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为,德养成,为师之道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善行为,德养成,为师之道也

何炳坤

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第二中心小学

摘要: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改革,逐渐形成了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教育体系。其中,德育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小学目前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心智还不够成熟,各种行为习惯还处于塑造阶段,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强引导,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三观,这也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奠基阶段。教师如何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培育更加优秀的人才呢?

关键词:小学德育 行为习惯 培养

1身为范,树榜样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学习能力较高,可塑性较强,但相对的也会受到外界更多的影响,尤其是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为人师表,教师的每一个行为举止都会给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如果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以自己自身具有的良好素质,来对小学生进行熏陶,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着十分积极向上的影响。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为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比如说,如果教师每节课都能够做到准时上下课,那么就可以为小学生树立起守时的良好习惯;如果教师能够随手收拾地面垃圾,顺手摆放好不整齐的桌椅,则能教育学生养成干净、清洁、有序的习惯;如果教师能做到随手关灯,不浪费食物,又可以培养小学生养成节俭的习惯等等。

2重课外,导言行

德育教育不比其他教育,其他的教育着重点在于知识的传授,所以学习的重点在于课堂上教师对于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德育教育着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即使是课外教育,也十分重要。课堂课外,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因为有教师的掌控,再加上较为严肃的课堂纪律和周边其他学生良好听课状态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文明用语,行为习惯也基本符合德育要求;但是在课堂之外,缺乏教师的管束,部分学生就会表现得比较懒散,各种不文明举动时有发生。如果教师没有加强小学生的课外德育教育,就会让课堂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行为习惯得不到延伸,德育教育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德育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注重课外教育,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感受小学生时刻的心态变化,才能从多个角度培养巩固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连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不作声地用眼睛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他们自由活动。久可久之违就形晟予懊的养成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时时地与科任教师实行沟通,互相配合做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会有差别。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协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如:我们班有几个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孩子都是有奶奶或爷爷教育,因为隔代教育,他们比较娇惯,很多事都不去做,懒于动手。像孙振轩同学,有爷爷带领,娇宠得使他一些小事都懒怠去做,常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学校展开“日行善”活动以来,他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知道父母的辛劳、爷爷生活的不易,自己开始帮爷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得到了爷爷的好评。他的家长还对老师说,学校展开的这项活动非常好,将大力支持学校将这项活动持久长远的展开下去。

3多联动,行恒之

德育教育虽然是以道德教育课堂为主,但却不仅仅只是这一门课程的责任,其他学科也应当进行跨学科的联动,运用每一门学科的特点,涵盖小学生生活学习的每一个方面,让小学生从始至终都能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说,在语文课堂教育中,会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故事向小学生灌输相关的思想品质,为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帮助,像在 “龟兔赛跑” 的故事中,兔子因为太过骄傲,最终输掉了自己本应该赢得的比赛,就可以教育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切忌骄傲自满,要学习乌龟一样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向目标前进;而像陈毅吃墨水,则可以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不要左顾右盼,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而耽误学业等等。

4为目标,恰应对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已经被每一所学校纳入了必学课程,这就足以说明良好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现在依然有许多不良习惯出现在校园内,比如学生说谎、校园暴力、骂脏话等;小学生不爱惜公物,缺少集体荣誉感:有的小学生甚至还出现了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这些不良的思想品德习惯必须在小的时候加以纠正,才能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应当将之当做一项必须完成的教育目标来进行,了解每个小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地德育教育,并及时予以调整,做出最合理的应对。学校毕竟是一个大家庭,而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家庭情况,还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比如说,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就是千般呵护,都愿意把自己最好资源倾注到小学生身上。可有的小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而言会比较优渥,而有的小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而言就可能比较一般,这就有可能会导致小学生之间进行攀比,赢了则沾沾自喜,输了还可能导致自卑乃至自暴自弃。因此,针对这种不良的攀比之风,教师应当时刻警惕,一旦发现,必须予以纠正,还要根据小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合适的心理辅导,才能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达到德育教育的教育目标。

5家校携,互配合

孩子们在入学之前,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入学以后,每天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里,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学校的时间,再加上双休日、寒暑假,孩子接触家长的时间、机会要比接触教师多得多。因此,尽管孩子在入学后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但家庭教育仍然是经常起重要的因素。孩子在入学之前所受到的家庭教育起着打基础的作用。但学龄前家庭教育并不是家庭教育的全过程,而是家庭教育全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应当承认,孩子入学以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的增加,社会经验的日渐丰富,他们遇事有了一定的独立见解,不象小时候那样听话了。但家庭教育还在继续发挥作用。直到孩子们长大成人,走上社会,独立生活,仍然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家庭教育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家庭教育从来就是学校教育之外最重要的一环。家长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应加强与家长沟通和联系。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老师也可以掌握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施教。坚持每天看一看孩子作业本、并签字,定期了解孩子在校听课、发言、劳动等各方面的情况。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当互相配合,树立起良好的作风,从学校到家庭,一起努力为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并且要时刻注意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一经发现,必须一起沟通商量,及时纠正小学生的思想观念,打造德育教育的完整闭环。

结束语

总的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没有速成法,尤其是身心还在快速发展的小学生,更需要家长教师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熏陶,必须从学校到家庭乃至于社会进行全方位的覆盖,才能打造德育教育的完整闭环,才能为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创造合适的环境氛围,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骆燕茹. 关注习惯养成,提升道德素养 ——在德育中践行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探索[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20(1):6,8.

[2]涂海兰.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7):90.

[3]王士伟,董微微.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J]. 文渊(高中版),2020(7):908. DOI:10.12252/j.issn.2096-6288.2020.07.1453.

[4]曾少环.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J]. 科学咨询,2019(2):69. DOI:10.3969/j.issn.1671-4822.2019.02.063.

[5]达秀英. 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之浅思[J]. 教师,2020(21):16-17.