又不想回家面对自己的母亲,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精神卫生类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和中度焦虑。

二、案例情况分析

(一)抑郁症复发

在该同学目前面临的问题中最严重也最迫切的是抑郁症病史,抑郁相关的情绪低落表现已经持续两周余,极有可能是抑郁症复发。目前普遍认为抑郁症是一种令人衰弱的疾病,抑郁是大脑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化学反应的缺陷,而不是性格缺陷,情绪低落是病症也可能是病因,心情差可以自我调整,而抑郁症是生理上发生病变的精神类疾病,需要进行专业的治疗。该生高中时期曾经进行过心理咨询且服用过治疗抑郁症类的药物,一段时间按后擅自停药,而擅自停药对与抑郁症的治疗是十分不利的。该生已经产生肇事肇祸的轻生念头,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另外,根据该生母亲的叙述,该生母亲在年轻时曾经有一段相当长的抑郁经历,主要是生活不顺利,几次想喝农药自杀。由此可见该生的抑郁症很可能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二)家庭关系异常

该生母亲比较重视该生的学习,在进入大学之前该生除了学习,所有生活上的事情都由母亲包办。在生的成长过程中亲生父亲不在身边,继父没有充分扮演父亲的角色,父爱和父亲教育严重缺失。

母亲长期对该生的关注和监控过度。在进入大学之前该生长期生活在母亲的监控之下,自我意志和个人生活的空间被严重压制。也许在自我意识最开始觉醒的过程中该生曾经进行过抗争,但是都被母亲强势压制,最终逐渐放弃抗争,对母亲表现出绝对的顺从,成为母亲眼里的乖孩子[1]。母亲对该生个人意愿和隐私的忽视,导致该生认为自己遭到了侵犯,并且在内心排斥和怨恨自己的母亲,渴望逃离母亲的控制。

(三)对大学生活不适应

怀揣逃离母亲监控开始全新大学生活的美好愿望,该生来到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大学。在大学中面对全新的生活,自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相应的自由并不是没有代价的。获得自由地同时,也意味着自己需要独立应付所有生活、社交以及学业上的问题[2]。985大学中的生活并不轻松,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安排、与新室友新同学的相处、各种需要参加的活动和课程以及课后作业,每一项决定都需要自己做,每一件任务都需要自己去完成,对于所有的学生这些都是不小的挑战,更不用说对一个被母亲扼杀了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了。

该生所在的985学校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身边的同学基本来自各个省的前一千名,成绩竞争激烈。目睹别的同学已经找到自己的节奏,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大学生活开始变得有声有色,而反观自己确没有能力驾驭还深陷新生活的泥淖。于是开始着急,开始焦虑、失眠,着急焦虑的情绪又返过来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业,由此进入恶性循环无法自拔,于是萌生了退学的想法。

三、应对过程与方法

(一)深刻认识抑郁症,引导学生就医治疗

首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抑郁症和危害和严重性。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类疾病,具有生理上的病变,往往伴随有身体内激素或者神经递质分泌减少,需要由专业的精神卫生医生进行诊断治疗[3]。该生具有遗传倾向的抑郁症病史且具有肇事肇祸风险,推动该生前往正规的精神卫生门诊进行诊断,评估目前的抑郁状态,是首先要做的事情。

以帮助学生为出发点同时注重谈话的技巧,与该生开展谈话。谈谈话过程进行得十分顺利。该生在谈话中诉说了自己目前抑郁焦虑的状态,过去的抑郁病史,服药经历以及与母亲的关系。具有改变目前抑郁焦虑状态的意愿,愿意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精神卫生医院的诊断结果为重度抑郁和中度焦虑。医生建议住院进行综合治疗,但被该生拒绝,最后选择了在校服药,定期复诊。由于病情较重,且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压力仍然存在,一段时间的服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甚至出现肇事肇祸风险,情况仍然不太乐观,应该尽快促使该生住院治疗。通过与该生的谈话了解到该生不愿意住院治疗主要存在以下顾虑。首先,比较重视学习,担心因为住院治疗耽误学业被降级或者退学。其次,有病耻感认为住院治疗会被身边的同学知晓自己患有抑郁症,而该生不想让他人知晓。另外,还担心住院治疗会花费高昂的治疗费用。

