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非连续电子文本阅读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小学生非连续电子文本阅读指导

王雅芳

江苏省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 自媒体的广泛运用,非连续电子文本已经走进小学生的阅读世界,教师要教会小学生阅读电子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线阅读并运用电子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教会学生整合并建构电子类非连续性文本,教会学生鉴赏电子类非连续文本,让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信息技术支持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 小学生;非连续;电子文本;阅读指导

语文是小学生学科学习的基础性学科,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能力。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应当学会“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是聚集在一起以新的形式来呈现更加多样化、更丰富、更立体内容文本的组合。它是一种以传统的句子或段落为最小单位组成篇章或整部书的“连续性文本”相对应的阅读教材。阅读电子媒介类的非连续性文本,将零碎、散乱的信息进行有机化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从海量内容中获取有用、关键的信息。为适应未来互联网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生非连续电子文本阅读是时代的呼唤。信息化时代,微信公众号、各大论坛的帖子等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每天都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电子类非连续性文本无处不在,但学生对电子类非连续性文本的接触少,实际训练也少。学习阅读电子类非连续性文本可以帮助学生吸收大量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当我们坐公交车时,会查看手机上的公交软件,以便实时掌握公交动态;而自驾游时,又要打开导航地图寻找路线;每天打开电脑看到的也都是图表、图文结合的新闻;炒股时看的K线图等等,小学生电子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他们成长的必修课,是培养新时代振兴中华民族接班人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探索指导小学生非连续电子文本阅读的策略。

二、小学生非连续电子文本阅读的指导策略。语言是一门活着的学科,它和生活紧密关联。教师要从语文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征出发,培养小学生非连续性电子文本的阅读能力。

(一)引导小学生阅读并运用非连续性电子文本。今天的学生,课务繁重,作业负担多,越来越少的时间花在课外阅读上,摄入电子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快速获取丰富的知识。网络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比比皆是,“电子类非连续性文本”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如,让学生了解“掌上交通”,学会在手机上看公共交通时刻表,及时了解自己所要乘坐的交通工具的到发时间;让学生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教会学生阅读“生活小技巧”方面的文章,了解日常用品的其他实用功能;引导学生阅读网络上的热门新闻,及时了解各类动态;教会学生外出旅游时,借助电子导游上面的线路图介绍,合理安排游览路线等等。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在线阅读电子类非连续性文本,掌握阅读的知识和技能,将其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在线阅读,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无所不用其极”,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向生活,让语文学习回归小学生的生活。

(二)引导小学生整合并建构非连续性电子文本。电子类非连续性文本无处不在,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资源,同时,要将查阅到的资料,经过自己的思考,加上自己的观点,自主建构电子类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所表达的信息往往是间接的,且隐含在各类图表图画之中,此时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从中择取有效的信息,将经选取和整合过的有效信息,按照其内在的逻辑重新组合,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建构文本信息,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结果。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一课时,学生们并不了解红军25000里长征的艰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授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如红军长征地图以及红军长征过程中翻越过的乌蒙山、五岭山等地形地貌图,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在形象的思维中感性的认识到红军长征的艰苦,根据查找到的资料自主建构,提升了自己整合信息的能力,这就是典型的电子类非连续性文本的摄入。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这份作业之前,要得先让学生真正看懂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很难直接从广告中获取信息,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绘画,按顺序观察它们,关注它们,并阅读文本中包含的信息。阅读并有效理解电子类非连续文本,必须学会发掘和有效整理信息;编写非连续文本的时候,必须收集信息并显示多个渠道的信息。能力是在当今信息时代是非常重要的,两者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

(三)引导小学生阅读并鉴赏非连续性电子文本。如今微信公众帐号推送的文章和微博层出不穷,已成为人们日常阅读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微信公众帐号可以应用于创作,这导致了知识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部分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为吸引眼球常常夸大其词,伪造事实,需要阅读者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去伪存真。这时,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正确地鉴赏电子类非连续性文本,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地鉴赏电子类非连续性文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每一个信息,学会思考和判断,对于有质疑的文本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提高小学生审美的思想,让学生借助非连续性电子文本的筛选,自主设计一条保护环境为主题公益广告。引导小学生从非连续性电子文本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教育小学生珍惜水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应关注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生活的有效参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努力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无缝链接,让阅读回归其本质。作为现代化公民,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在,非连续性电子类文本的阅读能力已日益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的重要技能。阅读电子非连续性文本,并使用该信息来引导和利用这些信息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实践和应用。电子文本不连续的阅读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信息提取能力,相关的信息整合能力,电子文本信息的鉴赏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小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李欢.“非连续性文本”之于语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学研究.2013,(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