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扭矩扭杆系的性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31
/ 3


一种大扭矩扭杆系的性能研究

叶建国 张道配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贵州 550009

摘要 为了突破单根扭杆的扭矩上限,设计了一种大扭矩扭杆系,通过3根扭杆的联合作用来对外输出较大扭矩。文中介绍了该扭杆系的结构,对其性能开展了设计计算及仿真分析,并制作了一套样机开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扭杆系机械性能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达到指标要求。

主题词 大扭矩 扭杆系 性能

1 引言

扭杆是一种储能元件,一般为实心细长圆杆,由弹簧钢制成。扭杆的作用类似于扭簧,两者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将扭转弹性势能储存起来,通过手动或者触发相关装置释放,以实现特定部件的旋转复位功能。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扭杆的储能效率高,可以做得更小,只需占用很少的装配空间;但是扭杆加工需要专用设备,制造成本比扭簧高。

对于更大扭矩的需求,由于装配空间的限制不宜使用扭簧,而单根扭杆又提供不了这么大的扭矩,一个可行的研制方向就是使用扭杆系。所谓扭杆系,指的是由多根扭杆组成的扭力系统,在多根扭杆的联合作用下实现对外输出一个较大的扭矩。

本文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扭杆系,并对其性能展开研究,制成样机后开展试验验证,以便将该成果用于具体产品上。

2 扭杆系的结构

扭杆的长度和直径是存在相互制约关系的,在材料、杆体长度和直径一定的情况下,扭杆的极限扭矩是确定的,它不能无限的扭下去,否则会造成剪切屈服失效。实践中常见情况是目标扭矩、最大扭角是一定的,据此设计出来的扭杆长度往往超出了允许的装配空间范围,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由3根扭杆组成的扭杆系,该扭杆系的扭角为125°,要求总扭矩不小于50N·m。

本扭杆系中,最里层扭杆为实心圆柱扭杆(称为"扭杆1");中间层扭杆(称为"扭杆2")为空心弹簧钢管,套在扭杆1的外面;最外层扭杆(称为"扭杆3")也是空心弹簧钢管,套在扭杆2的外面。三根扭杆的两端使用套接的形式,并使用圆柱销实现相对固定。扭杆系的两端为安装夹头,对扭杆系具有支承约束作用。扭杆系的结构如图1所示,单根扭杆的结构如图2所示,各扭杆的结构尺寸如表1所示。

60b493e31d44e_html_63f8bfdf60b0789.jpg60b493e31d44e_html_b2db892d7a4d1353.jpg

图1 扭杆系 图2 三根扭杆的结构

表1 扭杆的结构尺寸

零件名称

直径(mm)

有效长度L(mm)

备注

扭杆1

D=8.9

295

实心圆柱

扭杆2

d=12.2,D=13.32

285

空心钢管

扭杆3

d=17.2,D=18.35

285

空心钢管

3 扭杆系的特性分析

3.1材料性能测定

三根扭杆均由弹簧钢TM210A制成。对扭杆系进行扭力特性分析前,必须准确掌握材料的力学特性,这是性能计算的基础。该材料标准只规定了拉伸力学性能数据,缺少剪切模量G及剪切屈服强度60b493e31d44e_html_15fba57a9c84517b.gif 等性能指标。为了得到这两个性能参数,作者共制作了3根实心扭杆开展性能测定试验。扭杆总长318mm,标距300mm,直径60b493e31d44e_html_651bc388d5148ac7.gif mm。热处理按照标准要求先固溶处理后再进行时效处理。固溶处理为:加热到820℃时保温1小时后空冷,即820℃×1h AC。时效处理为:510±5℃保温3小时后空冷[1]

本文通过开展扭杆的弹塑性扭转试验来测定其机械性能,试验在扭转试验机上进行。扭杆扭角为160°,试验结果见表2。从终端输出看,TM210A弹簧钢切变模量G约70GPa,剪切屈服强度60b493e31d44e_html_79743d83db9a82b4.gif 约为1230MPa。