针对该生存在的顾虑,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角度,一一进行解答。目前饱受疾病的困扰,学习效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校服药治疗虽然保证了学习的时间,但是并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同样是严重影响了学业,并且较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病情的恢复。相反,住院治疗可以暂时放下学业压力,给自己一段相对轻松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状态,并对疾病进行综合的治疗。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健康状态是学习的基本保证。住院期间落下的学业可以等状态变好后补上来,不能按时补上来学校也有相应的缓考和缓修制度,给自己更充裕的时间去学习准备。辅导员老师承诺对该生患有抑郁症的情况进行严格保密,大学生因身体不适进行住院治疗是正常现象,同学们并不会得知其因为抑郁症而住院,反而是不去住院治疗自己目前的抑郁状态更容易被同学发现。至于费用问题,向该生详细介绍大学生医保的相关政策,住院治疗的费用可以报销绝大部分,不会带来太大的经济压力。

通过积极干预和引导,使该生认识到目前最重要的健康,相对而言其他是问题都是次要的,健康良好的状态是追求学业和快乐的基础,最终让该生接受住院治疗。

(二)做家长和同学沟通的桥梁,改善亲子关系

在进入大学之前的生活中,该生一直活在其母亲的监控之下。迫于母亲的强势,该生表面对母亲十分顺从,但内心对于母亲非常排斥。在与其母亲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她表示对于儿子的关注确实比较多,只要儿子努力学习,其他的事情她都可以包办,儿子的生活基本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是并不知道给儿子造成了这么大的困扰和问题,对于儿子对自己的排斥并不知情,一直以为儿子是一个乖孩子。该生母亲并没有刻意想要控制孩子的生活或者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生活的想法,对于孩子的过于关注是出于母亲的本能。

作为该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向家长说明其过度监控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以及孩子内心对她的排斥,促使家长改变自己的监控行为。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爱不仅仅剥夺了孩子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导致孩子无法独立面对现在的大学生活,而且会对活在监控下的孩子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具有独立意志的人都希望具有自己的隐私,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监视和控制之下。

同时引导该生理解母亲无意识对自己的监控,认识到母亲对自己的爱,走出被母亲监控的阴影,面对母亲勇敢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不是一味地顺从和压抑自己,与母亲建立正常的沟通。

(三)帮助突破困境,适应大学生活

引导该生认识到大学和高中生活的不同之处,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让该生认识到对于大学节奏的不适应是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同学都有这样一个阶段,只不过长短不同而已,这是一个正常的阶段。与该生共同进餐,并分享自己大学期间的经历和应对一些常见问题的方法。带领该生熟悉校园环境,消除陌生感增加归属感。对于校园地理的熟悉可以使校园生活更加便利,对生活更具有掌控感。同时美丽的校园环境、温暖的阳光以及与外界的接触有利于打开心扉和消除焦虑情绪[4]。将该生目前没有融入班级交到朋友的情况告诉班长,请求其在举办班级活动时主动邀请该生参加,带领其融入集体。

四、处理效果

经过上述处理过程与方法,最终该生主动请假住院治疗,接受了其母亲在住院期间陪护,一些课程办理了缓修或缓考。治疗一个半月后达到出院和复学标准重新返回学校学习,母亲仍在服药和定期复诊。回到学校后整体状态稳定,头脑中不受控制的想法基本消失,注意力和睡眠有很大改善,学习方面也找到了自己的节奏。班长和寝室长反映,该生目前已经融入班级,主动参加班级和寝室活动,在社交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五、经验与反思

