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牛霖霖

泰安市泰山区岱庙实验学校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教育新时期赋予小学班主任更为艰巨的教育及管理使命,如何打破教育管理瓶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班级管理模式是班主任需要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现针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面临的阻碍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需求,探讨班级管理发展及创新方向,以期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管理

引言: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及实施者,肩负学生思想及价值观启蒙的重要责任。班级管理效果对于小学生未来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针对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方兴未艾,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教育新时期,教育形势的转变提升了教育管理要求,传统班级教育管理模式弊端日益凸显,小学班级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之下,立足教育新理念,打破教育管理局限性,推动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极具必要性与紧迫性。

1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

1.1学生成长特性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学生所处的生活及学习环境较于以往大有不同,学生的认知呈现鲜明的时代特性,对于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具体而言,第一,作为信息时代新一代数字人,小学生的认知更为深刻,眼界更为开阔,教育需求日趋多元化、深刻化。此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源自于象牙塔外界的诱惑骤增,而小学生判断力及自我约束力较为薄弱,增加了受到不良思想及风气侵袭的可能性,无形中增加了班级管理难度。第二,当代大多成长于优渥的家庭环境,家长的过分溺爱,“小公主”、“小皇帝”心态在所难免。长此以往,小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想,团队合作意识及人际交往能力较为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班级凝聚力。上述两方因素塑造了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及成长特性,形成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不可规避的挑战,甚至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

1.2教育管理方式的局限性

教育方式是实现高效班级管理的载体,其是否合理将会对学生配合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决定了班级管理效果。但是目前在小学班级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单一性与滞后性。具体而言,第一,说教意味浓重。苦口婆心的说服与引导是班主任常用的教育管理方式,与小学生天真烂漫、充满猎奇心理的个性相背离。说教式管理方式并不能够形成约束及引导效用,反而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衍生故意为之的叛逆行为。第二,禁锢于尊师重教传统理念。在素质教育新时期,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推动班级管理有效实施的前提。但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上师生知识储备及思想认知的高度落差,导致班主任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教育学生,班主任权威性有余而亲和力不足,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压迫感,学生主体意识及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难以从内心认可班级管理制度,影响配合度与参与度。

2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发展与创新策略

2.1善用情感教育,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新课改视域之下,作为班级管理实施者班主任以及班级管理主体的学生,二者存在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关系。高效的班级管理需要立足于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明确师生角色定位,以平等姿态、欣赏的视角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进师生距离。班主任可以尝试恩威并重的教育管理方式,做到张弛有度、拿捏合理。一方面坚持原则,违规必究。例如,在网络信息发达的现如今,各类网络游戏风靡社会,游戏玩家呈现低龄化趋势,而充满猎奇心理且意志薄弱的小学生首当其冲。当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时,班主任应给予严厉的通报批评,并采取强制性措施,从根源上切断学生与游戏的联系,引导学生回归正轨。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不吝赞美。例如,班主任应转变盲目的以师为尊、分数至上的错误观念,同时接受小学生认知局限性的客观存在,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学而不达,启而不发的问题。秉持客观、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挖掘学生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予学生认可与鼓励,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

2.2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在素质教育新时期,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俨然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坚持因材施教,给予学生个体差异及个性化需求以更多的关注。第一,定期进行科学的学情分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及时、准确的学情是实施高效班级管理的参考,班主任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调查问卷、各学科教师研讨以及家长座谈等方式收集关于学生的反馈,并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形成学情报告。此外,小学生正处于飞速成长的阶段,思想认知可谓瞬息万变。班主任应定期对学情资料进行更新,形成成长档案,以保证其参考价值,为班级管理提供方向性引导。第二,采取分层管理模式。班主任根据学情分析,明确学生学习需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实现精准教育管理。例如,针对于学困生而言,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并采取以优带劣或是专项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缩小学习差距,重塑学习自信。班主任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引导者及协调者的作用,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与分配,以提升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2.3完善班风建设,培养主人翁意识

学生作为班级教育管理的主体,转变学生固有认知,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提升班级归属感及认同感,促使学生自觉配合班级管理机制是实现从根源上解决班级管理瓶颈的手段。第一,加强班风建设。班集体作为学生长期学习共处的环境,可以比拟为一个微型社会,班级风气的好坏对于学生思想具有直接的影响。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做到言出必行,行知合一。带领学生构建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班风,客观公正、严谨公平的班纪,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于学生思想的引导及行为的约束。第二,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打破以班主任为绝对把控者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形成多主体管理,形成自我约束与相互监督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例如,针对班干部的选拔、班规建设等管理机制,班主任采取民主公开投票制,学生可以毛遂自荐,畅所欲言,积极反馈自己的看法及需求,提升学生对于班干部及班规的认可度,充分发挥其纽带效用,增强班级凝聚力。

2.4坚持家校共育,提升教育管理全面性

家庭可谓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在学生教育引导过程中,家庭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思想及价值观的培养,单纯的依靠班主任单方的力量难以保证教育管理的连贯性与持续性。因此,班主任采取家校共育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力量,为班级管理注入新鲜动力。例如,班主任可以构建家长委员会参与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定期组织家委交流会,针对班级管理方法、效果进行分析,指明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班级管理的未来发展走向提出意见,制定可行性的优化方案。通过组件家委会形成外在的监督与约束,推动班级管理走向高效、合理。以家校共育模式架起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促使双方能够互通有无,及时的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波动,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将问题扼杀于萌芽之中,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结束语:

高效的班级管理是保证教育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德育教育的实施载体之一,对于提升学生思想高度,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小学班级管理面临源自于学生成长特性及教育管理方式等各方因素的限制,教育管理效果差强人意。因此,班主任应深刻灵活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加快班级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改革,为学生构建和谐的班级学习环境,助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任百荷.个体差异化前提下小学班级管理措施[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31.

[2]何君霞.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20(08):128-129.

[3]林素惠.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品位经典,2020(1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