表2 弹塑性扭转试验结果

组别

60b493e31d44e_html_83fec7aa939fe763.gif (MPa)

切变模量G(MPa)

实扭扭矩M(N·m)

最大剪切应力60b493e31d44e_html_dc1004cbcb0e7c8.gif (MPa)

1#

1232.44

70448.23

34.12

1553.82

2#

1220.68

69342.13

33.73

1535.87

3#

1244.29

71130.22

31.39

1429.26

3.2 扭杆系的特性计算

3.2.1 扭杆1的刚度

对于圆柱扭杆而言,根据经典公式[2],有

60b493e31d44e_html_adce2e0cf4090e0e.gif (1)

式中,60b493e31d44e_html_6c6d71b4af1daf0d.gif —— 扭杆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Pa。

60b493e31d44e_html_14e091b8358ee625.gif —— 扭杆转角,°。

60b493e31d44e_html_156604a9dd4aa5f3.gif —— 扭杆直径,m。

60b493e31d44e_html_950891fcea404a7.gif —— 扭杆材料的剪切模量,Pa。

60b493e31d44e_html_eff6e08b9ed197ce.gif —— 扭杆的有效长度,m。

由扭杆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60b493e31d44e_html_9308efdc1b7f4931.gif ,可得到扭杆的最大扭角为60b493e31d44e_html_df7196498c7f667e.gif 。进一步可得到扭杆1的最大扭矩为

60b493e31d44e_html_841d16a0284d9fc.gif (2)

则扭杆刚度为

60b493e31d44e_html_49a6437f326c0f02.gif (3)

3.2.2 扭杆2及扭杆3的刚度

进行扭杆2的剪应力计算时,沿圆截面径向,剪应力是线性增大的,因此进行剪应力计算时,公式(1)依然适用。由该式,可得到扭杆2的最大扭角为60b493e31d44e_html_fc490e31d08d56a.gif

进一步可得到扭杆1的最大扭矩为

60b493e31d44e_html_20c9108c3bcb00d5.gif

则扭杆刚度为

60b493e31d44e_html_38fea32ca12504a.gif

同理,可得到扭杆3的特性为60b493e31d44e_html_ef49ac041bed28ce.gif60b493e31d44e_html_422a77c886062369.gif60b493e31d44e_html_88da5b9a65b831f1.gif

3.2.3 扭杆系的总刚度

从结构上看,该扭杆系相当于三根扭杆对接而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容易得到

60b493e31d44e_html_7be4084760ddbd57.gif (4)

式中,60b493e31d44e_html_75bd78be8bf01a99.gif —— 扭杆系中各扭杆的刚度以及系统的总刚度,60b493e31d44e_html_9e616be37d3588cc.gif

60b493e31d44e_html_fd9be93ddfe3ff1e.gif —— 扭杆系中各扭杆的转角以及系统的总扭角,°。

60b493e31d44e_html_7c7d2af9c23159ab.gif —— 扭杆系中任一截面的扭矩,60b493e31d44e_html_a359ac4c135ed2dc.gif

由(4)式得,

60b493e31d44e_html_d2f328b1cbdd013f.gif (5)

由式(5)可得扭杆系的总刚度为60b493e31d44e_html_a49f6552c23bd8bc.gif

3.2.4 扭杆的失稳分析

从以往研制经验看,扭杆1为实心扭杆,一般不会发生失稳问题;扭杆2及扭杆3为薄壁圆筒壳,壳体本身较薄,存在剪切失稳的可能性,因此需对扭杆2及扭杆3开展失稳校核。

对于薄壁圆筒长壳,其失稳剪切力为[3]

60b493e31d44e_html_e8e44f78a6347e0a.gif (6)

则失稳临界扭矩为

60b493e31d44e_html_dde9f7fd13f16e85.gif (7)

