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话德育——如何将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9
/ 2

润物无声话德育——如何将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陈招华

广东省惠东县大岭小学 , 广东 惠州 516321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品质与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善于运用教学智慧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全过程,并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开发智力三项工作同时进行,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之效。本文基于笔者教学经验,就如何将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出自己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小学是培养学生“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黄金时期,而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落实,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品行与思想都能够得到很好地培养,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与水平。新课标强调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审美性等并重,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就十分有必要了,它的融入,使得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与审美性都能够以“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班级集体生活,学会关心、爱护、尊重他人,负责任,有爱心,爱劳动,爱祖国,有良好的品德思想与行为习惯,使得学生在人生之初便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从而使得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呢?

一、借助人格魅力,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程目标要求教师树立学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意识,让学生可以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让其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使学生成为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理想的新时代学生。为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元素,并将德育思想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佳篇美文之中与作者进行跨时代的心灵沟通,使学生在阅读的世界中受到阅读人物的影响,感悟其人格魅力,并自觉规范自我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正确的“三观”,并拥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得到更好地发展。

人格魅力不在生命长短,而在内涵。不少王侯将相为争一时生命长短,举一国之财力,探求长寿灵药,这更多是自我对俗世的贪恋,对国民兴旺而言,并无多少增益,如秦始皇、唐宪宗、南唐烈祖李昇等;同样也有不少以家国命运为己任的布衣平民,以自身残破身躯抵御突来罹难,他们坚守了对家国的承诺,造福了一方人民,如霍去病、邱少云、闻一多等等。

比如,拿“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为例,这篇文章描写了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这些革命战士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让读者体会到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使学生感受在危急时刻五壮士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令学生在五壮士美好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进入情感深处,渗透德育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情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利用情感开展情感熏陶,以便对学生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但由于当前小学生知识储备缺乏,阅历短浅,年龄小无法理解跨时代式的情感表达,以至于学生无法体会作者情感微妙之处,受到诸多制约,致使教师德育教育无法高效进行。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助推学生深入文本当中,理解作者情感,感受作者的悲与欢,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建立心灵沟通,以此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巨澜,让学生能够获得情感上的认知与心灵上的净化与熏陶。

比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为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并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深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笔者首先利用语言交谈引学生入境,如“父母的爱会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妈妈的爱如同春风,那么温暖,那么温柔;爸爸的爱如同秋雨,能拂去我们的浮躁,滋润我们的心田。爱的方式不同,爱的分量却未曾减一分,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作者的父母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的......”运用充满感情的话语进行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探究欲;其次,利用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如“作者为何会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是爱?”;最后,笔者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不同的教育方式背后的爱,比如“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的爱,同学们也一定有被家长、老师批评、训斥、赞扬或鼓励的时候,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下你喜欢那种爱的表达方式?是母亲鼓励、赞扬的方式还是父亲严格的方式呢?”简单的话语,使得学生深陷生活回忆之中,并将自己经历过的爱的故事讲述出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到爱的力量,令其体会到父母之爱,进而促使学生可以珍惜父母的爱,并用爱去回报自己的父母,以构建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

三、树立大语文观,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旧的语文知识还未在学生的脑海中站稳脚跟,新的语文知识却已铺天盖地而来,导致学生无法很好掌握语文知识,更不要说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其接受良好的、系统性的德育教育了。为打破这样的僵局,教师应当重视“大语文”观的树立,打破单一而终的局面,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并将德育教学内容深入到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以更好地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享受到最优质的德育教学服务。比如,在本学期,笔者在班级开设了“小眼睛看世界”的阅读专栏,让学生透过阅读窗口接触到更多的文学知识,用文学的视野去观看整个世界,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或看法去看待这个世界,从而可以利用文字去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升华个人的情感。在学校开展“妈妈,我想对您说........”的征文活动中,笔者班级的学生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妈妈,你手上的每一道伤痕,都无言的向我述说着您的辛苦,为了这个家,您真的辛苦了。”“妈妈,看到您额间的白发,我不禁有些难受.......”“妈妈,可以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来照顾您、爱护您吗?”.......一份份稿件,一句句话语,一丝丝情感,都向我们诉说着对母亲的爱。通过这样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爱,这样的德育活动,也体现了知行统一原则的德育教育,这样的德育教育比长时间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以便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使学生的品行与思想都能够得到很好地培养,助力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使其在语文学习道路上更形更长更远。

参考文献:

[1]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刘平.  试题与研究. 2019(03)

[2]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及思路[J]. 赖爱玲.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