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6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陈思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 广东佛山 528305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手术室中接受手术治疗,且行非全身麻醉的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和实际效果。采用的方法:在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全部手术非全身麻醉患者中,选择9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实验对象分成两组,每组人数相同,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结果:通过实验数据能够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以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VAS、SAS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接受手术治疗且非全身麻醉的患者,在身体和心理上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医护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通过实验发现,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患者身体指标的平稳性,也能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改善,让患者在术后的护理过程更加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因此,可以在手术室护理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全部手术非全身麻醉患者中,选择9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实验对象分成两组,每组人数相同,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集中在10-71岁;实验组的45例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集中在11-7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能够发现,不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可以在本次实验中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1)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不同手术患者应当实施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术前的注意事项,比如术前禁食、禁烟,以及进入手术室的衣着穿戴要求,术前注射药物可能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影响等;心理疏导: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到病房与患者进行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和疑虑,要给予专业的解答。同时告知患者手术后的成功率和有效率,介绍主刀医生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手术流程。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应当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去解释专业的问题,让患者能够真正清楚手术治疗的目的和作用。手术治疗的患者通常为住院患者,在其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让患者能够充分信任护理人员。当患者的情绪出现异常时,护理人员要第一时间帮助其进行纾解,但是不可谈及患者的隐私和敏感话题。(2)保证手术室环境。非全身麻醉患者对手术室的感觉是直观的,因此,手术室的环境应当保持干净舒适,调整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使其数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手术室的环境对患者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手术室的整体色调为淡绿色或者淡蓝色,这种色系能够对患者形成心理暗示,使其放松情绪。手术过程中,为了让患者的情绪更加平稳,缓解其紧张不安和恐慌的心理,医护人员需尽可能保持安静,小声交流,传递手术器材的时候动作放轻。另外,在手术过程中,为患者播放抒情柔和的音乐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患者的情绪状态尽可能保持最佳。(3)非语言沟通。除了语言上的沟通,许多时候非语言沟通也能给予患者很多力量。护理人员要始终以亲切、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多点微笑,让患者不再紧张。同时在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操作指导的时候,可以通过手势和头部动作等肢体语言来表达。当患者因疼痛有汗时,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擦掉汗水;当患者情绪紧张时,可抓住患者的手以示安慰;对于年纪较小的儿童患者,可轻拍其背部或者肩部,使其感受到关心和爱护,提升内心的安全感。

1.3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指标;在护理结束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身体指标情况对比

实验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后,SBP、DBP和心率指标均有改善,但是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值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身体指标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SBP(mmHg)

DBP(mmHg)

心率(次/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45

13.79±2.90

16.55±2.42

10.15±3.33

12.46±2.05

76.21±5.34

81.01±4.84

对照组

45

14.23±3.04

17.96±2.53

10.41±2.21

13.50±2.74

76.43±5.12

93.16±6.44

2.2两组患者SASVAS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SAS、VA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VAS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SAS

VAS

实验组

45

51.20±3.59

3.35±1.74

对照组

45

63.10±4.56

5.59±2.45

3.结论

当前,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很多时候都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手术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其目的是以破坏原本组织完整性或者复原已被破坏组织的完整性,在实施手术前,都需对患者实施麻醉,手术后患者身体常常会留有不同程度创口,因此,很多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以前,因对手术的固有认知,会产生紧张和恐慌的心理,不禁担忧手术的成功性,也担心手术创口的后期恢复,特别是非全身麻醉患者,因在手术过程中保留一定的意识,所以更会产生不良情绪,这种情绪对患者的治疗来说是存在一定阻碍的。所以,护理人员对费全身麻醉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其情绪得到放松,从而更加客观地对待手术。

通过实验数据能够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以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VAS、SAS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数据差异明显(P<0.05)。

总之,接受手术治疗且非全身麻醉的患者,在身体和心理上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医护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通过实验发现,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患者身体指标的平稳性,也能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改善,让患者在术后的护理过程更加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因此,可以在手术室护理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单雪燕,沈轶.早期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麻醉患者舒适度及负面情绪的影响研究[J].新疆医学,2019,49(08):829-832.

[2]马春,魏丹娜,马贞贞.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J].心理月刊,2019,14(12):60.

[3]关静微.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7):187-188.

[4]刘奕婷,林娴,林少佳,陈泳钗,陈雪丽.手术室无痛护理干预在提高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舒适度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3):181-182.

[5]何娜.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负性情绪及舒适度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8):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