由式(6)及式(7),可得扭杆2及扭杆3的临界失稳扭矩为60b493e31d44e_html_e28eb2ed52f96493.gif , 60b493e31d44e_html_c04f3040934fe5e8.gif 。扭杆系的失稳扭矩符合木桶原理,即整个扭杆系的失稳扭矩取决于最薄弱的那根扭杆,因此整个扭杆系的失稳扭矩为169.4N·m。

4 仿真分析

4.1 有限元建模

扭杆系的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模型中,螺钉的螺纹旋合部分使用绑定约束,其余接触部位使用摩擦约束,摩擦系数f=0.2。模型边界条件为左侧夹头固支,然后在右端耦合施加180°的角位移。

60b493e31d44e_html_75ade71b86826e59.jpg60b493e31d44e_html_7cab432edd9d47d1.png

图3 扭杆系的有限元模型 图4 扭杆系的“扭矩-扭角”曲线

4.2 计算结果

扭杆系的扭矩-扭角(M-T)曲线如图4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扭角加载的百分比(总扭角为180°),纵坐标表示扭矩,负号表示扭转方向与默认方向相反。查询该曲线可知,当扭杆系扭转到125°时,其总扭矩为161N·m,扭杆系的扭转刚度为1.3 N·m/°,与经典公式得到的1.35 N·m/°较为吻合。

三根扭杆的扭角如表3所示,通过经典公式得到的扭角一并列入表3中以便对比分析。从结果可见,经典公式得到的扭角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在125°总扭角下,各扭杆的扭角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三根扭杆的扭转刚度不同造成的。工程应用时,很难设计成等刚度扭杆,因为在这种结构模式下,等刚度扭杆会造成扭杆3壁厚过薄,在工艺上很难加工。

表3 扭杆系的扭角

名称

扭角(经典公式)(°)

扭角(有限元)(°)

扭杆1

66.4

67.7

扭杆2

43.1

42.1

扭杆3

15.5

15.2

扭杆系

125

125

扭杆系旋转至132°时,扭杆2出现了明显的螺旋状屈曲失稳特征,如图5所示。此时扭杆系总扭矩为171.4N·m,扭杆1的最大剪切应力为1078MPa,扭杆3的最大剪切应力为791.8MPa,说明这两根扭杆还未达到屈服阶段,扭杆系的薄弱环节在于扭杆2。

60b493e31d44e_html_bcd6e65019d97e62.png60b493e31d44e_html_52afc2622642224c.png

图5 扭杆2的屈曲失稳形态 图6 样机的“扭矩—扭角”曲线

5 试验验证

为了验证扭杆系的扭转性能,作者制作了一套扭杆系样机,该样机检验合格后开展扭转性能试验。试验在扭转试验机上进行,试验机上装有扭矩测定仪及扭角测量传感器,并可以将结果实时显示在的输出终端上。

试验得到的“扭矩—扭角”曲线如图6所示。从结果可见,在扭角达到123°之前,扭矩与扭角呈线性关系,表明扭转变形为弹性变形;扭角超过123°后,扭矩与扭角不再呈线性关系,表明扭杆系发生了屈服;扭到135°左右时,扭杆2表面出现明显的螺旋线,继续扭转至140°左右时,扭杆2断裂,试验停止。

6 结论

为了实现更大扭矩的需求,本文设计了一套扭杆系,并对该扭杆系的性能开展了分析计算,指出扭杆系的总刚度的计算公式与并联电阻计算公式形式一致,其破坏特征为屈曲失稳失效。样机扭转试验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扭杆系的设计计算方法比较可靠,可以开展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钢铁研究院. 航天用TM210A钢棒技术条件,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 彭望泽 等. 防控导弹结构设计,北京:宇航出版社,1993.05

[3] 张俊华 等.导弹结构强度计算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 09


姓名:叶建国,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苏连云港市,出生年月:1982年10月2 日,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职称:副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或者从事工作:军工产品结构及强度设计



姓名:张道配,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河南省濮阳县,出生年月:1988年03月29日,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职称: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或者从事工作:军工产品总体结构设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