(一)发挥四级心理网络优势,消灭危机于萌芽状态

对心理危机的处理,应秉持早发现、早评估、早治疗的原则,将心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但学生工作者往往面临的学生群体庞大,且心理危机往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如何及早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是是后序干预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开学之初,辅导员即在学校心理中心和学院心理站的指导下构建了触达到每名学生四级心理健康网络,可以实现对全体学生的全天候的监护,形成了发现危机的组织保障和资源支持。

四级心理健康网络由学校、学院、班级和寝室构成。学校层面主要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构成一级网络,负责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和心理档案建立工作,描述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为学生工作者和其他教师开展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提供支持和指导。学院层面由辅导员老师等学生公共作者构成二级心理辅导站,构成第二级网络,负责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指导第三级心理网络的构建,开展一般性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和一般性咨询工作,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互动。每月对学会的心理状况进行排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并开展必要的干预和帮助工作。第三级心理网络由班级心理委员组成,心理委员的主要作用是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开展朋辈辅导。第四级网络由寝室心理联络员构成,负责关注寝室同学的心理状态,及时与第一、二、三级网络联动。

在本案例中辅导员充分发挥四级心理网络的作用,寝室联络员最先发现该生一段时间时常沉默,情绪低落,并与之交谈掌握基本情况,之后报告给心理委员,心理委员立即报告给辅导员,辅导员在初步与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后,在学院心理辅导站团队中进行研判,形成初步评估结果和干预预案,并上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中心研判后决定启动干预机制。在案例处理过程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了较多专业的支持和指导,学院心理辅导站主要负责干预预案的推动,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联络员,主要发挥了实时关注该生状态并反馈信息的作用。四级网络紧密配合,相互联动,最终将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以温情唤醒心灵,以理性化解危机

抑郁症患者往往比较敏感并且具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到不被理解或者对方不诚恳,就会尽力掩饰自己来迎合对方[5]。这种掩饰对于抑郁症患者的病情毫无益处,反而会增加其不被理解的和不被接纳的痛苦,进而加重病情和内向攻击的倾向。在与抑郁症患者交谈的过程中,应时刻提醒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而不能抱着尽快将学生送进医院了事的思想。

在本案例处理的过程中,辅导员始终提醒自己进行换位思考,在与抑郁症同学谈话的过程中十分耐心,认真去倾听和理解其状态和感受,在该生的自述过程中不鼓励、不责备、不反驳,对该生存在问题积极回应和关注,体现出对学生的真切关怀,与该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温情固然重要,但是仅仅有温情是不够的。作为学生工作者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提升自身识别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促进学生成长。另外,应该对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具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这类人群的自杀风险极高,并且往往比较敏感,担心不被理解和接纳。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如果对疾病缺乏相应的了解往往会好心办坏事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关注新生入学的特殊节点,强化适应性教育

由高中进入大学是一个较大的转折点,高中时期学生的时间基本完全被课程占据,学生按照课程表按部就班上课即可,不需要自己做太多的选择和决定,而大学的生活虽然主要也是学习,但是相对自由很多,需要自己做更多的选择和决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以及社会交往都需要自己去应对,加之陌生的环境和学业难度的骤增,大一新生往往因此感到迷茫和不适应,进而产生焦虑情绪。

强化对于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可以有效帮助新生了解并适应大学生活。首先是对校园地理环境的了解,熟悉地理环境可以帮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快速找到相应的场所,减少遇到的麻烦。引导学生认识大学与高中生活的不同,加强新生对于自己所在大学的历史与现状,选课、请假与缓考等规章制度,以及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帮助新生融入班级、学校,交到朋友,找到组织,快速建立起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芦苇. “虎妈”教育成败论及其借鉴——从中国妈妈的视角[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1.

[2]杨新宇, 李齐全, 胡鹤玖. 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教育措施[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3):63-65.

[3]马欢. 抑郁症病因病机研究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 2005, 32(006):537-538.

[4]孔凡寅. 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调控策略[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06.

[5]李影, 李刚. 青少年抑郁症表现、原因与应对措施[J]. 成功(教育), 2012, 000(007):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