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班幼儿举手现象谈规则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从大班幼儿举手现象谈规则意识的培养

谈静煜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幼儿园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近些年,各种青少年问题的频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工作已迫在眉睫。无规矩则不成方圆,早在幼儿时期,家长与教师就应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义与习惯。良好的规则意识并不仅仅依靠单一的说教或是硬性的要求就可以养成的,而是要从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发展规律入手,注重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且主动遵守规则。因此,本文将结合大班幼儿举手现象,简要探究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幼师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思路与帮助。

关键词:大班幼儿 举手现象 规则意识 培养

.目前我国大班幼儿的举手现象

从我国多所幼儿教学工作的现状可以看出,随意跑动、交谈以及不举手就发言等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开展大班集体问答活动中,该问题更为突出。比如,幼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自说自话,根本不理会课堂的秩序,迫不得已,教师只能叫停活动,重新组织课堂的秩序。许多教师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并不想过于束缚孩子,让其拥有足够的空间。但是笔者认为,幼儿规则意识较差才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一些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过分溺爱孩子,在家庭中更是想做就做、想说就说,完全不用顾及他人。另一方面,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孩子还小,还不具备规则意识的条件,故而放之任之。长此以往,孩子如何能够很好地融入班级的集体活动中。

.从大班幼儿举手现象谈规则意识的培养

1.教师应正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班级的管理和规则意识的养成与教师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在交谈的过程中,经过会这样形容班级,如XX班的孩子太活跃了,XX班的孩子太安静了等等。这恰恰说明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的幼儿园会给每个班级配备两名教师,角色分工为“白脸”和“黑脸”。一些扮演“白脸”角色的教师过于放纵孩子们的一些行为与做法,从而导致其逐渐弱化举手后在回答问题的规则意义。因此,教师应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与管理模式,过度地亲切,并不利于孩子良好规则意识的养成以及发展。当幼儿抢着帮助他人时,教师应提醒并引导幼儿应先举手,等到老师同意后再回答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孩子互换身份,由孩子扮演教师的角色,让孩子明白只有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2.教师应重视幼儿不爱举手的原因,引导并鼓励孩子敢于举手回答问题

除了来自幼师的直接影响以外,回答问题这件事本身也需要教师去思考的。如何掌控教学的“度”才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仅要保证动静结合,还要保证问题的难易程度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有层次感。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其自主性普遍较强,基于此教师可与孩子一同制定规则,有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孩子更加愿意去遵守和执行规则。此外,从孩子举手现象中可以看出,每个班级敢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并不多,许多孩子会跟随大多数孩子一起不举手回答问题,长此以往,一些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受到那些不举手孩子的影响,跟随大家一起自由回答。在与许多家长的聊天中得出,一些孩子不敢举手的原因是害怕自己举手回答的答案是错误的,也害怕其他小朋友嘲笑自己,所以不敢举手。对于孩子产生的这种心理,教师与家长应及时予以疏导,帮助其树立举手回答的自信心。比如,教师应给予孩子适当的赞美与鼓励,肯定其举手回答的行为,无论是对还是错。

3.教师应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鼓舞学生

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充满爱意的动作,一道赞许的目光,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真诚地对待班级的每个幼儿,尤其是一些比较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其更加需要来自教师的关爱。若如教师对那些不发言的孩子放之任之,不仅会减少幼儿间的有效交流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不利于其规则意识的养成,还会减少被肯定与被表扬的机会,十分容易造成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问题。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帮助那些不敢举手或是不愿意举手的孩子呢?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创设轻松且活跃的教学氛围,丰富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调动孩子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以此来激发幼儿的举手欲望。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问题的难易程度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所以孩子间必然会存在发展差异。针对此问题,教师可要求孩子只要做得比以前有进步即可。并且,在设计问题时,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可适当降低难度,使其获得回答问题的成就感。此外,为了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应给予孩子一些现实的奖励。通过奖励的方式,不仅肯定了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还能感染其他的孩子,从而使更多的孩子自觉地遵守规则。

4.加强家园间的合作

除了在校时间,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庭里度过的,所以家长应与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遵守生活规则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告知家长孩子遵守活动规则的重要性,并制定一些在家的活动规则,时刻督促孩子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家长真正意义上参与到培养孩子良好规则意识的队伍中来,实现家园同步的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为其今后步入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与习惯,教育教学的工作才能高效且高质量的开展。因此,幼师应正确看待孩子的举手现象,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强家园间的合作,与家长一起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沈俐.探讨学前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家长(中、下旬刊),2020,(9):128-129.

[2]申世平.学前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28):190.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8.28.177.

[3]黄金霞.幼儿游戏规则意识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8,(12):91-92. DOI:10.3969/j.issn.1002-3275.2018.12.048.

[4]李琴.有效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意识和行为的方法[J].华夏教师,2018,(34):96.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18.34.065.

[5]刘卉.从大班幼儿举手现象谈规则意识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8,(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