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运动“园本化”与文化的传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31
/ 2


空竹运动“园本化”与文化的传承

王敏琦

浙江省绍兴市柯灵幼儿教育集团阳光园区 312000


摘要: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说:"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抖空竹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体育运动之一,它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也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表演,很具观赏性,它同武术一样,应该加以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最近几年,抖空竹运动走进了校园,许多初中生、小学生玩得乐此不疲,而且抖出了好多花样儿,甚至都能和杂技演员“较量”一下了。而今,我们把它定为我们柯灵幼儿教育集团阳光园区的园本特色,目的是想让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们也感受一下空竹的魅力。

关键词幼儿园;空竹运动;文化传承


一、空竹的起源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是我国固有的民俗技艺。传说三国时,曹植曾作《空竹赋》,但现在已无从考证。据明朝《帝京景物略》以及明定陵出土的文物考证,“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上。历史文献中有关空竹的记载贫乏,其起源之说各异。我国学者刘荫柏认为,宋代百戏杂技项目“弄斗”为空竹的早期形式,可谓空竹的前身。台湾学者吴盛达则指出空竹在元末就有。现在一般认为明朝《帝京景物略》中提及的空钟为空竹的古名,然而考证古籍文献,还无法得知空竹真正的起源时间与地点。


二、空竹运动项目的教学探索


空竹送来的那一天,我们把几位老人请来为孩子们讲了空竹知识,并进行了精彩的表演。我们班三十八位小朋友,我敢说至少有三十位没有看见过这样的表演,甚至没有见过空竹。孩子们的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的工作好做多了,我们开始认真地教孩子们从头练习。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为孩子们定了“约法三章”:集体玩的时候,必须站好队,朝着一个方向玩;个别玩的时候不能面朝小朋友玩;活动结束,自己的杆和空竹自己收好放回原处。我们每次去做早操,都让每名幼儿拿一个空竹下楼。为防止杆扎伤孩子,把所有的杆放进篮子里,由一名老师提着和孩子一起下楼,做完早操就开始了我们的空竹运动。我们教孩子两种发起的动作:一种是两杆交叉发起,一种是地面滚动发起。我们面对面的示范,手把手的教,孩子们用心地学,认真地练习。看着孩子们专注的样子和日渐成熟的技巧,看着其他班小朋友、老师、家长投来羡慕的目光,我们由衷的感到欣慰和自豪。而且,我们还为孩子们编排了一个抖空竹的节目,受到了园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孩子们不但身体得到了锻炼,而且还能过一把“演出隐”。

自从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抖空竹以来,很多家长、老师都加入了抖空竹的队伍,好多家长也反映,不爱动的孩子都主动去抖,身体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正像一些文章上所说,抖空竹是一项全身运动,有时还很激烈。经常参加这项运动,不仅可使上下肢肌肉、韧带富有弹性,关节灵活,而且可以使心、肺系统得到全面锻炼,起到增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作用,对身心健康极为有益。孩子的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我们开办这个体育特色也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而且空竹运动也是我们柯灵幼儿教育集团阳光园区的办园特色。



三、抖空竹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零距离体验传统游戏,空竹课程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空竹,学习抖空竹的方法,一张张期待的小脸,已经跃跃欲试啦!很快就有几个孩子掌握了动作要领,成功了;还能向同伴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小朋友们都玩得不亦乐乎。在抖空竹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绳子绕在空竹轴上的情况,他们没有被绕线问题放弃练习。老师和小朋友积极进行讨论,很快就找到了解决办法。“抖空竹”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耐心、专注等品格。更是对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抖空竹的动作,是全身的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的。一个小小的上下飞舞的空竹,下肢做走、跳;上肢做提、拉、抖;眼做瞄准;腰做扭、随头做俯仰、转等动作。这就要做到眼要灵、手要快、身要活、步要轻,腰要活。通过不断的游戏和练习,孩子们渐入佳境,不仅学会了基本动作的抖动,还学会了绕线,提拉等动作。非常时期,我们的宅家生活也是可以妙趣横生的。小花篮、上杆、小闹钟等各种空竹动作对部分孩子们来说也是可以的,在兴趣培养的同时达到身体锻炼的目的。

我们积极邀请家长参与抖空竹的阵营,幼儿也成为空竹小老师纷纷把自已学到的技能带回家“教学”,虽然时间短家长还不容易出成效,但假以时日一定能有所收获的。

从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不难看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一招一式非常的有模有样。小小空竹的加入让我们张幼园所热爱体育、传承经典、健康向上的气息更加浓厚,相信不久的将来,孩子们都会变身空竹小达人,待到山花烂漫时,他们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季湄 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许桂英.浅谈“抖空竹”走进体育教学殿堂[J].教育界,2014,(16):17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