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文化看日语的暧昧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从日本文化看日语的暧昧性

吴雪 韩君妍

江苏大学 江苏 镇江 21 2013

作者简介:

吴雪,生于2000年1月,汉族,江苏盐城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日语专业

【校级项目】

本文系江苏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0299693X

摘要:

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日语也是如此。有人说日语是“朦胧含蓄”、“雾里看花”般的语言,这其实表现了日语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暧昧性。它既反映了日语这门语言的某些性格,又附带着浓厚的文化色彩,正确掌握暧昧语对学好日语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暧昧性,文化,以心传心

一、日语暧昧性的文化背景

人类学家萨皮尔曾经说过“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 就是说, 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 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格和信仰的总体。”那么日语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 我们要想学好它, 就必须和它的地理状况、气候风土等自然环境以及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联系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学懂这门语言, 体会到它的真谛。下面我们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自然条件的影响

日本是亚洲东面大海上的一个岛国,这里不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繁多,水产丰富,人们衣食无忧,而且四季分明,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美。从绳文时代起一直到明治前期,日本人都过着采集和农耕生活,每日劳作之后,欣赏美丽的景色。这种安闲的生活中产生的语言也自然是平静的,温情脉脉的,是那种“婉转”,“留有余韵”的语言。

另一方面,日本又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台风,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不断,日本人身处于这种环境之中,必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适者生存”的处世态度。人们为人处世小心翼翼,虚心好学,刻苦努力,办事尽量周全,尽量使用嗳昧含混的语言,为自己准备回旋的余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唇齿之间,上下得体,左右逢源,既有序有别,又浑然一体。其实就是岛国群体心理在语言现象中的一种折射,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体系。

(二)宗教信仰的影响

日本人自古就崇尚佛教的禅宗思想,讲究“以心传心”,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心有灵犀,心灵相通”。在日语中,语言被写做“言葉(ことば)”,语言就像树上的叶子一样,一片一片,轻轻落下。日本人是非常感性的民族,我们都说劳动创造了语言,日本人则是说:“如同树木长叶子一般,语言是从心里长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倒不如用心去体会。日本的茶道,剑道,书道等都讲究清净、幽雅的语言,在静谧之中用心去体会它的美和价值。

(三) “和”的精神与“集团主义观念”的影响

日本人自古就在“稻作文化”中形成了一种“和”的精神,他们十分注重集体的作用,有着很强的集体主义观念。日本社会里处处充满了集体主义,几乎每次做事都是团体行动。在个人与团体的配合上,日本人显得很默契,也做得非常成功。他们即使个人能力并不十分突出,甚至不能独当一面,但只要能与团体很好地配合,也往往能受到领导的重视,甚至会被委以重任。日本是一个很重视配合的国家,这种观念也根植于日本人的脑海里,成为他们为人处事的一大准则。

二、日语学习中存在着的被误解的暧昧表达

1.信息省略导致被误解的暧昧表达

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

这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中的第一句。日语里,句中往往省略主语你、我、他或其他代词。此外,话者和听者都了解的事情,共有的信息也往往被省略。日语的初学者往往刚开始摸不着头脑,故说日语暧昧。在一些学者看来,这完全是汉语或英语的思维方式所致。

在日语中,话者和听者,笔者和读者都明白主语是什么的情况下,是要省略主语的。日本人看来,这种省略主语的句子,显得更自然,更简练,这可以说是日语的一种语言习惯。相对于汉语而言,表达同一个意思时,正常情况下日语语句会比较长,因此,日语说话时能省略则省略也是符合语言的规律的。

如果我们从日语的思维来看汉语或英语,不省略主语可以说是过分强调自我,而这种情况在日本人看来是个无教养的人所为。所以,学外语时一定要避免母语的思维定势,尽量用外语思考,才能掌握更地道的外语。

2. 没有留意语言背后的话者的主观意图导致被误解的暧昧表达

在很多情况下,只要你留意语言背后的话者的主观意图的话,原来显得暧昧的日语就不再暧昧了。比如,我们看到爸爸,满脸笑容,谈笑风生。

这时候中国人会说:

爸爸今天很高兴。”“爸爸今天看上去(好像)很高兴。

而在日语只能说:

爸爸今天看上去(好像)很高兴。(お父さん今日嬉しそうね。)”

不能说“爸爸今天很高兴。(お父さん今日嬉しいね。)”

基于这个情况,先行研究中的很多日语暧昧性的研究者说:“日本人说话总是委婉,不够断定,日语很暧昧”。其实情况完全相反,这是日本人的语言心理在起作用,日本人认为“高兴”等,人内心的情感只有本人清楚,旁观者是不能进行主观判断的。所以用推测的方式表达,让听者明白我说的只是我个人推测,事实是不是真是如此不得而知。而往往并不了解这一层意图的人就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认为日语暧昧。

三、日语暧昧性的实质

总之,日本人的崇尚“以心传心”的禅宗文化,凡事不好明确表态,喜欢暧昧、模糊和言外余韵,这种语言生活中的暧昧性、模糊性,常常是为了掩盖分歧,回避问题的实质,不使冲突和矛盾激化。它既反映了日语这门语言的某些性格,又附带着浓厚的文化色彩,这是日本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

要学好日语,单靠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和句型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做 “知己知彼”,要在学习日语语言的同时,还需要多多接触并了解日本文化。只有从语言内部所蕴涵的思想文化理念出发,才能撩开它“暧昧”的面纱,正确掌握语言表述的外在现象并通过外在的语言表述,感受深厚的日本文化之底蕴。



参考文献:

[1]刘阳.试论日语中的暧昧表达及其文化背景[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107-108.

[2]刘君梅.日语的表达与文化背景研究[J].科技信息,2012(14):151.

[3]黄媛.小议日语的暧昧表达及其文化内涵[J].网络财富,2010(1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